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15B01)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15B01)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宁罗彬崔宗均王小芬吕育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碳源
  • 1篇群结构
  • 1篇稳定性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分解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秸秆
  • 1篇麦秸秆
  • 1篇秸秆
  • 1篇菌群结构

机构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龚大春
  • 1篇吕育财
  • 1篇王小芬
  • 1篇崔宗均
  • 1篇罗彬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温度及碳源对纤维素分解菌群分解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索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过程中,温度及碱处理小麦秸秆对菌群纤维素分解活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利用高温秸秆堆肥为筛选菌源,以碱处理小麦秸秆和未经碱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分别在50和60℃条件下进行限制性筛选,最终获得18组具有纤维素分解活性的菌群。选择其中4组代表性菌群进行连续继代培养,监测相关性质,并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高温堆肥环境筛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群,培养温度及秸秆碳源均影响菌群的筛选效果。以碱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的菌群在分解秸秆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菌群结构稳定性;60℃的温度条件和碱处理小麦秸秆的碳源条件更有利于获得高活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并在此条件下成功筛选到菌群WDC2。该菌群分解碱处理小麦秸秆的纤维素内切酶活性(CMCase)达到1.01U/mL,分解率最高为60.8%。
吕育财李宁罗彬龚大春王小芬崔宗均
关键词:小麦秸秆纤维素分解生物质能源菌群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