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211)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侯先光王非邓成龙贺怀宇潘永信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埋藏学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群
  • 1篇叶足动物
  • 1篇早寒武世
  • 1篇蠕形动物
  • 1篇生物群
  • 1篇年代学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系统学
  • 1篇下寒武统
  • 1篇离子探针
  • 1篇节肢动物
  • 1篇后生动物
  • 1篇寒武世
  • 1篇寒武统
  • 1篇SIGNIF...
  • 1篇TTE
  • 1篇U-PB年代...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侯先光
  • 1篇朱日祥
  • 1篇李献华
  • 1篇潘永信
  • 1篇杨杰
  • 1篇贺怀宇
  • 1篇李宜真
  • 1篇丛培允
  • 1篇马晓娅
  • 1篇邓成龙
  • 1篇王非

传媒

  • 2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昆明地区下寒武统节肢动物Guangweicaris Luo, Fu et Hu, 2007的再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昆明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产的节肢动物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为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节肢动物辐射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罗惠麟等(2007)在报道该节肢动物时,因标本不完整,对其头部和尾部特征均作了错误鉴别和描述。笔者根据完整且保存有软体附肢的标本,对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作了重新研究和复原,据此讨论了该节肢动物的分类归属问题。
杨杰侯先光董渭
关键词:FUETHU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蠕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早寒武世(2008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出版的地质年代表中的寒武纪第二世)澄江动物群中特异埋藏了保存精美、物种数量众多的蠕形动物,为研究不同蠕形动物门类的早期起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本文回顾讨论了迄今已报道过的45种澄江蠕形动物,并重点评述了澄江曳鳃动物和叶足动物两个门类的系统分类、生活方式、演化意义及现存争议.文章分析了澄江蠕形动物形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慎重考虑埋藏学及蠕形动物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形等因素对最终保存的化石形态的影响,并建议Anningvermis multispinosa与Corynetis brevis为同物异名.澄江蠕形动物展示了丰富的形态和生态多样性,对理解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前景广阔,但仍有待于深化研究并积极与埋藏学、地球化学、分支系统学、基因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马晓娅侯先光David BAINES
关键词:澄江动物群蠕形动物叶足动物埋藏学
梅树村剖面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对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的年代制约被引量:31
2009年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时期之一.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年龄的准确确定对理解超大陆裂解、早期生命辐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云南梅树村剖面曾经是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三个候选剖面之一.对梅树村剖面的凝灰岩层(即第5层)进行了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对本文13个谐和SIMS数据和Sawaki等人(2008)所测的4个nano-SIMS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206Pb/238U年龄为(535.2±1.7)Ma(MSWD=0.53),这很可能是目前对梅树村第5层凝灰岩年龄的最佳估计值.这个新的年龄结果说明梅树村剖面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应该更接近小歪头山段底部的A点而不是中谊村段上部的B点,并为华南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年龄控制点.
朱日祥李献华侯先光潘永信王非邓成龙贺怀宇
关键词:U-PB年代学
Phylogeny an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vermiform animals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Lagersttte被引量:1
2010年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Biota of China has preserved many species of vermiform animals in exquisite detail,which provide a unique window into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different vermiform phyla.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forty-five Chengjiang vermiform animals discovered so far,and specifically comments on the phylogeny,modes of life,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existing debates concerning the Chengjiang priapulid and lobopodian phyla.This article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with Chengjiang vermiform morphological research and highlights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inal preserved fossil morphology,including taphonomy and shape change caused by vermiform movement,as well as proposing that Anningvermis multispinosa and Corynetis brevis are synonymous.Chengjiang vermiform animals displayed a great diversity of morphologies and ecological roles,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early metazoans;the potential for future research is enormous but needs to be broadened by interdisciplinary work involving taphonomy,geochemistry,cladistics,and genetics.
David BAINES
关键词:BIOTAANIMALSTAPHONOMY
云南虫的埋藏学研究——兼论云南虫的分类位置被引量:2
2009年
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具争议的动物之一,其系统位置目前至少有6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研究组曾分别将其解释为分类位置不定的原口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有头类、后口动物的干支类群,或者两侧对称动物的基部类群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形态特征的解释,如轴部构造、背部分节以及鳃等。澄江生物群不同地区云南虫标本的详细对比显示,相同地点云南虫的保存有明显共性,而不同地点云南虫的保存特征差异很大。云南虫争议的主要根源在于不同研究组所研究标本的产地不同,标本保存特征不同,同时又缺少不同地点云南虫埋藏学的对比研究所致。埋藏学的初步研究表明,目前云南虫许多性状特征(尤其是关键的分类特征)的解释都存有疑问。背部发生叠覆和扭曲的标本显示云南虫的背部分节和肌节特征并不相同;腮腔外囊状突起的发现更对云南虫头部结构的推测提出质疑。进一步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云南虫身体结构的同源性还远没有定论,云南虫系统分类有待于埋藏学、沉积学、地球化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侯先光丛培允李宜真
关键词:澄江生物群埋藏学系统学后生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