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GR1256)
- 作品数:22 被引量:439H指数:12
- 相关作者:袁道先魏兴萍谢世友苟鹏飞蒋勇军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δ^18O和δ^34S示踪重庆都市圈地下热水循环过程被引量:10
- 2011年
- 重庆市地下热水储存量大约有1亿m3,其中75%分布在都市圈内。通过对重庆市都市圈13个温泉群,20个泉点的温泉水的δD、δ18 O和δ34S调查,结合水化学指标进行分析表明:重庆市都市圈温泉水类型为SO42-Ca或者SO24-Ca Mg型,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δ18 O值为-7.41‰~-9.48‰,研究认为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于海拔672~1 503m研究区域背斜核部岩溶出露区和背斜北端的岩溶出露区。热水中主要离子SO24-和Ca2+、Mg2+均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且δ34S值为31.46‰~34.32‰,正好处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硬石膏δ34S值异常段,由此表明雨水和地表径流沿岩溶裂隙等进入深部的含有硬石膏的嘉陵江组,由此认为重庆都市圈温泉水储水层可能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
- 肖琼沈立成袁道先杨雷陈展图汪智军
- 关键词:水化学重庆都市圈
- 重庆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4
- 2010年
- 岩溶地下河系统是岩溶地区重要的地下水资源,重庆地区分布有岩溶地下河380条,是重庆市重要的地下水资源。为宏观掌握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化学特征,了解区域岩溶地下河水化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了重庆不同地区61条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的溶解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或Ca(Mg)-HCO3型,但部分地下河水化学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为Na+Ca-HCO3型、Na+Ca-SO4型、Na+Ca-Cl型或Ca-SO4+HCO3型,且农业活动或城市废水对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比工矿业活动普遍。地下河水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地下河Ca2+、Mg2+、HCO3-等离子由于受不同区域岩溶作用强度差异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SO42-、NO3-、Cl-等指标由于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影响也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总体来看,岩溶地下河水质正在恶化。
- 蒲俊兵袁道先蒋勇军苟鹏飞殷建军
-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影响
- 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9
- 2010年
- 为了探讨岩溶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利用环刀法测定了不同利用类型石灰岩土壤的入渗过程曲线,并分析了孔隙状况、颗粒组成和土壤结构等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岩溶坡地土壤入渗性能影响较大,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表现为灌丛>果园>草地>旱地。灌丛地表下层(>15~30cm)平均稳定入渗速率8.11mm/min,最小值4.22mm/min;旱地地表下层平均稳定入渗速率0.46mm/min,最小值仅0.13mm/min。旱地表层以下存在显著的入渗阻滞层。岩溶坡地土壤入渗性能与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和孔隙度有显著相关性。非毛管孔隙在入渗初期的作用大于后期,>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稳定入渗速率的重要因素。该文为进一步研究岩溶坡地旱涝灾害、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治伟朱章雄王燕傅瓦利文志林
- 关键词:土壤水分护坡土地利用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因素
- 搭格架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其约束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搭格架地热区温泉水DJ1-DJ116号样品于2009年采集,阳离子及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OES法测试,Cl-含量采用滴定法测试,其余阴离子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试。通过对温泉水化学指标的分析,研究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及约束因素。其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平均矿化度为1 524 mg/L,具有较高的Na/Cl值,温泉水演化程度较高,为完全平衡水,热储中的水岩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温泉水中PO2极低,PCO2较高;大部分温泉水中玉髓、石英和无定形态SiO2三种硅质热液矿物的饱和度指数大于0。K-Na温标计算热储平均平衡温度为251.36℃;泉水中的Na+、K+离子活度主要受到钠、钾长石的约束。微量元素组合表现出花岗岩源的特征。总体上搭格架地热区温泉水化学特征受到区域地质背景的约束。
- 王香桂伍乾富伍坤宇沈立成
- 关键词:温泉水化学特征
- 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探讨重庆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的流失和漏失被引量:32
- 2010年
- 岩溶区因为存在化学溶蚀,导致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两种现象发生。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研究岩溶区土壤的地表和地下漏失,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山坡荒地表现出土壤向下汇集,而在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打破了土壤向下汇集规律。岩溶区的地下漏失并非到处可见,往往发生在岩石裸露率高、人为干扰性强的地区。山坡荒地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随着坡位的降低向下汇集,而在人为耕作的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土壤的营养元素不再遵循向下汇集的规律,而表现出土壤营养元素随着土壤的下渗向剖面深处迁移,但土壤营养元素在剖面上仍遵循土壤的表聚特性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137Cs和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同的物理运动规律。
- 魏兴萍袁道先谢世友
- 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
- 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性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被引量:11
- 2010年
- 选取了重庆青木关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按10 cm间隔取样,测试各种土壤溶解碳氮含量,探讨不同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岩溶流域不同地质背景、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均具有横向和垂向差异。砂岩区林地土壤DOC、DON和铵态氮含量高于灰岩区的土壤,而其硝态氮含量比灰岩区土壤低。灰岩区土壤DOC和DON含量为草地≈林地>退耕还林地>灌丛>耕地(稻田除外),它们均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岩溶区土壤DOC和DON与土壤pH值成反比,受富钙镁偏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会发生中和或螯合反应而被固定。岩溶区特殊的土壤剖面结构使得土壤DOC和DON在降雨条件下存在淋失的可能性。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无机氮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其次为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较低。林地铵态氮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小,且低于耕地。不同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为耕地土>灌丛土>退耕还林土>草地土>林地土,其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具有累积效应,表明土壤硝态氮发生了淋溶作用,其在降雨条件下极易淋失进入岩溶地下水中。
- 汪智军梁轩袁道先
- 关键词:岩溶流域土壤剖面淋失
- 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暴雨条件下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利用HOBO小型自动气象站、WGZ21型光电数字水位计和CTDP300型在线水质监测仪,对典型岩溶槽谷地下河系统暴雨条件下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运用WATSPAC软件计算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和CO2分压(PCO2)。分析了降雨过程中,地下河系统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河系统总体以稀释效应为主,对降雨的响应速度快。其中,地下河入口水化学变化受降雨稀释效应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变化复杂。出口水化学变化以稀释效应为主,较入口规律。强降雨初期主要由来自中下游岩溶裂隙和洼地对地下河管道的快速补给;降雨后期和降雨过程结束后主要由来自上游岩口落水洞的注入补给。青木关流域岩溶发育程度高,岩溶管道流畅通性良好。强降雨形成的短时地表产流集中注入、降雨入渗经裂隙的快速补给对地下河水质的好坏造成直接影响。
- 苟鹏飞蒋勇军扈志勇蒲俊兵杨平恒
- 关键词:强降雨地下河系统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被引量:6
- 2010年
-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20个指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在灰色关联分析时引入了熵权和AHP的平均值作为权重,使评价更为合理。结果表明:1997年和199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安全呈病态,1999-200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呈不健康状态。从资源环境压力来看,1997年处于病态,1998-2007年为不健康状况;从资源环境状态来看,1997年处于不健康,1998-2000年处于病态,2001-2007年处于不健康状况;从人文环境响应来看,1997-2003年均处于病态,2004年处于不健康,2005-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况。因此总的来讲,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趋于好转,但是生存环境欠佳,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改善。
- 魏兴萍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
- 城市生态安全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优点,建立综合赋权法,使赋权更为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法等4种数学评价模型,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对比探讨.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隶属度法以及功效法评价重庆生态安全状况,均得出其生态安全自直辖以来到2007年处于不安全状况以下.4种评价模型最具优势的是模糊物元法,其次是功效法,再次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缺陷最大.
- 魏兴萍
-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
-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变化关系研究——以重庆南川岩溶区为例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重庆南川区为例,利用TM遥感影像、Arcgis和Erdas软件,运用地图代数原理,采用图像数据转移矩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0年水土流失增强面积为9605.89 hm^2,减弱面积为79947.85 hm^2;石漠化强度增强面积为15078.92 hm^2,减弱面积为12492.53 hm^2。石漠化是水土流失长期作用的结果,水土流失是石漠化形成过程的阶段性表现,二者在成因上存在因果关系,但在生态治理恢复的过程中,水土流失减弱面积与石漠化减弱面积的变化不同步,在时间上存在滞后关系。造成这种滞后的现象,原因是石漠化土地生态的恢复过程较水土流失土地的长。
- 魏兴萍袁道先谢世友
- 关键词:水土流失石漠化岩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