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60002)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孙红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4篇纪录片
  • 2篇第一人称
  • 2篇人称
  • 1篇电视
  • 1篇电影
  • 1篇独立电影
  • 1篇隐私
  • 1篇有线
  • 1篇有线电视
  • 1篇中国纪录片
  • 1篇润物无声
  • 1篇手法
  • 1篇潜入
  • 1篇无声
  • 1篇脉络
  • 1篇媒介
  • 1篇媒介研究
  • 1篇纪录片创作
  • 1篇纪录片研究
  • 1篇创作手法

机构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4篇孙红云

传媒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电影评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随风潜入,润物无声——论西方新纪录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
2010年
西方新纪录是在批判20世纪60、70年代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创作而兴起的,它模糊了纪录片与虚构片的界限,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和相对的纪录片真实观使其表现出空前的杂交和巨大的包容性。新纪录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最初表现在对纪录片所谓的"情景再现"等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的借鉴和讨论上,以及对纪录片的真实观念的开放性理解。新纪录对中国纪录片最大的影响是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彻底改变和创作手法多样化的广泛汲取。
孙红云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创作手法
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
"我们这个时代的非虚构艺术之神当属第一人称。如果你对之持怀疑态度,那么只要你查阅一下任何畅销榜就可以显示这一点。"随着便携式摄像机和简易操作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进入市场的大潮,第一人称视频讲述故事逐年愈演愈烈。而非虚构艺术之...
孙红云
关键词:创作者第一人称
文献传递
公开的隐私:第一人称纪录片被引量:22
20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第一人称纪录片已经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最主要的类型。随着"自恋的文化"日益滥觞,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的纪录片制作技术以及独立电影、有线电视的大发展促使第一人称纪录片日渐流行。中国的第一人称纪录片在创作群体上、传播空间上以及作者表现特征上与西方第一人称纪录片存在着丰富的差异。
孙红云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第一人称隐私独立电影有线电视
近二十年来国际纪录片研究状况分析——以VE国际纪录片大会为脉络被引量:3
2012年
“可见的证据”(Visible Evidence,简称:VE)国际大会是当代纪录片及非虚构文化媒介研究的最高国际学术会议。该大会是1993年由一些知名的纪录片学者比尔·尼克尔斯(Bill Nicholas)、简·盖恩斯(Jane Gaines)、迈克尔·瑞诺夫(Michael Renov)、杰拉尔德·奥格雷迪(Gerald O^1 Grady)、布瑞·温斯顿(Brian Winston)等发起,在美国杜克大学创办的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此后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地召开,新世纪以来先后在荷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巴西、德国、土耳其等国召开。
孙红云
关键词:纪录片脉络媒介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