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X061)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山奎刘艳田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施特劳斯
  • 3篇哲学
  • 3篇斯宾诺莎
  • 3篇教育
  • 3篇古今
  • 3篇柏拉图
  • 2篇洞穴
  • 2篇犹太
  • 2篇犹太教
  • 2篇寓言
  • 2篇政制
  • 2篇政治
  • 2篇政治论
  • 2篇政治哲学
  • 2篇迈蒙尼德
  • 2篇柯亨
  • 1篇当下中国
  • 1篇对象化
  • 1篇多德
  • 1篇行政化

机构

  • 10篇江苏师范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6篇高山奎
  • 4篇刘艳
  • 1篇田明

传媒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政治思想史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基督教学术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
2015年
《论僭政》是一部充满强烈现实关切又试图对古今僭政现象正本清源的思想力作。在这部著作中,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给予对方以最大限度的同情式理解,同时又毫不含糊地将各自立场推到极端,为读者呈现了判然有别的哲学观:在施特劳斯看来,哲人应躲进小楼,与大众政治保持克制的距离,这缘于"城—哲冲突"和公民责任的双重召唤;科耶夫则强调哲人的济世情怀,认为唯有走出自我沉思的迷狂封闭,介入到政治实践当中,才能校验哲学思考的真理性从而推进世界历史的进程。在最佳政体上,科耶夫主张历史发展的动力源自非理性的承认,一旦承认得到满足,普遍等质国家便会到来,历史由此终结;施特劳斯对此并不认同,认为普遍等质国家无异于尼采宣称的末人社会,在等级上远逊于理性统摄的王制政体。最后,科耶夫秉持黑格尔式信念,认为历史的进程早已展现了"城—哲和解"的可行性,施特劳斯则从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出发,笃信"城—哲"之间的根底冲突、水火难融。
高山奎
关键词:施特劳斯科耶夫
主义论争与学理拓进——近年来海外施特劳斯最新研究述评(2006年—2013年)
2014年
2006年以来,国外施特劳斯思想研究进入了第三波。与之前第一波(2001年之前)小范围的学派尊崇,第二波(2001年—2006年)的主义论争相比,第三波的研究更加关注施特劳斯本人的流亡经历及思想学说。新一轮的施特劳斯研究虽然延续了以往双峰并峙的研究态势,但随着媒体退场、学术登场,施特劳斯本人的犹太思想、自由教育遗产、政治哲学观念以及与同时代哲人的比较研究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廓清。随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的多元纵深,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施特劳斯研究在主义论争、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将会出现更为深入的研究力作。
高山奎
关键词:施特劳斯主义论争政治哲学自由教育
“民主政制”正当性前提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17年
民主政制是一种具有多种终局可能和理论缺陷的政体。在政治实践上,它有蜕化为僭主专政和民粹主义的潜在基因,这在纳粹主义和雅各宾专政中得到鲜明的例示。从理论前提上看,美国式民主是一种强调形式正义的混合民主政体,但民主选举程序的合法并不意味结果的公正。合法(形式正义)与正义(实质正义)之间的巨大裂痕,为贤明君主制(仁慈僭政)统治的正当性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同时也让我们警惕民主政制潜含的政治风险。由是观之,民主宪政并非主流观念所宣扬的那么理想完美和理所应当。廓清民主宪政的实践变体和德性缺失,不仅有助于我们审慎理性地看待世纪之交的这场宪政之争,同时也对我们更好地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高山奎
关键词:民主政制法国大革命纳粹主义
试论赫尔曼·柯亨的“耶-雅和解”及其限度
2016年
在犹太哲学史上,赫尔曼·柯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运用新康德主义哲学体系改造犹太教思想资源,既为犹太教注入了生机勃勃的西方文化养料,又不放弃或减损犹太宗教的观世角度和民族底色,因而成为上个世纪之交犹太启蒙运动中的学术领袖和最佳代言人。另一方面,柯亨耶—雅综合的理想化解经原则具有明显的历史主义的取向,他削足适履式的六经注我剔除了犹太传统资源中无法与新康德主义契合的神秘主义倾向,因而受到新正统主义神学的有力反拨。廓清柯亨的学术思考,甄别其利弊得失,对我们吸纳西学养料、重塑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高山奎
关键词:犹太教
论《资本论》中的目的论思想被引量:1
2014年
《资本论》以规律为研究对象,却始终围绕着目的论这一思想核心展开论述。在其中,目的论表现为对象化理论,马克思立足于一般与具体的关系揭示出目的的自由性维度与规律的决定性维度之间的联系。目的将一般的物质性劳动注入具体产品中,而对劳动一般性的揭示又要依靠目的的实现;规律是实现目的的必然手段,但无目的便无所谓规律,两者不可本末倒置。《资本论》讲规律,但万不可轻视其中的目的论思想。
田明
关键词:《资本论》对象化
论施特劳斯的雅可比批判及其启示
2019年
雅可比认识论的着眼点在于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在雅可比看来,启蒙理性哲学以恐惧和不信为基础,秉持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原则,最终试图建构一套基于严密推理的体系大厦。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对青年施特劳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雅可比启蒙批判所根植的现代前提--道德嘲讽的批判方式,以及临界点的非理性(信仰)一跃,最终难以支撑起施特劳斯对现代性的根本质疑。因此施特劳斯并没有沿着雅可比的二难选项走向信仰一维,亦没有循着启蒙的路向阔步前行,而是折返到古典理性主义,试图回到"古今之争"的原初现场,敞开并重估现代性的生发及其利弊得失。
高山奎
关键词:施特劳斯雅可比现代性批判古今之争
隐匿的交锋——试论柯亨与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的不同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1915年,赫尔曼·柯亨发表《斯宾诺莎论国家和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一文,控诉斯宾诺莎犯下从人的角度看不可饶恕的背叛。十年之后,这篇文章收入《犹太教文集》(1924)中出版。施特劳斯随即在《犹太人月刊》上发文谴责柯亨诉诸斯宾诺莎与犹太教关联的做法。施特劳斯认为,柯亨的指控受到民族情感和护教兴趣的蒙蔽,因而未能充分留意斯宾诺莎写作时所屈从的那种严峻的紧迫情势,从而无法如其所是地理解斯宾诺莎的圣经学批判。柯亨的文章与施特劳斯的驳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对话,但却构成了20世纪初新-旧思维转换的重要一维:这场犹太学领域展开的思想论争,就像哲学领域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对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根底批判一样,成为犹太旧思(the old thinking)淡出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因此重温这段思想论争,对我们理解犹太传统的现代崛起和重估近代启蒙的利弊得失具有重要的导引意义,同时也为我们重估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一面可供参照的镜子。
高山奎
关键词:柯亨施特劳斯斯宾诺莎犹太教
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被引量:4
2017年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提供了哲学问题的基本情景:它既包含纯粹哲学的思之擢升,亦包含实践/政治哲学的在世共处。海德格尔的洞喻解读意图道说柏拉图未曾言明的无蔽之真,这种赫拉克利特式含藏解蔽的斗争面相在对洞穴火堆的神庙疏解中得到彰显。施特劳斯的洞喻解读对纯粹哲学的存在之思保持了沉默,却对折返洞穴的苏格拉底式处境(城—哲冲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发微。总体来看,海氏和施氏代表了后尼采时代回返古希腊的两种不同路向:一方试图开启纯粹哲学重新开始的可能性,另一方试图直面哲学与诗之争的原初政治经验,尽管这两方面并未出离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之外。海德格尔对太阳(善之相)的无视与施特劳斯对存在(西学之"体")问题的沉默,使得一方堕入虚无主义(形式主义)的深渊,另一方陷入主义之争的泥潭。因此,重新回到古希腊,在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处境下拷问两位哲人的致思努力和各自偏废,对我们理解柏氏思想的丰富意涵和执两用中,恰切评估海氏、施氏哲学思考的整体脉象、眼界高下及其理论得失,具有拨云见日的解蔽意义。
高山奎
关键词:柏拉图施特劳斯启蒙运动
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神迹观的批判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集中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该书旨在祛除神学成见,为哲学体系的构建扫除思想障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斯宾诺莎从《圣经》出发,采取了实证性的批判和语文学、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神学—政治论》中,斯宾诺莎一方面批判《圣经》中的神迹教诲缺乏实证论的共识原则,体现了古代犹太民族的成见;另一方面质疑创世论、神意说和神迹说之间的相互证成。斯宾诺莎神迹批判的局限在于:他以理性充分自足的假定为前提,没有充分考虑全盘拒斥理性的新教信仰立场,因而未能触动并有效驳斥加尔文派的神迹学说。因此,从"耶—雅冲突"的视角看,启蒙运动对宗教神学的胜利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态度上的胜利,文学和修辞上的讥讽与嘲笑发挥了关键作用。施氏著述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为之殚精竭虑的思想处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我们在当下中国的处境,因此跟随他一起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些核心问题。
高山奎
关键词:施特劳斯斯宾诺莎迈蒙尼德加尔文
“将沙包扔远点”与“have a fun”——试论中美基础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
2014年
中美小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授课方式、成绩评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双方基础教育理念上的根本不同:中国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是B型血的智力竞争型教育,偏重知识性的成绩比拼,应试教育痕迹明显;美国基础教育则是兴趣与快乐主导的О型血教育,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和自主求知意识,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全员参与。这种区别,直接关系到学生高等教育阶段的知识获取与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环节。
高山奎刘艳
关键词:教育理念应试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