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30) 作品数:9 被引量:82 H指数:5 相关作者: 陈卫平 焦文涛 潘能 李曼 侯振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石河子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再生水及土壤中的医药品 被引量:3 2013年 医药品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医药品残留的同步检测技术中,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单类医药品的同时检测,比如抗生素类(单类或多类)、β-受体阻断剂等,对于多类医药品同时检测的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 伊丽丽 陈卫平 焦文涛 李曼关键词:消炎止痛药 固相萃取 UPLC-MS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2012年 再生水灌溉引起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备受关注.以再生水利用较典型的北京为研究区,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的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一些常规理化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及5种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探讨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高于其自来水对照灌区,农田上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公园绿地与农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上升了60.1%和14.2%,公园绿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平均增幅为36.7%,而农田为7.4%.调查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公园绿地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北京地区城市绿地使用再生水长期灌溉有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潘能 侯振安 陈卫平 焦文涛 彭驰 刘文关键词:再生水 灌溉 绿地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盐度累积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和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因而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风险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再生水利用程度较高的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土壤电导率(EC)和钠吸附比(SAR)等盐分相关指标,探讨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累积特征,分析了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累积的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城市绿地和农田土壤EC1:5值和SAR1:5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灌区,这种差异在农田中更加显著.公园与农田中再生水灌区土壤EC1:5值较对照灌区分别上升了12.4%和84.2%;土壤SAR1:5值上升幅度分别为64.5%和145.8%.调查区土壤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EC1:5值和SAR1:5值差异不显著.长期再生水灌溉会使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同时土壤孔隙度有轻微的减小.在北京地区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地灌溉引起表层土壤盐渍化的风险不容忽视. 潘能 陈卫平 焦文涛 赵忠明 侯振安关键词:再生水 灌溉 钠吸附比 土壤孔隙度 再生水灌溉土壤人工合成麝香累积模型模拟 被引量:5 2012年 人工合成麝香(HHCB/AHTN)是近几年来受关注较多的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类新型污染物之一,再生水灌溉是HHCB/AHTN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再生水灌溉土壤的实地检测结果,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长期灌溉再生水条件下土壤中HHCB和AHTN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趋势.结果表明,尽管土壤中这两种麝香的含量极低,但是再生水灌溉土壤中的含量是自来水灌溉土壤的5倍;再生水灌溉下HHCB/AHTN累积趋势从lgKoc较低为3.44时的指数型增加,到lgKoc较高为4.12和4.86时的线性增加;半衰期的变化对再生水灌溉途径输入土壤的HHCB/AHTN的表层累积影响并不明显;再生水灌溉下土壤中HHCB/AHTN的垂直迁移能力较小,灌溉40 a以后最大迁移距离只有53 cm,且受Koc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灌溉水途径进入土壤的HHCB和AHTN通过生物降解与植物吸收途径消解的比例较低,最高只占输入总量的7.69%,但是随着lgKoc的减小和灌溉时间增加,通过生物降解和根系吸收的消解率增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准确评估再生水灌溉途径引起的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HHCB/AHTN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王美娥 陈卫平 焦文涛关键词:HHCB AHTN 再生水 土壤 HYDRUS-1D 北京市再生水的公众认知度评估 被引量:12 2012年 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回收再利用市政污水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市作为最早实践再生水利用的城市之一,其市政污水再利用率已达约60%.本文以问卷、SPSS等作为调查研究工具,探索了被调查者的水资源及污水、再生水认知和再生水使用意愿、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数据,对北京市公众的污水回用实践认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公众可强烈意识到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及处理污水的需要,但是他们在北京市主要水源、北京市用水量最大领域和北京市污水主要来源等问题上存在误区;大部分受访者对废水流向也表示不明确;然而,大于80%的居民表示只要不用于饮用或食物烹调,可以接受包括家庭使用的污水再利用,而63%的居民拒绝将再生水作为公共水源的补充;教育水平较高、个人收入较高、年龄介于35~55岁之间的被访者更加支持赞同再生水的使用,性别对调查结果并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从公众、社区、政府这3个层面提出同步提升素质与认知、宣传和管理双管齐下、加强政策导向和硬件支持等建议. 张炜铃 陈卫平 焦文涛关键词:污水再利用 公众意见 问卷调查 水保护 蒸渗仪控制下典型抗生素迁移规律研究 2013年 以北京市潮土原状土柱为供试土壤,采用称重式蒸渗仪模拟自然环境下典型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差,迁移性较强,淋溶过程中,部分磺胺类抗生素可以穿透第一层次土壤,并逐步向下迁移。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各个土壤层次的淋溶液浓度稳定时分别为0.5~1μg/L和7~9μg/L,这表明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强,迁移性较弱,淋溶过程中,大部分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在土壤中累积。 李曼 魏福祥关键词:抗生素 蒸渗仪 淋溶 土壤 Multi-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oils surrounding drinking water protection zone 被引量:1 2013年 We selected the Guanting Reservoir in Beijing, China as a case where an industrial area locates on the upwind corn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oils. Soil PAH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follow a log-norm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suggesting that distribution of PAH in soils wa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Distribution of PAHs in soil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oint source that high PAH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near industrial area with an obvious declining trend from the northwest to the southeast which was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in this area. Away from the influence of point source, distribution of PAHs in soils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hile the influence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s and type of soil texture on the total soil PAHs contents and ring compositions were quite limit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evidences and data on the pollutant accumulation in drink water protection area influenced by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Wentao Jiao Tieyu Wang Yonglong Lu Andrew Chang Weiping Chen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12年 污水再生回用因其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已成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绿地和农业灌溉作为再生水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实践.为了解国内外在再生水灌溉利用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再生水典型污染物包括盐、氮、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病原菌等,从对土壤质量、植物生长、地下水质量和公众健康等几方面,对再生水灌溉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盐分及盐离子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主要风险,灌溉利用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始终存在,而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是科学研究热点.借鉴国外经验,分别就城市绿地和农业的灌溉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最后,提出了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和模型研究,建立再生水水质、灌溉管理与生态风险的有机关联,进行再生水灌溉土壤承载力评价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5项建议,以促进再生水安全利用. 陈卫平 张炜铃 潘能 焦文涛关键词:再生水 灌溉 生态风险 风险管理 典型磺胺类抗生素在土柱中的淋溶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噁唑在土壤中的淋溶行为,及其受到淋溶流速、淋溶浓度和不同剖面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剖面土层深度增加磺胺类抗生素的淋出速率变快且在土柱中的残留量减少,磺胺甲基异噁唑在0~20 cm土层土柱中的残留含量是其在40~60 cm土层土柱中的2倍.淋溶流速越快,淋出液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越大且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越低.用浓度为500μg·L-1淋溶液以2 mL·min-1的速度淋溶时,淋出液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接近500μg·L-1,而以1 mL·min-1和1.5 mL·min-1速度淋溶时,其浓度仅为100~200μg·L-1.随淋溶液浓度升高,磺胺类抗生素淋溶性增强,其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也明显增高.用浓度为250μg·L-1和125μg·L-1淋溶液以2 mL·min-1进行淋溶时,磺胺甲基异噁唑在淋出液中仅有少量检出,而用浓度为500μg·L-1淋溶液淋洗时,其在淋出液中的浓度接近500μg·L-1,其在土柱中的残留含量是低浓度淋溶液淋溶时的2~3倍.本研究结论可为管理含磺胺类抗生素的水源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李曼 陈卫平 陈卫平 魏福祥关键词:磺胺嘧啶 土柱 淋溶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