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579)
- 作品数:6 被引量:115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力刚张奇左海军徐进夏天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治理困难,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有着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综述了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原理,从螯合剂的选用、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土壤pH值的调节以及田间措施的实施4个方面介绍了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最后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2个方面为着力点,详细叙述了此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崔锐吕伟明刘广明高红霞徐力刚
- 关键词:螯合诱导植物修复重金属土壤
- 抚仙湖水体NP变化及其非点源污染特征被引量:21
- 2008年
- 通过调查抚仙湖1981—2005年水体N、P变化,以及监测该流域3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体N、P的输入情况,从而揭示抚仙湖水体N、P变化规律及该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抚仙湖水体N素水平增长迅速而P素水平稳定,2001—2005年表层水体TN∶TP平均值达到33.06,P素成为抚仙湖水体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2005年,抚仙湖33条主要入湖河道TN和TP输入量分别为528.3t和70.7t,抚仙湖北部澄江县已成为非点源污染源最为严重区域,化肥的过量施用和畜禽养殖规模的过快发展已成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 夏天翔潘继征刘雪华赵孟彬祁云宽熊飞徐力刚
- 关键词:氮磷比非点源污染
-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壤水渗漏对降雨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揭示土壤水渗漏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土壤水渗漏量的变化,并与实际降雨条件下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水的渗漏率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保持总降雨量不变的前提下,低频率但高强度的降雨条件下土壤水渗漏总量明显高于高频率但低强度的降雨条件下的土壤水渗漏总量。土壤水瞬时下渗率与前期降雨事件有关,短时间内多次出现的降雨事件显著增大土壤水的下渗率。本研究可为减少土壤营养物质流失以及制定合理的农田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 左海军张奇徐力刚刘健王晓龙
- 关键词:降雨条件数值模拟HYDRUS-1D
- 不同降雨强度对营养盐垂向迁移过程和淋失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云南抚仙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物主要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使湖泊受到污染。但目前的现场观测表明,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地下水已成为污染物输移的路径之一。通过四组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的室内土柱试验模拟土壤污染物向地下水的淋失迁移量,对降雨入渗过程中总氮、总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垂向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时段处理来对各组实验中营养盐累积淋失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硝态氮的垂向迁移能力和出流浓度均大于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累积淋失量与累积降雨量呈自然对数关系;降雨强度对总氮的淋失作用明显,对总磷淋失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实验结果有助于揭示抚仙湖流域降雨作用下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垂向迁移过程及其对农田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机制,并为污染物垂向迁移的数学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 徐力刚张奇徐进蒋鸿昆黄丽江
- 关键词:降雨强度土柱营养盐迁移
- 湿地基质-水界面中磷的迁移特征被引量:1
- 2009年
- 以湿地基质为对象,采用静态试验,用湿地原水作为进水,对湿地基质-水界面上磷的迁移进行了模拟,对静态试验前后基质中磷形态组成的动态变化和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进行了基质-水界面磷的静态迁移试验。在此基础上,对静态试验前后基质各形态磷进行了分析测定。静态迁移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磷的迁移在24 h内均可达到平衡;24 h之后再延长湿地中污水的停留时间,并不能增加基质对污水中磷的吸附量。因此,在外界条件一定时,湿地基质磷的迁移过程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吸附/解吸平衡,而与上覆水磷初始浓度大小无关。由基质各形态磷测定结果可知,铁磷和钙磷是基质-水界面内源磷释放的主要来源。其中,铁磷是基质磷中最不稳定的形态,钙磷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也较容易发生转化。其他几种形态磷含量较少,试验前后基质中的含量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基质自身特性对于内源磷释放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基质中铁磷和钙磷的含量,在对湿地基质进行筛选时,须考虑基质自身特性。
- 徐进张奇徐力刚
- 关键词:湿地基质磷迁移
- 农田氮素淋溶损失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61
- 2008年
- 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又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农田氮素损失研究已成为国际土壤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农田氮素运移领域的研究成果,从降雨和灌溉、施肥状况、土壤性质、耕作方式、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田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施肥方式、优化氮肥管理、推广缓释氮肥以及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小氮素淋溶损失的防治对策。
- 左海军张奇徐力刚
- 关键词:农田氮素淋溶损失氮肥硝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