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A10B01) 作品数:13 被引量:72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李蔚 钱晓倩 吴敏莉 朱耀台 朱华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建筑科学 更多>>
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墙体结构下空调能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夏热冬冷地区间歇用能的特点,针对典型居室建立了三维动态传热模型,数值计算分析了几种常用墙体结构(自保温墙体结构、无保温墙体结构、内保温墙体结构和外保温墙体结构)对空调夏季制冷能耗和冬季制热能耗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与相应数值计算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夏季夜间制冷时,墙体温度既高于室内温度又高于环境温度,外保温墙体结构阻碍了墙体向外界散热,存在"反节能"现象;在冬季夜间制热时,内保温墙体结构能形成较高的内壁面温度,具有较为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周斌 钱晓倩 李蔚关键词:墙体结构 建筑能耗 动态模型 管内颗粒污垢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研究强化管管内污垢特性,选取一组直肋管与光管管内颗粒污垢实验进行了分析,对光管和不同几何设计的3种内置直肋管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颗粒为氧化铝和氧化铁颗粒,平均直径分别为1.75μm和2.11μm,质量密度约为1 500mg/L,实验段的热流密度约为13kW/m2.实验发现,光管的污垢热阻渐进值最小,其次是型号为30/10,30/20,15/10的直肋管,为此建立了一半理论化模型,对影响颗粒污垢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污垢模型从最常用的质量平衡模型出发,分别讨论了质量传递系数、壁面剪切应力、黏附几率、污垢抗分散强度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在进行相应简化后,对实验相应管型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数值分析采用控制容积法和标准k-ω模型.为解释不同管型在抗垢性能上的差异,讨论了不同管型的近壁面流场分布以及壁面剪切应力对颗粒污垢沉积的影响,发现壁面剪切力越大,污垢热阻值越小,而肋间距是影响壁面剪切力的重要几何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相比也有合理的偏差. 李红霞 李冠球 李蔚关键词:颗粒污垢 质量传递系数 间歇用能状态下墙体结构对空调能耗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夏热冬冷地区间歇用能的特点,针对典型居室建立了三维动态传热模型,数值计算了几种常用墙体结构(自保温墙体结构、无保温墙体结构、内保温墙体结构和外保温墙体结构)对空调耗冷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夏季夜间制冷时,墙体温度既高于室内温度又高于环境温度,外保温结构阻碍了墙体向外界散热,存在"反节能"现象;内保温墙体具有较为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师艳平 朱华 周斌 李蔚关键词:墙体结构 建筑能耗 动态模型 Modeling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from perforated plates 被引量:1 2012年 Staggered pattern perforations are introduced to isolated isothermal plates,vertical parallel isothermal plates,and vertical rectangular isothermal fins under natural convection conditions.The performance of perforations was evaluated theoretically based on existing correlations by considering effects of ratios of open area,inclined angles,and other geometric parameters.It was found that staggered pattern perforations can increase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rate for isolated isothermal plates and vertical parallel plates,with low ratios of plate height to wall-to-wall spacing(H/s),by a factor of 1.07 to 1.21,while only by a factor of 1.03 to 1.07 for vertical rectangular isothermal fins,and the magnitude of enhancem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ratio of open area.However,staggered pattern perforations are detrimental to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vertical parallel plates with large H/s ratios. Zan WU Wei LI Zhi-jian SUN Rong-hua HONG小管径内螺纹管的蒸发实验研究及传热和压降关联式的评价 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对4种内螺纹管管内蒸发对流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采用的管型外径为均为5 mm,螺旋角均为18°。给出了实验结果,并采用已有的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王旭 郭思璞 孙显东 朱华 李蔚 洪荣华 任毓程关键词:内螺纹管 压降 换热 板式换热器内颗粒污垢预测模型与实验 被引量:14 2013年 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紧凑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中。颗粒污垢作为工业冷却水污垢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形成特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四台商用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研究,在测试得到其流动传热特性后,完成了三组颗粒污垢实验,研究了几何参数、流动参数以及污垢颗粒浓度对污垢形成的影响。以冯-卡门类比为基础,结合实验数据,完善了板式换热器内颗粒污垢的污垢工程模型,得到的预测关联式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偏差均在±6%左右。 张冠敏 李冠球 李蔚 黄涛 任毓程关键词:板式换热器 颗粒污垢 间歇式、分室用能下墙体保温构造对能耗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间歇式与分室用能特点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采用DeST软件逐时动态模拟分析了典型居室围护墙体在不同内外保温下夏季3个月的空调总能耗,采用Fluent软件逐秒动态模拟分析夏季10~14 d内不同内外保温构造体系下的围护墙体表面温度和各项热流,从而得出了能量耗散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仅外墙做外保温时节能率小于5%,低于外墙内保温,当内外墙均采用内保温时可大大提高节能率;在非稳态条件下,墙体温度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外环境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仅相差2~3℃左右;若采用外保温,温度变化范围更小,仅为0.5℃左右;不同围护墙体保温方式的空调能耗差异主要反映为墙体内表面的热流大小,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局部用能特点下,向内墙耗散热流为主要部分。 朱耀台 张佚伦 吴敏莉 钱晓倩关键词:保温构造 能耗 毛细管内气液Taylor流动的气泡及阻力特性 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相对坐标系方法,研究毛细管(d=2mm)内充分发展垂直上升气液Taylor流动,分析两种工作介质下Taylor气泡的形状、上升速度、液膜厚度以及压降特性。结果表明:随着两相表观速度(Vtp)增大,Taylor气泡长度增大,气泡尾部曲率半径增大。气泡长度及内部回流区随着气泡体积分数(ξg)增大而增大,量纲1液膜厚度与气泡上升速度与毛细数(Ca)正相关,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吻合较好。摩擦阻力因子(fc)随Vtp与ξg的增大而降低,N2/乙二醇为工质的Taylor流动fc低于单相情况,而N2/水为工质的Taylor流动fc高于单相情况。Kreutzer等的流型依赖公式以及Lockhart等的分离模型可较好预测本文的两相压降,模拟结果与预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常规通道所推荐C=5仍然适用于本文毛细管情况。 张井志 李蔚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毛细管 百叶窗板翅式换热器换热与阻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解决百叶窗板翅式换热器的内部性能优化问题,通过对层流稳态下换热器燃气侧的典型流动换热单元进行建模及流动换热分析,得到了单元体内部速度、流线及温度的分布特性,并通过对换热系数、科尔本传热因子、进出口单位压降、范宁摩擦系数的比较,获得了不同燃气入口速度下翅片间距及翅片角度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及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百叶窗翅片角度及其他尺寸参数不变时,当百叶窗间距为0. 7 mm时其换热性能最优,阻力随间距增大而减小;在翅片间距等参数不变而角度变化时,换热性能与阻力均随角度增大而增大,当百叶窗角度从15°增加至30°时,换热性能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 李文江 张井志 吕迪 李蔚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换热性能 超临界压力下纳米流体竖直管内流动换热 被引量:2 2015年 对超临界压力下Fe3O4-煤油纳米流体竖直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压力、质量流量、热通量和纳米颗粒浓度对超临界压力下纳米流体换热特性的影响。超临界压力下,纳米流体在竖直管内沿管长呈现不同的换热规律。流体质量流量的提高或者工作压力的提高均会使纳米流体在竖直管内流动换热效果变好。而热通量的增大或纳米颗粒的添加对超临界压力下纳米流体的换热具有恶化效果。最后给出了纳米流体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关联式,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张巍 黄丹 吴晓雨 宋亚超 陈松泽 李蔚 朱海涛关键词:换热特性 传热关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