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368)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8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增智黄勃陈名君王滨栾丰刚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学研究院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营养条件对绿僵菌生长特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氮营养对金龟子绿僵菌菌落直径、菌丝生物量、分生孢子产生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菌丝线性生长以PSA、麦芽糖和酵母最好,以Czapek、甘露醇和脲最差;菌丝生物量以PSA、白砂糖和蛋白胨最大,以Czapek、乳糖和脲最小;分生孢子产生量以PSA、麦芽糖和KNO3最多,以Czapek、甘油和硫酸铵最少。代谢液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培养的代谢液中,Czapek的抑菌效果最好,SDAY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碳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白砂糖的抑菌效果最好,乳糖的抑菌效果最差。在不同氮营养培养的代谢液中,蛋白胨的抑菌效果最好,脲的抑菌效果最差。
- 齐永霞陈方新李增智
- 关键词:氮营养金龟子绿僵菌生物学特性抑菌活性
- 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力被引量:5
- 2014年
- 长期以来对于释放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否会导致或加重家蚕白僵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并同时影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风险,并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共使用南方8省(区)的64株松毛虫分离株和4省(区)的12株家蚕分离株对3龄家蚕进行了3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其中1株松毛虫分离株外,不管是松毛虫分离株还是家蚕分离株,对家蚕都有一定致病性,但差异较大。在3×107孢子/mL 的浓度下,30株松毛虫分离株的平均侵染率10.2%极显著低于8株家蚕分离株的89.6%;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34株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平均侵染率36.4%极显著低于6株家蚕分离株的90.6%;松毛虫分离株在1.5×108孢子/mL浓度下的侵染率极显著高于3×107孢子/mL下的侵染率,而家蚕分离株在两种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4株对家蚕致病力较强的松毛虫分离株的LT50为7.45~8.20 d,平均7.83 d,比6株家蚕分离株LT50(3.43~3.72 d)的平均数3.62 d多4.21 d。根据毒力较强的家蚕分离株B1和B5与毒力最弱和最强的松毛虫分离株D26和D22的致死浓度的比较,家蚕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132~15733倍;根据他们的致死剂量的比较,家蚕分离株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43~2201倍。这一对比数据充分表明,尽管不同的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不同,但所有的松毛虫分离株都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南方使用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在家蚕中诱发流行病的风险很小。
- 黄翠王品陈雪杨欣张大敏李增智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家蚕寄主专化性致病力生物测定
- 一株小菜蛾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可湿性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比较产孢量等性状,选择29株分离自鳞翅目昆虫的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毒力强的菌株Bb2390,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56×105孢子.mL 1,在1.0×107孢子.mL 1浓度下的致死中时为4.61 d。该菌株对小菜蛾各虫态均有致病力,对卵、2龄幼虫、蛹和成虫的侵染率分别为37.2%、90.3%、58.8%和24.5%。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测定了该菌株的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幼虫防治效果达65.85%,显著高于分生孢子水悬液的防效51.66%。
- 徐延平仇飞黄勃王滨李增智
- 关键词:小菜蛾球孢白僵菌产孢量可湿性粉剂
- 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滁州市天然次生林——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宣城市人工马尾松纯林——麻姑山林场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用7个引物分别对2个种群共222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扩展,共得到5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6.55%,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9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93,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83,基因流Nm=3.3984;可以看出,2个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较大,为12.83%,这可能是由于人为选择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琅琊山白僵菌群体(PPL=96.55%,He=0.2781,I=0.4299)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麻姑山白僵菌群体(PPL=93.10%,He=0.2552,I=0.3825)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比较研究了采集自大别山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PPL=81.00%,He=0.3187,I=0.4782),可见生态环境复杂的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最高,天然次生林种群次之,人工纯林种群最小。利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琅琊山和麻姑山白僵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一类。
- 陈名君刘玉军黄勃
- 关键词:虫生真菌分子标记基因流遗传分化
- 转Vip3Aa基因的球孢白僵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增效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根据苏云金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Aa序列设计全基因扩增引物,并在引物两端添加合适的酶切位点进行PCR扩增,纯化的PCR产物和载体pbarGPE1分别经Xho I和EcoR I双酶切、连接,构建真菌表达载体pbarGPE1-vip3Aa。将构建好的质粒经Sca I酶切线性化后,利用芽生孢子转化法转入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b13菌株内,得到白僵菌工程菌株Bb13V。RT-PCR结果证明Vip3Aa在工程菌株中已得到成功转录。在室内恒温25℃条件下,用喂食、喷雾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1×10^5、1×10^6、1×10^7、1×10^8和2×10^8孢子.mL^-1 5个不同孢子浓度下原始菌株和工程菌株对二龄马尾松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前4种不同浓度的处理条件下,采取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工程菌株均比喷雾处理的原始菌株致死率提高30%以上;喷雾处理的毒力提高33.6-62.1倍;喂食处理的致死率均高于喷雾处理。在1×108孢子.mL^-1浓度下,喂食处理的致死率显著高于喷雾处理,致死中时缩短6.89 d。因此,Vip3Aa基因在转入白僵菌后得到了表达,从而赋予白僵菌可观的胃毒作用,使得工程菌对松毛虫的毒力明显增强。
- 任小芳刘振邦朱虹黄勃李增智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基因工程
- 用于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的研制被引量:7
- 2014年
- 由于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独特侵染方式,真菌杀虫剂对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极具潜力,但迄今产品极少。本研究研制出对该叶蝉有高毒力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筛选出的助剂对孢子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物理性状为最佳。从4种载体中筛选出入水3~5 s即湿润的惰性载体海泡石,从12种湿润剂中筛选出湿润时间仅3 s的湿润剂A,从7种分散剂中筛选出悬浮率达94.9%的分散剂B,以及从2种紫外保护剂中筛选出对孢子保护率可达76.2%的荧光素钠。最后确定的配方为分生孢子粉(1011孢子/g)10%,湿润剂A 3%,分散剂B 5%,紫外保护剂荧光素钠1%,抗氧化剂C 0.5%,以海泡石作为载体补足到100%。该剂型在室温下储藏7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仍达55.7%,极显著高于未制剂的分生孢子的4.9%。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制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侵染死亡率达到100%。
- 陈名张大敏彭凡李增智
-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可湿性粉剂助剂生物防治
- 基于28S rDNA序列的2种飞虱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飞虱是农业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体内存在大量共生菌,它们为寄主提供氨基酸、固醇类物质以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保证飞虱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利用对飞虱内生真菌28S rDNA基因克隆和序列比对分析的方法,首次对烟翅白背飞虱SogatellaKolophon和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procerus体内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烟翅白背飞虱腹部脂肪体内可能存在4种内生真菌,其中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为优势共生菌;长绿飞虱可能存在6种内生真菌,其中担子菌酵母Derxomyces anomala和泡状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bullatus系为飞虱首次发现。另外,在这2种飞虱体内均发现了一种与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相似度为99%的内生真菌,这也是该菌在飞虱体内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以后探讨内生真菌与其宿主的进化关系及探索利用内生菌防治飞虱害虫奠定了基础。
- 王瑶王玉龙章西陈名君黄勃
- 关键词:长绿飞虱内生真菌RDNA
- 分子时代的白僵菌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白僵菌属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虫生真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白僵菌的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各方面的研究都有快速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作为复合种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已被分割,而且还有其他新种被陆续命名,有多种有性型被发现;在查明一些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后,通过转基因改良菌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解决了与白僵菌在农林生态系中的流行有关的一些难题。文中就白僵菌的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生物学、分子致病机制与基因工程,以及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李增智黄勃陈名君王滨樊美珍
- 关键词:白僵菌分子系统学线粒体DNA基因工程分子生态学流行病学
-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lecular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 panzootic caused by Beauveria bassiana in praying mantis pop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 A panzootic in praying mantid species Tenodera sinensis and Statilia maculate, caused by Beauveria bassiana, o...
- Fenggang LuanShengli ZhangYue CaiZhaohong SunBin WangBo HuangZengzhi Li
- 关键词:BEAUVERIAPRAYINGEPIZOOTICISSR
- 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病源及传播途径追踪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明确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菌株来源和传播途径,控制蚕病流行。【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西南潜山的病蚕、蚕室及其周边桑园、农田及松林的70株球孢白僵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三维主坐标分析。【结果】该地区的球孢白僵菌为优势性明显的异质种群;6个类群中仅主病源第II-1类群和次病源第IV类群引起家蚕的地方性白僵病,与用于防治松毛虫的菌株及在附近松毛虫种群中自然流行的土著菌株关系较远。生物测定表明,使用松毛虫分离株使家蚕死亡25%的LC25、LD25和LT25分别为使用家蚕分离株使家蚕死亡75%的LC75、LD75和LT75的1 327、1 378和1.5倍。【结论】鉴于松毛虫分离株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在该蚕区使用由这类菌株研制的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对蚕业是相对较为安全的。另外,当年夏秋季蚕室附近螳螂种群的白僵病大流行与家蚕白僵病无关。
- 李佳丽栾丰刚李增智
- 关键词:家蚕球孢白僵菌白僵病地方病马尾松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