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ZWJ07069)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大先李晓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少数族裔文学翻译的权力与政治被引量:7
- 2010年
- 少数族裔与主体民族之间语言文学的互译一向较少为文学研究者所关注,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权力与政治交织下的文化网络则是理解中国不同民族文学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关键。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翻译总是权力沟通、互动、妥协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差异补充、中介传输、文化增生的功能。如果要解除少数族裔文学因为弱势而产生的阐释焦虑,则有必要将中华民族内部语言与文学的多样性落实于具体的研究范式之中,以同情的理解促成多民族文学的和谐共生。
- 刘大先
- 关键词:少数族裔文学翻译权力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被引量:14
- 2008年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属性,认识中国文学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逻辑起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下的文学史研究范畴,包括中国古今各个民族创造的全部文学成果。民族、地域、国家等要素、民族文学间的关系、民族口头文学、母语文学创作和双语创作现象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关注的基本问题。
- 李晓峰
-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史观口头文学
-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与主体问题被引量:10
- 2009年
-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发生了转移。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少数族裔文学提供了多样性主体选择的可能:以差异性的表述描绘了同一性的中国,正是多元的主体建构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 刘大先
- 关键词:少数族裔文学文化认同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