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NSTANT(The International Nusantara Stratification and Transport,努沙登加拉层结及输运的国际联合观测计划)计划所测得的流场数据,研究了ITF(Indonesian Throughflow,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在主要流出海峡——龙目海峡(Lombok Strait)、翁拜海峡(Ombai Strait)和帝汶海峡(Timor Passage)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并对表层和温跃层的流速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研究发现,ITF流场在龙目和翁拜海峡表层有显著的年循环,在季风转换期间各个层次上海流都会出现反转,从印度洋流向海峡内;而帝汶海峡在300m以下出现反转流。3个海峡的表层流都以年周期为主,温跃层的流以半年变化为主,并且都有丰富的季节内变化。高频部分,除了在龙目海峡表层K1日潮占优外,各海峡均以M2半日潮为主。
通过ICOADS(The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船测资料,验证了El Ni o引发的北印度洋(North Indian Ocean,NIO)海表温度(SST)的2次增暖过程。前人研究发现,第1次增暖发生在El Ni o盛期,源于El Ni o导致的大气环流变化产生了正的短波辐射及潜热通量异常;第2次增暖发生在El Ni o消亡的夏季,是由于反对称风场异常导致蒸发失热减少所造成。研究进一步发现,短波辐射和潜热通量在这两次增暖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二者的作用在时间上并不一致。两次增暖过程都是短波辐射首先产生影响,其后才是风场导致的潜热通量的变化。两次增暖在东西两个海盆也存在差异,第1次增暖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海区域,第二次增暖在东西两个海盆都较明显。另外,通过El Ni o和La Ni a对比发现,ENSO对北印度洋SST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El Ni o期间北印度洋产生2到3次增暖,而La Ni a只有第二年夏季的降温比较明显,强度也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