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GZH2008005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83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日辉陈晓辉张训华王中波秦亚超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浅地层
  • 7篇浅地层剖面
  • 5篇海域
  • 4篇北黄海
  • 4篇渤海海峡
  • 3篇灾害地质
  • 3篇环境演变
  • 3篇沉积物
  • 2篇地层
  • 2篇前寒武纪
  • 2篇前寒武纪基底
  • 2篇钻孔
  • 2篇矿物
  • 2篇寒武纪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地层结构
  • 1篇地层研究
  • 1篇第四纪
  • 1篇新仙女木

机构

  • 14篇青岛海洋地质...
  • 8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李日辉
  • 11篇陈晓辉
  • 5篇张训华
  • 4篇秦亚超
  • 4篇王中波
  • 3篇张志珣
  • 3篇蓝先洪
  • 2篇侯方辉
  • 2篇徐扬
  • 2篇李铁刚
  • 2篇徐继尚
  • 2篇陈珊珊
  • 1篇徐晓达
  • 1篇杨慧良
  • 1篇姜学钧
  • 1篇张剑
  • 1篇梅西
  • 1篇赵辉
  • 1篇杨坤光
  • 1篇强小科

传媒

  • 8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胶北地块位于鲁东的沂沭断裂和五莲—烟台断裂之间,以出露不同变质程度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特征,其岩石组合为TTG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和少量变质表壳岩(变质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它们构成了胶北的花岗-绿岩体。对变质(超)基性岩、TTG岩系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胶北地块造壳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的2.8~2.7 Ga;在经历了2.5 Ga左右构造事件后,胶北地块进入稳定陆壳沉积阶段,并接受了古元古代的孔兹岩系沉积;最后于1.8 Ga左右发生变质。与苏鲁造山带不同,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具有许多亲华北板块的特征,二者的界线可能是五莲—烟台断裂。
徐扬冯岩李日辉
关键词:TTG前寒武纪基底胶北地块
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系统分析北黄海西部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沉积体系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潮流沙脊剖面上呈不对称丘状分布,多为斜交前积反射,顶部叠置活动沙丘,属于仍在活动的侵蚀型和侵蚀-堆积型潮流沙脊。研究区存在4条彼此平行的NE—SW向展布的潮流沙脊,与M2分潮流椭圆长轴方向平行或呈小角度相交,沙脊长35~75km,高3~17m,脊宽3~7km,沙脊分布区的水深为40~50m。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沉积特征受控于潮流的性质和海平面变化,物源显示多元化特征:落潮流携带老铁山水道侵蚀物质、沉积区附近和近岸岛屿的侵蚀物质、沿岸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搬运物质。
陈晓辉张训华李日辉蓝先洪
关键词:潮流沙脊浅地层剖面辽东半岛
渤海湾泥质区南部悬浮体夏季输运过程与机制
2022年
为了解渤海湾泥质区南部近岸及毗邻海域夏季悬浮体输运格局,分别在湾内、湾口、湾口外和黄河口外NE向剖面处设置站位,进行25 h海流、温盐连续观测及悬浮体浓度(SSC)测定。结果显示,高温淡水以羽状流的方式自近岸向渤海中部传输,高浊度悬浮体多出现在涨急和落急的流速较高时期,较高的SSC值多出现在距底5 m水深范围,其中湾内和湾口两站的底层SSC值最高,分别可达约130和80 mg/L,黄河口外NE向剖面20 m以深海域SSC值最小,均低于40 mg/L。单宽输沙率具有潮周期性特点:湾内A1站涨潮和涨平期以向湾内近岸输沙为主,落潮和落平期以向湾外输沙为主,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为7.8 g·m^(−1)·s^(−1),方向为280°;湾口A2站涨落潮流输沙方向相反,整体以SE向朝湾外近岸输沙为主,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为7.2 g·m^(−1)·s^(−1),方向为328°。湾外A3站涨潮和涨平时期输沙方向基本相反,大小相当,落潮和落平时期输沙方向以偏E和偏NE向为主,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为4.7 g·m^(−1)·s^(−1),方向为77°。黄河口SE向的两个站位涨潮时输沙偏SE向,涨平时输沙偏NW向,落潮时输沙偏NW向,落平时输沙偏N向和偏NE向,两站的潮平均单宽输沙率方向以偏N向为主,A4站的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为5.2 g·m^(−1)·s^(−1),方向为94°,A5站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为7.7 g·m^(−1)·s^(−1),方向为102°。潮平均单宽输沙率以拉格朗日输沙贡献最显著,在湾口泥质区南部和东南部水深15~25 m的海域,垂向净环流的影响较大,有抵消一部分拉格朗日输沙率的作用,且对潮平均单宽输沙率的影响比湾内和25 m以深海域的大,其他分量数量级较小,对潮平均单宽输沙率贡献较小。水体以混合为主,水体层化程度加强对各站位悬浮体输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燕陈斌李日辉李日辉苏大鹏
关键词:输沙量温盐结构
北黄海海区浅地层剖面数据资料干扰分析及预处理被引量:8
2011年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北黄海海区采集的浅地层剖面资料中出现的多次波、鸣震等干扰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剖面的反射品质进行了评估,将全区分为北黄海中部较轻干扰区,北黄海南部较弱干扰区,北黄海北部较重干扰区及渤海海峡周边较重干扰区。通过滤波处理,对剖面中出现的多次波、鸣震等干扰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压制,消除了干扰波对原始资料的污染,为后续地质分析与解释工作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资料。
陈晓辉李日辉张志珣李铁刚
关键词:北黄海浅地层剖面
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物质交换的通道,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灾害地质因素。通过分析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渤海海峡海域的主要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分布。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潮流沙脊、潮流冲刷...
陈晓辉李日辉李铁刚徐继尚
关键词:灾害地质环境演变渤海海峡浅地层剖面
文献传递
晚更新世以来北黄海中部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物源识别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其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可将DLC70-2孔岩心划分为6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因子分析、Na2O/TiO2与K2O/TiO2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2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鸭绿江物质对该孔中部及底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DLC70-2孔上部32.10m以上和下部37.60~60.72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32.10~37.60m和底部60.72~70.45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黄河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就有明显影响。
蓝先洪陈晓辉密蓓蓓李日辉秦亚超王中波
关键词:沉积物
北黄海浅层声学地层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对北黄海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划定了具有层序意义的9个声学反射地层单元或亚单元(SU11、SU12、SU13、SU2、SU3、SU41、SU42、SU43、SU5)。通过典型声学地层剖面与区内钻孔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发现依据浅地层剖面进行的声学地层划分与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得到各声学反射层的沉积时代、岩性及沉积环境。结合区内钻孔的分析结果,划分了3个海进海退沉积层序,确认了SU1、SU3、SU5声学反射地层单元分别对应氧同位素1期、3期、5期的海侵沉积,SU2、SU4声学反射地层单元分别对应氧同位素2期、4期的海退沉积。
陈晓辉李日辉徐晓达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北黄海
渤海西部TJC-1孔磁性地层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域TJC-1孔(孔深200.3m)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更新统的高分辨率地层框架,结果显示TJC-1孔底界年龄为2.28Ma,根据年龄-深度曲线分为3个沉积阶段:阶段Ⅰ年龄为0~0.781Ma,埋深0~71.48m,沉积物以粉、细砂为主,位于Brunhes正极性时,包括Blake、Big Lost等极性事件;阶段Ⅱ年龄为0.781~1.068Ma,埋深71.48~91.31m,沉积物以细、中砂为主,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分布其间;阶段Ⅲ年龄为1.068~ 2.280Ma,埋深91.31~ 200.30m,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相间分布,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包括Olduvai和Reunion正极性亚时.该孔所获B/M极性界限的深度(71.48m)与渤海及周边其他钻孔存在较大差别,推测主要由第四纪早期以来渤海不同地区不同构造背景下沉积厚度的差异导致.
李翔李日辉陈晓辉强小科赵辉
关键词:第四纪磁性地层
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物质交换的通道,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灾害地质因素。通过分析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渤海海峡海域的主要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分布。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潮流沙脊、潮流冲刷...
陈晓辉李日辉李铁刚徐继尚
关键词:灾害地质环境演变渤海海峡浅地层剖面
文献传递
生物硅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硅质浮游生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提供者,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硅质残骸(生物硅)向海底的传输,是保持海洋硅循环动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由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硅质微体生物化石记录了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其时空分布,因而生物硅也成为古环境重建的重要替代指标。本文对生物硅在水柱沉降和表层沉积物埋藏过程中所发生的早期成岩转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全面了解最近几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秦亚超
关键词:生物硅早期成岩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