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B210008G)
- 作品数:7 被引量:88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相豪岳鹏君尹兴伟焦延涛冯蕾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海事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ASTMC 1202法和快速冻融试验法,研究了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能力和冻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恒定为30%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随着石灰粉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弱,但影响并不显著,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混凝土仍然具有较强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石灰粉等量取代水泥对混凝土抗冻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混凝土的抗冻能力较弱,不宜用于有抗冻要求的地区。
- 赵多苍吴相豪胡聪
- 关键词:粉煤灰石灰粉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冻融
- 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和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ASTMC1202),研究了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粉煤灰能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是先增强后减弱,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定量评价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时,宜采用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法。
- 吴相豪焦延涛
- 关键词: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孔结构氯离子渗透性
-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0
- 2011年
- 通过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测定再生混凝土试件中的氯离子浓度,分析了再生骨料、粉煤灰掺量、全浸泡与干湿循环方式对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比普通混凝土差;掺入粉煤灰能提高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粉煤灰最佳掺量为20%(质量分数);干湿循环方式可加快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速度.
- 吴相豪岳鹏君
-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氯离子干湿循环粉煤灰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被引量:8
- 2011年
-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吴相豪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环境因素影响水泥砂浆固化氯离子能力的试验研究
- 2010年
- 采用自然扩散法研究了环境氯盐溶液浓度、侵蚀时间和干湿循环影响水泥砂浆固化氯离子能力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氯盐溶液浓度的增大,水泥砂浆固化氯离子的能力逐渐增强;随着环境氯盐溶液侵蚀时间的延长,水泥砂浆固化氯离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干湿循环增强了水泥砂浆固化氯离子的能力。
- 吴相豪张从凯张楚风
- 关键词:环境因素水泥砂浆氯离子
- 布索方式对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弦支穹顶结构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索杆系统组成。为了解下部索杆系统的布置形式对弦支穹顶结构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确保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下部索杆系统,以单层网壳以及9种不同索杆布置形式的弦支穹顶,共10种跨度均为122m的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全跨荷载与半跨荷载下考虑初始几何缺陷与无初始几何缺陷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提取结构失稳模态与结构稳定性系数,分析不同布索形式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单层网壳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对初始几何缺陷较为敏感,结构的稳定性与下部索杆中撑杆的布置数量与位置有较大的关系,而与斜索的具体布置形式关系不大,且半跨荷载对结构更为不利。
- 郭佳民董石麟袁行飞侯永利冯蕾
- 关键词:弦支穹顶稳定性初始几何缺陷屈曲模态
- 布索方式对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
- 弦支穹顶结构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索杆系统组成。为了解下部索杆系统的布置形式对弦支穹顶结构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确保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下部索杆系统,以单层网壳以及9种不同索杆布置形式的弦支穹顶,共10种跨度均为122m...
- 郭佳民董石麟袁行飞侯永利冯蕾
- 关键词:弦支穹顶稳定性初始几何缺陷屈曲模态
- 文献传递
-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研究了单掺粉煤灰、双掺石灰粉和粉煤灰在不同介质下(淡水、海水、硫酸盐溶液)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掺量为20%或双掺石灰粉和粉煤灰比例为3∶7时,可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不同介质溶液下抗冻性能最好的为淡水、最差的为海水。同时得出在不同掺量的粉煤灰、不同掺量的石灰粉和粉煤灰与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参考。
- 尹兴伟吴相豪
-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粉煤灰石灰粉氯离子渗透冻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