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74)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武贤江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自2008年以来,多数地方已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但改革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试图建构一个制度改革效果研究的分析框架。
- 江华胡武贤
-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产权效率
-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12年
-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 胡武贤江华
- 关键词:文化转型文化启蒙
-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被引量:6
- 2011年
-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中央政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来自意识形态,而推行林业"三定"则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再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转变为生态效率导向。同时,农户并不完全是林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对新制度的接受程度,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林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一言以蔽之,政府设计的集体林权制度型构着农户行为又为农户行为所型构,并在政府偏好和农户行为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变迁。
- 胡武贤
-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政府偏好农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