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7068)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江敏陈华林代静玉祝亮唐东民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稻秸
  • 1篇有机碳
  • 1篇溶解性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生物可降解
  • 1篇生物可降解性
  • 1篇施用
  • 1篇水稻秸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固碳
  • 1篇秸秆施用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可降解
  • 1篇可降解性
  • 1篇降解性
  • 1篇固碳
  • 1篇光谱
  • 1篇光谱研究
  • 1篇红外

机构

  • 3篇温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陈华林
  • 3篇周江敏
  • 2篇代静玉
  • 1篇唐东民
  • 1篇祝亮
  • 1篇葛世玫
  • 1篇倪文海
  • 1篇刘欢
  • 1篇刘振涛
  • 1篇罗荣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溶解性有机质在土壤固碳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土壤圈作为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碳库受到日益关注。土壤有机碳固定对大气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有机碳库,其含量与土壤CO2、CH4、N2O的排放显著正相关,DOM的矿化成为土壤有机碳损失的重要途径。DOM可通过与Fe、Al共沉淀、吸附于土壤矿物表面而改变其生物降解性,从而在土壤中稳定和保留下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中具有重要贡献。DOM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影响其生物降解性,同时也影响其沉淀吸附效应。其稳定机制不同,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也存在差异。目前估算DO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尚无普遍认可的方法,具体数值因估算方法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有效的估算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周江敏陈华林代静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可降解性结构特征土壤固碳
水稻秸杆腐解过程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秸杆不同腐解阶段产生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及其分组组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秸杆腐解过程中DOM组成成分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第0~3天,秸杆本身含有的糖类、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因微生物繁殖迅速消失;第3~63天,主要是秸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分解阶段,DOM组成中多糖类、烷烃类物质呈现起伏性变化;第63天后,主要是腐殖化阶段,DOM分子结构复杂化。各分组组分的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且各组分均随腐解延长而发生变化,即多糖类物质减少,芳香族物质增多,分子结构复杂化。
倪文海刘欢刘振涛罗荣周江敏陈华林葛世玫代静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
秸秆施用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0
2008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腐解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腐解的前7 d显著增加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7 d后则无明显影响;同时,秸秆腐解增加了土壤中溶解性糖(DS)、溶解性酚酸(DP)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含量。随着腐解时间的延长,溶解性糖在DOC中所占比例下降,而芳香族化合物逐渐上升,表明秸秆腐解不同阶段DOM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溶解性总氮(TDN)的变化表明,秸秆腐解增加土壤氮素的固定。
周江敏陈华林唐东民祝亮
关键词:水稻秸秆溶解性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