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8)

作品数:847 被引量:1,895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谢张建华黄先智杜贤明邓真华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6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5篇农业科学
  • 108篇经济管理
  • 47篇生物学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9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5篇家蚕
  • 110篇柞蚕
  • 99篇蚕桑
  • 93篇桑树
  • 84篇饲料
  • 84篇蚕品种
  • 71篇桑叶
  • 60篇蚕桑产业
  • 59篇人工饲料
  • 49篇产业技术体系
  • 47篇基因
  • 39篇家蚕品种
  • 36篇桑园
  • 34篇养蚕
  • 34篇栽培
  • 33篇果桑
  • 32篇性状
  • 32篇桑椹
  • 30篇家蚕新品种
  • 29篇杂交

机构

  • 79篇辽宁省蚕业科...
  • 72篇江苏科技大学
  • 5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6篇四川省农业科...
  • 56篇学研究院
  • 51篇西南大学
  • 40篇苏州大学
  • 37篇江西省蚕桑茶...
  • 35篇如东县蚕桑指...
  • 3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7篇云南省农业科...
  • 26篇浙江大学
  • 18篇山东农业大学
  • 18篇山东省蚕业研...
  • 17篇湖北省农业科...
  • 1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6篇浙江省农业科...
  • 13篇辽宁省海洋水...

作者

  • 33篇王谢
  • 32篇张建华
  • 28篇黄先智
  • 27篇杜贤明
  • 26篇邓真华
  • 25篇司马杨虎
  • 24篇王军文
  • 24篇李喜升
  • 23篇苏超
  • 21篇徐安英
  • 19篇廖森泰
  • 18篇钱荷英
  • 18篇唐甜
  • 16篇邹宇晓
  • 16篇俞燕芳
  • 15篇张友洪
  • 15篇焦锋
  • 15篇李刚
  • 15篇沈以红
  • 14篇丁晓雯

传媒

  • 197篇蚕业科学
  • 145篇蚕学通讯
  • 138篇中国蚕业
  • 107篇北方蚕业
  • 41篇蚕桑茶叶通讯
  • 18篇四川蚕业
  • 16篇江苏蚕业
  • 14篇食品科学
  • 10篇蚕桑通报
  • 9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广西蚕业
  • 7篇昆虫学报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江苏丝绸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河南农业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食用菌
  • 5篇广东蚕业
  • 4篇中国棉花

年份

  • 56篇2023
  • 136篇2022
  • 140篇2021
  • 184篇2020
  • 156篇2019
  • 142篇2018
  • 59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杂交桑品种的引种栽培对比试验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探寻不同杂交桑品种在江西的适应性,引进11个杂交桑品种在南昌进行草本化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驰桑、粤桑51、粤桑11的发枝数较有优势,浙杂2发枝数无优势,产叶量浙杂2有明显优势,叶枝比桂优12最大,粤桑51、粤桑11在发枝数、产叶量等方面表现良好。
郑蜀云杜贤明王军文王丰彭晓虹林蕾
关键词:杂交桑引种栽培
丝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丝蛋白是一类性能独特的天然高分子,因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且来源丰富,逐渐在生物材料领域引人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尝试将丝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丝蛋白种类及特点、丝蛋白支架的制备加工方法,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丝蛋白基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蚕丝蛋白支架材料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为提高丝蛋白产业的附加值以及促进丝蛋白材料在生物医学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希冀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蚕丝纤维的应用空间和范围不断拓展。
帅亚俊王捷张青方建军朱良均杨明英
关键词:丝蛋白生物材料干细胞
桑叶-苦瓜混合粉对正常小鼠血糖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探讨桑叶-苦瓜混合粉对正常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评价桑叶-苦瓜混合粉是否适用于正常人群提供参考。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桑叶-苦瓜混合液灌胃正常小鼠30 d,测定小鼠体质量、血糖浓度、糖耐量、脂代谢和抗氧化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桑叶-苦瓜混合粉显著抑制正常小鼠体质量增加,随灌胃质量浓度增加该作用趋于平稳;当灌胃0.20 g/mL桑叶-苦瓜混合粉时,对血糖浓度无明显影响,雌、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下降率分别为14.18%、15.69%,肝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93、1.98倍;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分别下降17.19%、18.92%,甘油三酯浓度分别下降15.00%、16.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下降41.67%、45.8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上升64.52%、72.22%;肝脏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36.71%、37.7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上升41.77%、48.4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上升29.04%、27.21%。桑叶-苦瓜混合粉对正常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和抗氧化功能有调节作用,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王祖文秦樱瑞黄先智丁晓雯
关键词:正常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能力
基于改进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方格蔟采茧机采茧路径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方格蔟自动采茧机对纸板方格蔟进行采茧时,电磁采摘器需遍历整个方格蔟,由于方格蔟中存在较多的未营茧空格,还有部分黄斑茧等下茧,造成方格蔟采茧机遍历无效路径长、采茧效率低。为了提高方格蔟采茧机的采茧速度和采茧效率,实现采茧机的选择性高效采茧,对基于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信息素更新方式和状态转移概率函数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方格蔟采茧机采茧路径优化,使采茧路径和时间更短。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营茧率的方格蔟,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算法较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采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当营茧率在75%~90%时,采茧路径节约率为3.8%~4.1%,时间节省率为10.0%~12.8%。
刘保季李法德宋占华宋占华田富洋刘莫尘李玉道田富洋
关键词:方格蔟路径规划最大最小蚁群算法
药用真菌云芝及其人工培养技术被引量:3
2022年
云芝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详细介绍了云芝的子实体和菌丝体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等情况,从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培养(包括制袋接种、出菇管理、采收加工)2个方面阐述了现有的人工培养技术,并对云芝的栽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贾冰红张俊颜新培
关键词:云芝生物学特性
基于16S rDNA序列对蓖麻蚕肠道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是一种无滞育多化性、广食性、完全变态的吐丝昆虫,研究蓖麻蚕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对了解其广食性分子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用蓖麻蚕品种B7,按蛾区半分法收蚁,分别喂食蓖麻叶和臭椿叶至5龄盛食期,提取肠道细菌总DNA,对16S rD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饲料喂食对蓖麻蚕的肠道微生物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量、组成、相似性、以及α和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蓖麻叶育和臭椿叶育的蓖麻蚕肠道优势菌表现相似,均以肠球菌(Enterococcu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拟杆菌(Bacteroide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为优势菌,但其所占比率有所不同;臭椿叶喂食的蓖麻蚕肠道内还检测到棒杆菌(Corynebacterium_1)、梭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3)、沙雷氏菌(Serratia)、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等菌属,其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比蓖麻叶喂食的蓖麻蚕更高。结果表明蓖麻蚕肠道内菌群结构和组成与其食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可为研究家蚕的饲料使用方式、利用率及广食性家蚕品系筛选培育等提供借鉴。
李刚吴柯成郝长富钱荷英钱荷英赵国栋张月华
关键词:蓖麻蚕RDNA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桑叶中富含生理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为探讨DNJ对家蚕生理代谢的影响,在颗粒人工饲料(桑叶粉质量分数为10%的M10饲料)中添加干物质质量分数为0.1%的DNJ,然后养蚕至5龄第3日取血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家蚕血液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用添加DNJ和不添加DNJ(对照)的人工饲料饲育的家蚕5龄3 d幼虫血液中,DNJ的含量相差6倍,2组家蚕血液样品中共鉴定出130种代谢物质,其中添食DNJ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质有23种,以有机酸和氨基酸居多。进一步对差异代谢物质及其代谢通路的分析表明,添食DNJ对蚕体的糖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龄取食期蚕体积累DNJ以及由其引起的代谢变化的生理意义。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育1-脱氧野尻霉素代谢组学血液
基于2b-RAD技术的家蚕BmNPV抗性关联基因的全基因组筛查被引量:4
2017年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家蚕抗性品系AN、野BN对Bm NPV侵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用易感家蚕品系C108分别与AN和野BN杂交、回交,构建两个抗性品系的BC3M和BC4M分离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AD(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酶的RAD)进行亲本和杂交分离群体的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位于染色体上与抗性相关的多态性SNP标记,进行抗性品种的基因型分析。对3个亲本及2个抗性分离群体样本基因组DNA构建的2b-RAD标签文库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抗性亲本AN、野BN的多态性SNP标记11 919个和12 293个。对抗性分离群体全基因组染色体的Bm NPV抗性关联SNP标记指数(SNP-index)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品系AN、野BN的Bm NPV抗性相关SNP标记分布在多个染色体上,其中A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是第5、10、27、23和4号染色体,野B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的是第4、27、15、18和6号染色体,有多个SNP-index高值位点与已知Bm NPV抗性相关基因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推测AN、野BN两个品系的Bm NPV高抗性与抗性主基因和其他抗性基因的联合作用有关。
张正斌张业顺方瑷方瑷何小柏徐安英张国政
关键词:家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遗传
家蚕微孢子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DH)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H)是戊糖磷酸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催化葡萄糖-6-磷酸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家蚕微孢子虫有较为完整的戊糖磷酸途径,该途径除提供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外还可形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从而抵抗生物体内的氧化刺激。为了解G6PDH基因在微孢子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家蚕微孢子虫G6P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该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G6PDH基因在家蚕感染不同时间点的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克隆的家蚕微孢子虫G6PDH基因编码区全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预测的G6PDH蛋白无信号肽,分子质量为50.8 kD,等电点为5.22,没有跨膜结构域,存在磷酸化位点,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及O-糖基化位点;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从2 h起G6PDH基因表达量开始升高,至12 h时达到最大值,在24~72 h虽然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96 h后开始显著降低,至144 h表达量达到最低,而后在168 h时表达量又有所回升。推测G6PDH基因参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增殖以及成熟等整个生命周期。
齐静茹尚瑞沙张志林陈红丽张轶岭沈中元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QRT-PCR
桑叶饲料对绒山羊羯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0
2017年
为探讨桑叶饲料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辽宁绒山羊羯羊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桑叶饲料(10%、15%、20%青贮桑叶,10%、15%干桑叶),试验期60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5%、20%的青贮桑叶,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8.78%(P<0.05)、29.79%(P<0.05),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5.87%(P<0.05)、25.79%(P<0.05);添加10%、15%的干桑叶,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35%(P<0.05)、39.89%(P<0.05),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0.78%(P<0.05)、27.07%(P<0.05);添加青贮桑叶与干桑叶对屠宰性能指标和肉品质指标无不利影响(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青贮桑叶或干桑叶可提高生长育肥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羊肉品质。
贾亚洲宜光辉王国军苏超杨雨鑫慕登军钱永华
关键词:舍饲养羊日增重羊肉品质
共8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