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4-468-50)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廖二元戴如春盛志峰伍贤平范慧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去卵巢
  • 6篇骨密度
  • 5篇去卵巢大鼠
  • 4篇骨细胞
  • 3篇生物力学
  • 3篇黄酮
  • 3篇骨微结构
  • 2篇代谢
  • 2篇异黄酮
  • 2篇松质骨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微结构
  • 2篇卵巢
  • 2篇卵巢切除
  • 2篇卵巢切除术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雌二醇
  • 1篇代谢性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廖二元
  • 12篇戴如春
  • 9篇盛志峰
  • 7篇伍贤平
  • 6篇范慧洁
  • 6篇方玲娜
  • 4篇马育林
  • 4篇张玉海
  • 3篇金艳
  • 2篇徐康
  • 1篇黄干
  • 1篇陈志衡
  • 1篇曹行之
  • 1篇郝建平
  • 1篇刘石平
  • 1篇罗湘杭
  • 1篇单鹏飞
  • 1篇钟妮
  • 1篇张红
  • 1篇谢辉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旁腺素基因多态性对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正常女性人群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对多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596名平均年龄(46.3±13.7)岁女性志愿者基因组DNA作限制性内切酶Bst B I的PCR-RFLP检测以确定其基因型,存在Bst B I限制性酶切位点用"B"表示,不存在则用"b"表示;采用Hologic QDR4500A DEXA骨密度仪测定不同骨骼部位的骨密度,即腰椎(L_1~L_4)正位总体(AP)和仰卧侧位总体(Lat)、股骨颈(FN)、髋部总体(T-hip)、Ward三角(Ward)、大转子(Troth)和前臂超远端(RUUD)及远端总体(RUT)的骨密度。结果(1)596名健康女性PTH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BB、Bb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784、0.208和0.008;B、b等位基因频率为0.888和0.112。347名绝经后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调查结果显示BB、Bb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781,0.210和0.009,B、b等位基因频率为0.886和0.114;绝经前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与绝经后妇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方差分析显示女性BB和Bb基因型在AP、Lat、FN、T-hip、Ward、Troch、RUUD和RUT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TH基因型不是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独立相关变量。结论女性PTH基因多态性对骨密度的变异无明显影响。
钟妮伍贤平张红罗湘杭谢辉曹行之刘石平单鹏飞陈志衡廖二元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骨密度
骨微结构无创性检测研究进展
2009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常见代谢性疾病。人们发现除骨密度外,骨质量(骨微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同样影响骨强度。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骨组织的组成材料基本一致,故骨微结构成为评价骨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其无创性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应用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以及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微结构无创性检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张玉海廖二元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微结构无创性检查
大鼠去卵巢后不同时期骨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
2009年
目的 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实验开始时先将基线组10只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留取动脉血清及腰椎标本,骨微结构、力学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较SHAM和基线降低(P<0.05),各向异性度较基线下降(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骨小梁面积密度、骨小梁间隔和结构模型指数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血清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低于基线(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去卵巢后15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最大应力、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各向异性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骨小梁面积密度和厚度均与SHAM和基线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腰椎骨量快速丢失,骨微结构逐渐退变,而血清TRAP-5b水平下降及骨细胞密度、骨小梁各向异性度和厚度的适应性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骨力学性能的下降,有利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
马育林戴如春盛志峰张玉海金艳廖二元
关键词:骨微结构生物力学去卵巢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染料木素和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松质骨微结构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和小剂量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OVX)大鼠松质骨微结构的作用。方法90只7月龄SD大鼠被随机分为基线组、OVX组、假手术(SHAM)组、小剂量17β-雌二醇干预组(10μg·kg^(-1)·d^(-1),EST组)和染料木素干预组(5 mg·kg^(-1)·d^(-1),GEN组),分别在基线时、手术后3周和15周处死。分离左胫骨行显微CT扫描,分析距生长板远端1.6 mm、层厚0.5 mm骨组织的感兴趣区域松质骨结构。结果去卵巢后第3周,GEN组的组织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明显大于OVX组和EST组(均P<0.05);EST组的骨小梁数目显著多于GEN组(P<0.05),骨小梁间隔则明显小于GEN组(P<0.05);OVX组、GEN组和EST组3组的体积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小于SHAM组(均P<0.05)。第15周时,OVX组、GEN组和EST组3组间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和联接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小于SHAM组(均P<0.05),结构模型指数和骨小梁间隔则大于SHAM组(均P<0.05)。纵向观察发现,OVX组、GEN组和EST组3组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和联接密度随时间出现下降,而组织骨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隔等参数随时间增加(均P<0.05),其中OVX组和EST组组织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在第3周和第15周之间出现明显增长(均P<0.05),GEN组组织骨密度增长主要发生在去卵巢后的第3周内,骨小梁厚度则在3周和15周均有增长(均P<0.05)。SHAM组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隔亦随时间增加,骨表面积分数和联接密度则下降,其他参数随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染料木素能促进松质骨矿物质沉积和骨小梁增厚,17β-雌二醇则对抗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小梁数目减少和骨小梁间隔增大。
戴如春方玲娜盛志峰范慧洁郝建平徐康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雌二醇卵巢切除术
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与显微CT显示不同时期去卵巢大鼠胫骨骨量和微结构的特点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和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与显微CT(μCT)观察不同时期去卵巢(OVX)大鼠胫骨骨量及骨微结构的改变特点。方法40只7个月龄SD大鼠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于手术后3周及15周分别处死10只。处死后剥离左侧胫骨行DXA扫描,从胫骨近端开始将胫骨按其长度等分为7个感兴趣区(ROI1~7),计算获得各区域及总体骨密度值。然后将胫骨以4%多聚甲醛固定24h,10%蔗糖溶液洗涤后行斗CT扫描,选取距生长板远端2.5mm、层厚0.4mm骨组织为皮质骨感兴趣区域,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7mm、层厚1.2mm骨组织为松质骨感兴趣区域行三维重组。获取二维最大密度投射图像及三维结构图像,并对感兴趣区的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3周时,OVX组大鼠胫骨ROI1区骨密度为(0.2346±0.0280)g/cm^2,显著低于SHAM组(0.2660±0.0199)g/cm^2,(P〈0.05);15周时,OVX组大鼠胫骨ROI1区及ROI2区骨密度分别为(0.2527±0.0161)及(0.1862±0.0052)g/cm^2,较SHAM组(0.2793±0.0229)及(0.1986±0.0102)g/cm^2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3周时,OVX组大鼠骨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截面总面积、截面惯性矩分别为(0.4306±0.1308)、(10.31±1.98)、(10.74±2.05)mm^2和(4.101±0.726)mm^4,均明显高于SHAM组(0.3138±0.0621)、(8.44±1.25)、(8.75±1.26)mm^2和(3.485±0.373)mm^4(P值均〈0.05)。至15周时,除皮质骨平均厚度OVX组大鼠为(0.0235±0.0024)mm,低于SHAM组(0.0285±0.0052)mm外(P〈0.05),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周OVX组大鼠左侧胫骨骨丢失敏感区域内皮质骨平均厚度和皮质骨面积为(0.0235±0.0024)mm及(0.2528±0.0367)mm^2,较3周OVX�
范慧洁戴如春盛志峰方玲娜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X线骨密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旋转中心偏移对显微CT松质骨定量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旋转中心微小偏移对显微CT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2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手术后3周处死,应用显微cT扫描胫骨近干骺端。手动校正以获取每次扫描的最佳旋转中心,分析各旋转中心在偏移±0.5、±1.0、±1.5和±2.0像素条件下的密度及微结构参数。结果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OVX组与SHAM组比较,表观骨密度、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明显下降,骨小梁间隔明显增宽(P〈0.05)。组织骨密度、各向异性度、骨小梁面积密度和联接密度随旋转中心的偏移下降,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随偏移幅度的加大逐渐升高。旋转中心偏移±1.5像素内,对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的测量无影响。而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面积密度在旋转中心偏移±1.0像素内影响较小。OVX组与SHAM组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服从二次回归方程趋势。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可以获得实际旋转中心。以该中心获取的图像质量高,并能确保定量分析数据的准确。实际旋转中心与人为校正的最佳旋转中心之间存在微小差异。结论旋转中心的微小偏移对表观骨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数量的测量无明显影响。组织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受旋转中心偏移影响较大。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拟合能找到正确的旋转中心,该中心与人为校正获取的最佳旋转中心存在一定误差。
盛志峰徐康戴如春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阈值骨密度微结构
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金雀异黄酮对OVX大鼠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骨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方法4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OVX+1713雌二醇干预组(EST,10硝(kg·d))、OVX+金雀异黄酮干预组(GEN,5mg/(kg·d))。手术后15w第5腰椎进行压缩试验,第6腰椎先行显微CT扫描测量骨密度和微结构参数,然后进行疲劳损伤试验,最后行大块组织品红染色、塑料包埋和磨片,磨片用于微损伤、骨细胞密度检测。结果去卵巢后15w,与SHAM组相比,OVX大鼠椎体骨密度、微结构参数、骨细胞密度和最大应力均降低(P〈0.05),微破裂密度和面密度增加(P〈0.05)。GEN组骨小梁连接密度较OVX组增加(P〈0.05),其他微结构参数与OV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OVX组相比,GEN和EST替代组骨细胞密度和最大应力均增加(P〈0.05),微破裂密度和面密度减少(P〈0.05)。OVX组、GEN和EST替代组之间骨密度和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椎体骨力学性能的维持不依赖BMD和微结构变化。
马育林戴如春盛志峰金艳张玉海廖二元
关键词:金雀异黄酮生物力学骨密度微结构
骨微损伤、骨重建与代谢性骨病被引量:2
2007年
骨微损伤能启动骨重建,骨重建障碍而导致微损伤积累可引发骨折。扫描电镜、同步加速器射线μ-CT和高分辨磁共振显像是研究骨微损伤的新方法,骨理化构成和年龄对微损伤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骨细胞在微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骨微损伤研究有利于代谢性骨病防治。
马育林戴如春廖二元
关键词:骨重建骨细胞骨微结构代谢性骨病
去卵巢大鼠胫骨骨小梁的显微CT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应用显微CT研究去卵巢大鼠胫骨松质骨随时间延长骨小梁密度及微结构的变化。方法5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10只、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各20只。基线组10只实验开始时即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分离保存左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扫描完成后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8mm、层厚0.5mm的骨组织为兴趣区域,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像,并进行松质骨定量分析。结果OVX组与sham组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连接密度3周较15周显著下降,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高,提示骨小梁板状形态结构的衰减。3周时OVX组组织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组,15周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3周时骨小梁间隔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15周时则显著增高。随着去卵巢时间的延长,大鼠胫骨松质骨BVF、Tb.N和骨小梁连接密度进行性下降,但骨小梁厚度(Tb.Th)和组织骨密度却明显升高。15周时Tb.Th为(0.081±0.013)mm,显著高于3周时的(0.061±0.006)mm和基线组的(0.061±0.010)mm;15周时组织骨密度为(691.2±35.3)mg/mm^3,显著高于3周时的(624.4±34.4)mg/mm^3和基线组的(638.8±61.0)mg/mm^3。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胫骨松质骨骨量明显丢失,微结构发生改变,而残余骨小梁会因代偿性肥厚和组织骨密度的升高而得到加强。
盛志峰廖二元伍贤平方玲娜范慧洁戴如春
关键词:胫骨卵巢切除术
去卵巢大鼠不同时期皮质骨与松质骨变化的显微CT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显微CT观察去卵巢大鼠胫骨近端皮质骨与松质骨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差异。方法4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于手术后第3周及第15周处死。处死后剥离左侧胫骨,行显微CT三维扫描,扫描完成后选取距生长板远端2.5 mm、层厚0.4 mm骨组织为皮质骨感兴趣区域,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7 mm、层厚1.2 mm骨组织为松质骨感兴趣区域行三维重建。获取二维最大密度投射图像及三维结构图像,并对感兴趣区的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周时,OVX和SHAM组大鼠皮质骨面积分别为(0.43±0.13)、(0.31±0.06)mm^2;骨髓腔面积(10.31±1.98)、(8.44±1.25)mm^2,截面总面积(10.74±2.05)、(8.75±1.26)mm^2,截面惯性矩(4.10±0.73)、(3.49±0.37)mm^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15周时,除OVX组皮质骨平均厚度低于SHAM组外(P〈0.05),其余各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周OVX组大鼠左侧胫骨骨丢失敏感区域内皮质骨平均厚度和皮质骨面积较3周OVX组大鼠下降(P〈0.05)。SHAM组15周大鼠骨内径周长、骨外径周长和截面惯性矩增大,与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OVX和SHAM组体积骨密度分别为(288.2±48.2)mg/mm^3和(408.4±51.6)mg/mm^3、组织骨密度(604.5±45.3) mg/mm^3和(686.7±40.0)mg/mm^3、骨体积分数(25.1±5.1)%和(33.6±4.1)%、骨小梁数量(6.04±2.94)个/mm和(9.85±2.83)个/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构模型指数(分别为3.11±0.36)和2.58±0.36),小梁间隔为(0.37±0.22)mm和(0.14±0.10)mm,明显高于SHAM组(P〈0.05)。第15周时,OVX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结构模型指数和骨小梁间隔改变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组织骨密度差别消失。OVX组大鼠15周�
范慧洁戴如春盛志峰方玲娜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骨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