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41)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林贵罗益民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学

主题

  • 4篇莎士比亚
  • 2篇电影
  • 2篇影院
  • 2篇莎剧
  • 2篇哈姆莱特
  • 2篇改编
  • 2篇《哈姆莱特》
  • 1篇代文
  • 1篇电影改编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艺术家
  • 1篇亚洲化
  • 1篇演出
  • 1篇英文
  • 1篇影片
  • 1篇杂糅
  • 1篇莎士比亚戏剧
  • 1篇莎士比亚研究
  • 1篇商务
  • 1篇身份

机构

  • 5篇东华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杨林贵
  • 1篇罗益民

传媒

  • 3篇戏剧艺术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唯物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英文)
2012年
自20世纪以来,唯物论方法广泛应用到文学批评以及莎士比亚研究中。特别是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艺批评流派,如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女权主义,在与新批评方法进行抗争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新历史主义更是从研究莎士比亚研究起家。运用唯物论方法的莎士比亚研究不仅考察其作品中体现的历史观和意识形态,而且批判地分析莎士比亚接受过程中体现的诸种意识形态。莎士比亚研究的唯物论方法作为新的主导批评话语本身也需要我们做历史地审视。本文考察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特别是欧美学界的唯物论莎学话语史,论证唯物论莎士比亚学者"与逝者对话"的强烈愿望背后潜藏着更强烈的对后现代社会的关切焦虑。
杨林贵
关键词:莎士比亚马克思主义后现代文化
流行影院中的莎士比亚——以中国《哈姆莱特》衍生影片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莎士比亚作品的衍生作品已成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作家、戏剧工作者以及电影艺术家受到莎士比亚作品的启发,纷纷在小说、戏剧及电影中对莎剧进行改编,以满足当代读者和观众的需要。学者已开始研究经典文学作品的多媒体和跨文化改编。他们尝试在理论上将莎士比亚戏剧的衍生作品定义为对莎氏作品的改编、演绎或指涉。虽然批评家们仍在探讨如何界定这一现象,
杨林贵
关键词:《哈姆莱特》经典文学作品电影艺术家戏剧工作者影片影院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被引量:3
2016年
四百余年来,莎士比亚的不朽作品在舞台上、书斋内、教室中不断传播,他创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直活跃在各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中。20世纪的人们更是有幸目睹了莎士比亚作品从书页到舞台、从舞台到荧屏的演变,这也给莎士比亚演出批评带来了方向性的变化。在对待莎剧文本权威与演出阐释的关系问题上,批评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聚焦莎士比亚演出中的忠实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并从20世纪中后期以来莎剧演出史(包括电影改编史)和演出批评中关于文本权威的认识转变入手,分析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理论与实践的转向。
杨林贵
关键词:莎士比亚电影改编文本阐释
莎剧改编与接受中的传统与现代问题--以莎士比亚的亚洲化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旨在从总体上概括莎士比亚在亚洲改编和接受中的几个突出的矛盾方面,尤其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改编者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表现出的文化政治取向。某种意义上讲,矛盾的认识一方面体现了莎士比亚作为舶来的知识载体,对于亚洲现代文化形成的影响方式,另一方面反映了亚洲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的矛盾认识。其结果是,莎士比亚在现代亚洲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充满了矛盾性:其变化多端的形象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旧与新、高雅与低俗的矛盾。在这些矛盾对立中,莎士比亚有时以矛盾双方中的某一方的形象出现,但大多数时候,他会同时出现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
杨林贵乔雪瑛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改编亚洲化
夏洛克女儿的财富:“后”学话语中的莎剧小人物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聚焦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小人物杰西卡,并分析她的文化身份的构成元素。借鉴后结构主义及其它"后"学方法,本文考察她在莎翁从近代视角虚构的威尼斯社会中所具有的多重身份。作为文化构成品,她承载了那个时代关于种族、阶级、性别的主导意识形态在她的身份上寄存的所有特征。另外,她从犹太人女儿到基督徒妻子的跨种族、跨文化身份转变是通过一个过程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经济、法律等制度力量与其它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编织了一个确定她的身份的关系网络。犹太人女儿的"财富"在此种意义上取之不尽。
杨林贵黄培希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后结构主义文化身份
莎士比亚、历史及商务影院中的杂糅性——作为《哈姆莱特》衍生片的《夜宴》(英文)
2014年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以其大片做派以及与《哈姆莱特》的关联吸引了观众,但实际上与这部莎翁名剧只有松散渊源,却不失为后现代商务影院借用莎翁大名的典型案例。电影对于莎氏文化资本的利用,既有益于其经典在流行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制作方赢得经济效益。本文考察在何种意义上《夜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电影如何利用历史和莎士比亚元素在商务影院中获得利润。本片对于性质迥异的文化符号的拼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处理历史以及经典文本的策略。
杨林贵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