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88)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家海蔡永超高嵩曾宴平陈斌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枸杞
  • 1篇形态学
  • 1篇优势种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学
  • 1篇群落
  • 1篇物量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生物
  • 1篇分子生物学
  • 1篇RBCL基因
  • 1篇潮间带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马家海
  • 1篇孙彬
  • 1篇文茜
  • 1篇陈斌斌
  • 1篇曾宴平
  • 1篇高嵩
  • 1篇蔡永超
  • 1篇李颖博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海枸杞岛蜈蚣藻属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与分子鉴定的结果比对,发现蜈蚣藻、链状蜈蚣藻、繁枝蜈蚣藻、复瓦蜈蚣藻、带形蜈蚣藻、亚洲蜈蚣藻等种类样品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而披针形蜈蚣藻样品中GQ-6和GQ-8形态差异较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二者均为披针形蜈蚣藻。
李颖博马家海孙彬文茜王丁晶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生物学RBCL基因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然后是秋季,夏季最少。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海藻群落优势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孔石莼(Ulva pertu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曾宴平马家海陈斌斌蔡永超高嵩
关键词:生物量优势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