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JL003)
-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谢富胜李安柯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哈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老板们在做什么?——资本主义生产中等级制度的起源和功能被引量:3
- 2009年
- 马格林教授的《老板们在做什么?》以详实的经济史材料,证明了资本主义等级制企业并非源于分工或机器所引致的技术优越性,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等级制企业的社会功能是为资本积累服务的。文章一经发表,引起很多著名学者参与讨论,该文也成为企业理论研究中的经典文献。为了促进国内学术研究,我们翻译了这篇文献。全文分两个部分,将分两期刊出。
- S.马格林柯唱李安
-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家劳动分工资本积累
-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新探讨被引量:11
- 2010年
- 国外学者在马克思文本基础上对国际价值理论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不平等交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国际上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思想,但是在论证上并不完善。谢克从批评货币数量论的角度揭示出比较成本理论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并认为价值转移并非一定不利于不发达地区。谢克的观点在黄金非货币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具有现实性。日本和韩国学者立足于文本研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变化的思想。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国际价值理论国际价值规律不平等交换
- 技术创新背后的技术被引量:5
- 2009年
- 技术创新经济学提供的技术创新模型为分析技术变迁的表面现象提供了合理的分析思路。但是,技术创新背后的技术没有给与充分的关注。对于技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技术的工具理论和实体理论。实体理论显然比工具理论更能有效地揭示现实。由于技术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所以技术变迁必然反映它所在的社会的特点。因此,要想更深刻地解释技术创新过程,就必须考虑技术的本质,从社会属性(生产组织、社会组织等等)和物质属性(工序、产品等物质特征)两方面把握技术。
- 谢富胜李安
- 回归马克思主义--欧美学术界劳动过程理论争论的新动向被引量:12
- 2009年
- 布雷弗曼和布若威之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趋向于多元化,对主体性的建构和解构逐渐成为了劳动过程理论的主流研究动向。这使得劳动过程理论日渐偏离了马克思的分析思路和原初的发展方向。阿德勒呼吁劳动过程理论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并从生产力的社会化和增殖对社会化的阻碍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过程的动态变迁。然而,阿德勒的理论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社会再生产的背景、工人技能对资本积累要求的适应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扬弃的现实性。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生产力社会化增殖
- 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被引量:5
- 2009年
- 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在资本主义下,企业内部分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其相互差异。两类分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在技术进步基础上共同发展的。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展。这种扩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和创新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参数不确定性、战略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相应的静态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动态不完全竞争三种市场结构。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社会分工企业内部分工技术进步市场结构
- 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的另一种思维被引量:1
- 2009年
- 作为企业理论的另一种思维,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与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变化过程一起发展。在当今经济学界,企业史学者的研究、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以及网络化视角中的企业理论都是比较活跃的生产视角下的企业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状况。但是,这些企业理论也存在着仅仅研究企业在一定社会结构下的某一些特征的片面性。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企业理论
-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被引量:22
- 2008年
- 人力资本理论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只是一个片面的生产要素理论。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将使得科学的资本和劳动力价值理论庸俗化。人力资本理论认识到了劳动力的质对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但只有从劳动过程出发,在资本主义权力关系下才能理解劳动力价值、劳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力资本理论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教育的现实功能在于再生产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下,教育实际上保证了不平等的合法化。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人力资本劳动力价值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美国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动态:1975-2008被引量:12
- 2011年
- 利润率是影响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采用将利润率分解成利润份额、产能利用率和产能资本比三个变量的方法,对1975—2008年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近30年来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基本停滞;这段时期利润率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利润份额的变化;利润份额的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产能利用率的变动,其背后原因是生产和非生产工人的劳动小时和报酬比例的变化;广大工人的实际分配地位并未改善;利润率动态变化的背景是美国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近30年来的历史变迁。
- 谢富胜李安
- 关键词: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