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13936101) 作品数:8 被引量:24 H指数:3 相关作者: 汤京龙 奚廷斐 王硕 刘丽 周亮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一种改进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建立1种简单、高效的新生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出生12 h以内的SD乳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制备细胞悬液;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加入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生长,而是用2%B27 Neurobasal A medium维持培养。结果:神经元生长良好,形成神经元网络系统;通过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0%以上。结论:此方法是获得纯度较高的神经元的1种可靠方法。 周国凤 汤京龙 周亮 奚廷斐关键词:神经元 细胞培养 乳鼠 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探索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机理。方法首先培养一种活性好、生长状态优良的原代神经元,将不同浓度(2.5~500μg/mL)的银纳米颗粒加入神经元中作用24h后,通过MTT法计算细胞增殖率,并分析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25~250μg/mL范围内,细胞数量与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银纳米颗粒浓度与细胞增殖率呈负相关。结论在25~2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 周国凤 汤京龙 熊玲 周亮 许建霞 邵安良 杨丽娜 陈艳梅 李雪飞 奚廷斐关键词:银纳米颗粒 神经元 毒性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1年 纳米银是利用现代纳米技术制造的新一代抗菌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杀菌活性及在伤口修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一些纳米银产品应用于临床,如纳米银抗菌凝胶、纳米银敷料、纳米银心血管支架、纳米银导管、纳米银骨水泥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长效、广谱、强效的抗菌活性源于其对微生物复杂而特异的抗菌机制。尽管纳米银不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是人们期望中的理想抗菌材料,但研究人员对其毒性机制依然不甚了解。本文就纳米银的合成、抗菌机制、毒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周亮 汤京龙 陈艳梅 奚廷斐关键词:纳米银 抗菌特性 毒性 大鼠骨内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2013年 目的研究了大鼠骨内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颗粒后在体内的分布、蓄积和排泄情况,以了解nano-HAP是否具有在体内迁移的特性。方法试验分为nano-HAP和micro-HAP两组,分别将中子活化的nano-HAP和作为对照的微米羟基磷灰石(micro-HAP)注射到大鼠股骨骨髓腔中,剂量为18mg.kg-1。在2周、4周、12周、24周时处死动物,解剖并收集动物的血液、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胸骨、睾丸、粪便和尿液。用高氯酸和双氧水将收集的样品消解后,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脏器组织和排泄物中的45 Ca#射线计数来反映nano-HAP和micro-HAP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结果骨内注射nano-HAP后,大部分组织中45Ca#射线计数范围为0.0~32cpm.mg-1,注射micro-HAP后为0.0~27cpm.mg-1。两种HAP颗粒在体内分布部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nano-HAP颗粒不会以颗粒形态在体内迁移,不具有在体内迁移的生物特性。骨骼是nano-HAP和micro-HAP唯一的蓄积器官,注射4周后,两组动物骨骼中的45Ca#射线计数变化不大。结论nano-HAP颗粒不具有在体内迁移的生物特性,可以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汤京龙 王硕 刘丽 王健 奚廷斐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 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肌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 2013年 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颗粒肌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蓄积和排泄,以了解nano-HAP是否具有体内迁移特性。试验分为nano-HAP和micro-HAP两组,分别将中子活化的nano-HAP和作为对照的微米羟基磷灰石(micro-HAP)经肌肉注射到小鼠体内,剂量为91mg/kg。在1周、2周、4周、8周、12周、18周、24周时断髓处死动物,解剖并收集动物的血液、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胸骨、子宫或睾丸、粪便和尿液。用高氯酸和双氧水将收集的样品消解后,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脏器组织和排泄物中的45Ca射线计数来反映nano-HAP和micro-HAP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肌肉注射nano-HAP后,大部分组织中45Ca射线计数范围为0-79 Counts·min-1·mg-1,注射micro-HAP后为0.0-25 Counts·min-1·mg-1。两种HAP颗粒在体内分布部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nano-HAP颗粒不会以颗粒形态在体内迁移,不具有在体内迁移的生物特性。骨骼是nano-HAP和micro-HAP唯一的蓄积器官,整个试验期间,两组动物骨骼中的45Ca射线计数变化不大,但nano-HAP组骨骼中的45Ca射线计数显著高于micro-HAP组。这说明nano-HAP具有比micro-HAP更好的骨结合和骨诱导性。 汤京龙 王硕 刘丽 王健 苑富强 奚廷斐关键词:小鼠 高温灭菌工艺对纳米银颗粒分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探讨了高温灭菌工艺(121℃,110.35kPa)对纳米银颗粒在两种模拟体液(PBS溶液和DMEM培养液)中的分散状况的影响,并用TEM观测纳米银颗粒在两种溶液中的尺寸和分散程度及用XPS检测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的表面元素构成。结果表明,经高温灭菌处理后,纳米银颗粒在PBS溶液中的团聚程度明显增加;但由于纳米银颗粒表面在DMEM培养液中会发生蛋白质和氨基酸吸附,形成覆蛋白膜的纳米银颗粒,因此经高温灭菌处理后,纳米银颗粒依然能够在DMEM培养液中以单颗粒形式均匀存在。这一结果说明在DMEM培养液中的纳米银颗粒即使经过高温灭菌工艺处理,依然可以保持很好的分散状态,因此DMEM是适合于纳米银颗粒下一步临床应用的分散剂。 汤京龙 奚廷斐 刘国权 熊玲 王硕 王建宇 刘丽 李佳戈 苑富强关键词:纳米银颗粒 模拟体液 分散剂 纳米银颗粒在模拟体液中的表面吸附特性 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了解纳米银颗粒在体内是以Ag+还是以纳米银颗粒的形式存在,本研究设计了体外模拟试验,考察纳米银颗粒在模拟体液中所发生的表面化学反应。将纳米银颗粒放在模拟体液中反应5min,30min,1h和4h,反应结束后利用ICP-MS测定溶解到模拟体液中的银离子浓度,利用TEM观察纳米银颗粒在模拟体液中的分散状态,利用XPS分析与模拟体液反应后纳米银颗粒表面化学元素组成。结果显示,纳米银颗粒与体液接触后,体液中的蛋白质会吸附到纳米银颗粒表面,绝大部分纳米银颗粒转化成覆蛋白膜的颗粒,这些覆膜颗粒可以均匀的分散在模拟体液中。只有极小一部分(小于0.01%)的纳米银颗粒会在初始阶段溶解为Ag+。这一结果说明纳米银颗粒在模拟体液中主要是以覆蛋白膜的纳米银颗粒形式存在,预示着在体内纳米银颗粒能够以颗粒形态在全身分布。这一特性可能会导致一些生物负效应的发生。 汤京龙 奚廷斐 魏丽娜 熊玲 王硕关键词:纳米 银 静脉注射后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颗粒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蓄积和排泄情况。将中子活化的nano-HAP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剂量为9mg/kg。分别在15min、1h、2h、4h、8h、24h、72h时断髓处死动物,解剖并收集动物的血液、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胸骨、子宫或睾丸、粪便和尿液。用高氯酸和双氧水将收集的样品消解后,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脏器组织和排泄物中的45Caβ射线计数来反映nano-HAP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nano-HAP后,大部分组织中45Caβ射线计数范围为0.5~250Counts/min·mg,肺、肝、脾这3个部位中的45Caβ射线计数相当于其它脏器组织的6倍以上。整个试验期间,只有骨骼中的45Caβ射线计数变化不大,其它组织中的45Caβ射线计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各个时间点粪便中45Caβ射线计数要明显大于尿液中45Caβ射线计数。nano-HAP颗粒可以在体内大部分的器官和组织中分布,其中肺、肝、脾是nano-HAP分布最多的几个器官,而骨骼是nano-HAP唯一的蓄积器官。粪便排泄是体内nano-HAP排泄的主要途径。 汤京龙 刘国权 熊玲 王硕 王建宇 刘丽 李佳戈 苑富强 奚廷斐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