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94)
-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4
- 相关作者:宛晓春张正竹江昌俊史成颖陈林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茶籽苗儿茶素类、嘌呤碱及游离氨基酸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 陈林宛晓春张正竹陈琪
- 关键词: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
- 茶苗嫩根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以茶苗嫩根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并对其质量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文库的重组率为92%,库容量为5×10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超过1 kb,是一个较高质量的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并从5′端单向测定2 651个克隆,获得2 600个有效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的平均长度为703 bp,用Phrap软件进行拼接,结果获得404个contigs、610个singlets。通过与NCBI的非冗余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初步确定已知功能基因734个,推定功能基因102个,未知功能基因178个。该结果既为进一步分离克隆茶树根部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又为以后的差异杂交获取茶树根部特定代谢途径的酶基因及相关的调控基因提供了平台。
- 史成颖宛晓春江昌俊张正竹
- 关键词:CDNA文库茶树表达序列标签测序
- 提取高质量茶树总RNA的方法研究被引量:36
- 2007年
- 由于茶树富含多糖、多酚,从茶苗组织中尤其是从茶苗的根中提取高质量的RNA较为困难,试用了多种方法都未能获得高质量的RNA。为此,作者借鉴多年生的草本植物RNA提取方法—CTAB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次提取茶苗嫩根中的总RNA。电泳检测显示,该方法提取的总RNA 28S和18S条带清晰且28S较18S条带亮,紫外光谱分析显示A260/A280的比值为1.93。用于RT-PCR反应,成功克隆了492 bp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片段。说明用该方法提取的RNA纯度和完整性好。试用该方法从营养成分丰富的茶籽胚中提取总RNA,效果同样很好。
- 史成颖宛晓春江昌俊孙俊
- 关键词:茶树RNA提取CTAB
- 茶叶中L-茶氨酸HPLC-PDAD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8
- 2006年
-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nm之间,且在199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8343×10^6X+1.8201×10^5(r^2=0.9991)。6大茶类各样品L-茶氨酸含量(RSD)在0.24%-1.74%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1.28%。
- 施倩陈林张正竹李平宛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