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436)
-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强陈国华马丽贾永超张晓明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邻作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为明确不同邻作模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群落稳定性。【方法】采用诱集和目测法对邻作咖啡、水稻、李树及单作的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不同邻作环境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调查到节肢动物294种,隶属于4纲12目87科,与单作玉米田相比,邻作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优势集中性指数较低,不同邻作玉米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度指数大小依次为:玉咖>玉稻>玉李>单作。不同邻作模式玉米田中的稳定指数Nn/Np、Nd/Np、Sn/Sp和Sd/Sp的值的大小顺序为:玉咖>玉稻>玉李>单作,稳定指数ds/dm值的顺序依次为:玉咖<玉稻<玉李<单作,与咖啡邻作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在调查的邻作模式中最高,单作玉米田的稳定性最低。【结论】邻作能够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且玉米与咖啡邻作模式是最能够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指数的邻作模式。
- 张金龙陈强钏叠李强张晓明陈国华
- 关键词:玉米节肢动物群落
- 非作物植被对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文从玉米地中、玉米地周围、周围大尺度这三个层次范围综述了非作物植被对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不同尺度上,非作物植被对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的形式不同。在玉米地中,杂草等覆盖物能够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减少害虫的危害,但是杂草等覆盖物的存在同时也可能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在玉米地周围,非作物植被可以为天敌提供栖息、越冬、捕食等场所,可以作为天敌"库"的场所;在周围大尺度上,非作物植被与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影响着玉米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某些节肢动物可能对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植被组成有响应。本文还浅析了非作物植被影响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的机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黄吉可胜杰柴正群周玖璇马丽李强
- 关键词:玉米节肢动物群落
- 温度对昆明地区玉米象幼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 2015年
- 为了完善玉米象的基础研究,并为玉米象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16,20,24,28,32℃等5种恒温条件下,以玉米为饲料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is)试验种群幼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象幼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分别为(131.90±1.14),(58.69±0.35),(37.47±0.26),(32.09±0.32)和(30.09±0.14)d,存活率分别为66.00%,82.00%,96.00%,88.00%和88.00%;玉米象幼期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变化呈Lactin曲线,由回归直线法计算得到玉米象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14,10.90,10.81℃,有效积温依次为141.64,294.23,149.73日·度;幼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式为r:exp(0.20T)-exp[7.10-(35.05-T)/5.07],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78℃和571.16日·度。通过计算得知玉米象在昆明每年发生5~6代。
- 高远董晨晖陈国华李强
- 关键词:玉米象温度生长发育
-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有效实施玉米害虫综合治理,对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差异进行比较,筛选具有抗螟性特征的玉米品种。在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平行跳跃法分别记录玉米螟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危害状况,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并对采用花叶指数测定玉米苗期抗螟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百株受害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收获时受害株率达到最高峰。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4个:甜嘉糯1号、云糯4号、天紫23号、黑糯1号;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2个:甜嘉糯1号、天紫23号。花粒期云糯4号百株蛀孔数最低,为79.0个,夏王超甜百株蛀孔数最高,为243.3个。花叶指数与平均食叶级别极显著相关,花叶指数可作为鉴定玉米抗螟性的重要指标。甜嘉糯1号和天紫23号的抗螟性较好,可在螟虫发生危害严重的区域种植。
- 陈强张金龙雷帅李强张晓明陈国华
- 关键词:鲜食玉米亚洲玉米螟抗螟性
- 邻作对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 2020年
- 为明确玉米地单作田、玉米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邻作田和玉米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邻作田3种不同邻作模式对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采用5点取样法并利用黄板、黄盘和糖醋液等诱集工具对3种玉米田整个玉米生育期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对两类主要害虫和两种主要天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各个阶段中,瓢虫类天敌的个体数量在主要发生期和发生晚期均为玉米普洱茶邻作田最高,整个发生期玉米田瓢虫类个体数量表现为: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玉米思茅松邻作田>玉米单作田;在玉米田生育期的各个阶段中,蜘蛛类天敌在玉米思茅松邻作田中数量最多,从个体总量上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略多于玉米单作田。两种主要害虫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个体数量均为玉米单作田>玉米思茅松邻作田>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玉米与思茅松邻作田瓢虫与玉米蚜益害比最高。玉米与普洱茶邻作田主要天敌瓢虫在个体数量上最多,主要害虫黄脸油葫芦和玉米蚜发生量最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最强,玉米思茅松邻作田次之,玉米单作田较差。
- 贾永超马丽陈国华李强张晓明
- 关键词:玉米田优势种天敌
- 不同邻作作物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探明不同邻作对云南普洱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目测法和粘虫板等多种诱集法对邻作咖啡、水稻、李树及单作的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不同邻作作物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邻作玉米田天敌亚群落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其中玉米单作田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最低为-16.858,最优模型为Y=-10.312-1.639D+2.629PC2(Y为物种多样性,D为调查总个体数,PC2代表以天敌亚群落个体数为主的主成分2),节肢动物总个体数和天敌亚群落个体数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相关,邻作能够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其中邻作咖啡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082。影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主成份因子有天敌亚群落和中性亚群落。天敌亚群落个体数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最大,邻作能不同程度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邻作咖啡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邻作种植模式调节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 张金龙赵丽媛陈强李强张晓明陈国华
- 关键词:玉米节肢动物天敌
- 麦蛾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麦蛾是世界性重要储粮害虫之一,可危害多种粮食作物,引起储藏粮食的损失和品质下降。本文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田间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麦蛾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及新的研究方向。
- 董晨晖黄钰淼陈国华马丽杨雪超李强
- 关键词:麦蛾储粮
- 玉米品种抗蚜性鉴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采用玉米整个生育期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的抗性,发现高抗品种有6个、抗性品种有6个、中抗品种有6个、感虫品种有4个、高感品种有5个,玉米蚜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蚜暴发时期到玉米完熟期的蚜量比值来评价玉米抗蚜性可行。
- 禹田贾永超柴正群吴迪Nawaz Haider Bashir马丽陈国华李强
- 关键词:玉米品种玉米蚜种群动态抗虫性
-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及其与瓢虫的联合控害作用被引量:9
- 2016年
- 调查了26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昭通地区的玉米蚜及其捕食型天敌瓢虫的发生情况,采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了玉米品种在田间对玉米蚜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瓢虫/玉米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感蚜条件下,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为路单15号、胜玉6号、云瑞62、靖单11号、云瑞339、云瑞407、云瑞668、云瑞89、云瑞7号;抗性品种6个,分别为云瑞392、云瑞222、临玉9号、云瑞999、云瑞10号、云瑞505;中抗品种1个,为珍禾99;感蚜品种4个,分别为云瑞666、足单808、宣黄单5号、临玉8号;高感品种6个,分别为临玉10号(白粒)、大天一号、海玉92、宣黄单2号、云瑞108、师单4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说明玉米的抗蚜性与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联合控制作用。
- 张衍干黄吉施伟迪王碧媛贾永超禹田李强
- 关键词:玉米玉米蚜瓢虫抗性
- 云南两个不同生态区玉米蚜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在2013年5-9月,采取5点取样,对云南省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及普洱暖热玉米种植区玉米蚜种群动态进行定期、定点、定株的系统调查,明确云南省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种植区玉米蚜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为玉米蚜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玉米蚜在玉米各生育期均有发生;玉米蚜在抽雄散粉期主要集中在雄穗为害,籽粒建成期以后转移集中在苞叶及雌穗为害;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呈聚集分布,聚集度呈聚集—扩散—聚集趋势。普洱暖热玉米种植区玉米蚜种群数量在玉米进入籽粒建成期后才有所增长;玉米蚜在籽粒建成期以后主要集中在苞叶及雌穗上为害;玉米蚜在玉米田基本呈聚集分布,聚集度始终呈扩散趋势。两地玉米蚜自然种群消长、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动态均具有一定差异,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相对更适宜玉米蚜的发生。
- 黄钰淼董晨晖柴正群可胜杰黄吉陶玫李强杨雪超陈国华马丽
- 关键词:玉米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