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腾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道德
  • 2篇哲学
  • 1篇道德世界
  • 1篇道德哲学
  • 1篇道德自由
  • 1篇笛卡尔
  • 1篇形而上学
  • 1篇休谟
  • 1篇休谟问题
  • 1篇序论
  • 1篇意志哲学
  • 1篇哲学建构
  • 1篇至善
  • 1篇神学
  • 1篇斯宾诺莎
  • 1篇情感
  • 1篇情感逻辑
  • 1篇求真
  • 1篇主体性
  • 1篇自然理性

机构

  • 5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5篇王腾

传媒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求真”与“致善”:斯宾诺莎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逻辑
2015年
斯宾诺莎建构的以"理性神学"为基础的道德哲学形态结构展现为"神"—"自由"—"人的心灵",它是以"知神"和"爱神"为出发点,以人的"自由"、"幸福"和"至善"为归宿点。斯宾诺莎断定"神"是唯一"实体",取消人的自由意志,将"人的心灵"作为"神"的"属性"的"样式"置放在因果必然性秩序之中。其最终目的是让"人的心灵"从为"被动情感"所奴役的"自然形态"和为理性所指导的"主动情感"的"理智形态"过渡到"神人合一"的以"自由"、"幸福"和"至善"为标志的"伦理—宗教"形态。
王腾
关键词:斯宾诺莎求真至善
“自然理性”与“神学恩典”: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两个向度被引量:1
2014年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王腾
关键词:奥古斯丁自然理性
莱布尼茨论“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从《形而上学序论》到《单子论》被引量:1
2015年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建构的理论基石。在《形而上学序论》中,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道德世界"概念,建构了"道德世界"的"草图"。随着"实体论"向"单子论"过渡,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细致地描画了单子与上帝单子之间的道德关系,与此同时,在单子精神自由状态基础上,他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图景。
王腾
关键词:莱布尼茨道德世界
“主体性”、“自由”与“理性”:笛卡尔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逻辑被引量:5
2014年
国内学术界对笛卡尔哲学近代出场意义的过分关注乃至标签化势必影响对其道德哲学理论的研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自由原则"、"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的出场奠立了坚实的精神哲学基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哲学原则决定其道德哲学形态建构的"主体性"、"自由"和"理性主义"逻辑。在主体理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笛卡尔道德哲学形态展现为三维结构:"精神实体"—"道德自由"—"‘我思’主体性"。"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是构成"‘我思’主体性"内在结构的两个核心要素。"道德自由"蕴含着主体意志在理性原则基础上对善的主动选择。主体意志的决定根据——"道德本体"源自于主体"我思"这一"精神实体",而非超验的"上帝实体",一切未经"我思"的"道德本体"(法则)都是虚妄的。笛卡尔道德哲学研究的难点在于对其文本的处理,其道德哲学思想零星地散落在诸多文本之中,这可能是其道德哲学为国内学术界所忽略的重要原因。
王腾
关键词:笛卡尔主体性道德自由理性主义
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被引量:1
2015年
"休谟问题"是休谟反对理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传统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哲学洞察和理论成果,它应当被提高到休谟建构道德哲学的哲学前提和逻辑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道德哲学建构逻辑不同,休谟将道德哲学"问题域"严格限定在由"心灵意识"所"呈现"的"情感世界",从而在"赞美"或"谴责"的"情感世界"中建构"道德世界"。休谟道德哲学让被理智形而上学"遮蔽"的"情感世界"敞开自身,剥夺了"先验理性"对"情感"的统治地位。"情感"为道德哲学建构提供了"可接受"和"可理解"的基础,从而将"理性克服情感"的传统道德哲学结构颠倒为"理性服务情感",强调"情感"在道德哲学建构中的"优先性"与"独立性"。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是在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对立框架下展开自身的。
王腾
关键词:道德哲学情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