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10101)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予杰江新胜伍皓熊国庆王保弟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1篇地质图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定年
  • 1篇雪山
  • 1篇页岩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意义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丰度
  • 1篇早白垩世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沙海
  • 1篇数据库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3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熊国庆
  • 2篇伍皓
  • 2篇江新胜
  • 2篇张予杰
  • 1篇崔晓庄
  • 1篇张建龙
  • 1篇王立全
  • 1篇张万平
  • 1篇王冬兵
  • 1篇冯心涛
  • 1篇蔡习尧
  • 1篇朱同兴
  • 1篇安显银
  • 1篇王保弟
  • 1篇邓昌荣
  • 1篇梁虹
  • 1篇郝明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藏南日喀则地区白垩纪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对藏南发育完整的、厚度巨大的海相白垩纪地层中的暗色泥、页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泥、页岩中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05%-1.1%之间,平均值约为0.42%,其中下白垩统约为0.531%,上白垩统约为0.265%,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特征与该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海平面升降有关。氯仿沥青‘A’含量在0.0009%-0.0072%之间,平均含量约为0.0040%。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分别为22和8。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这种弱负相关性与两者遭受剧烈的地表风化作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高程度有机质热演化后的损失量有关,后者远大于前者。白垩系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6%的中等—好生油岩样10件,占样品总数的27%,下白垩统样品9件,占样品总数的24.3%,上白垩统样品1件,占样品总数的2.7%,表明来自北喜马拉雅地区东山组和康马—隆子地区甲不拉组的早白垩世泥、页岩为该区主要的有效生油岩。
熊国庆蔡习尧伍皓江新胜
关键词:藏南白垩纪负相关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定年与地质意义被引量:31
2011年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是赋存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的重要层位,但对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几家顶一带人支雪山组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流纹岩样品中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47.4±2.1Ma和249.1±1.6Ma,因此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249~247Ma)。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由此本文认为金沙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已进入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时期。
王保弟王立全王冬兵张万平
关键词:U-PB年代学块状硫化物矿床
B/S模式下地质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1年
截止2008年底,青藏高原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00多幅地质图的建库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bGIS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优秀的MapGIS 7-IM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采用B/S结构,与以往的地质软件的C/S模式相比,系统采用了B/S结构,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方便、开发更简单并且共享性强、总成本低。为国内外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郝明邓昌荣张建龙梁虹
关键词:WEBGISASP.NETSCRIPT
甘肃皋兰—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沙漠沉积的特征及其古风带恢复被引量:11
2011年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伍皓崔晓庄熊国庆张予杰江新胜
关键词:河口群古沙漠西风带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被引量:8
2020年
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班公湖-双湖-怒江洋是分隔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大洋,南羌塘地块是漂浮在特提斯大洋中的块体。本次重点对北羌塘前陆盆地和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造成两个盆地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地质事件。构造事件决定了盆地性质,盆地性质又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北喜马拉雅盆地位于冈瓦纳构造域,晚三叠世盆地基底南浅北深,继承了古生代构造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印支造山作用不发育;北羌塘盆地位于泛华夏构造域,晚三叠世发育印支挤压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沉积记录。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北羌塘南部江爱达日那和热觉茶卡等地下三叠统康鲁组底部均发现灰紫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海侵型地层结构,沉积相为滨岸三角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沉积相为含煤盆地边缘三角洲。从沉积相展布型式和北东向古水流方向分析,三叠纪北羌塘沉积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羌塘中部双湖造山剥蚀区或"中央隆起带"。
朱同兴冯心涛王晓飞张予杰安显银
关键词:晚三叠世沉积相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