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B31211002) 作品数:8 被引量:53 H指数:3 相关作者: 黄开红 刘建化 朱兆华 陈其奎 王凌云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99m)Tc-5-FU免疫纳米粒在荷人胃癌SCID鼠模型体内的分布 2007年 目的探索制备99mTc标记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粒(99mTc-5-FU-Ab-NPs)的方法,并观察99mTc-5-FU-Ab-NPs胃癌移植瘤模型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用改进的Schwarz方法对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粒进行99mTc标记,经SephadexG250柱分离纯化,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与放化纯度;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标记物的免疫活性;经荷人胃癌鼠静脉注射99mTc-Ab-5-FU-NPs(实验组)及99mTc标记鼠源性多克隆IgG纳米粒(对照组),并于2、6h行放射免疫ECT显像,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荷人胃癌鼠全身和肿瘤放射性计数及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T/NT)的放射性比值;24h显像后处死鼠,测定体内放射性分布,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T/NT比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鼠肿瘤组织和血液中5-FU的浓度。结果制备所得99mTc-5-FU-Ab-NPs标记率为90% ̄95%,抗体的活性在标记前后无明显下降;荷人胃癌鼠放射免疫显像结果提示静脉注射99mTc-5-FU-Ab-NPs 2h后肿瘤已显影,随时间延长到6h更清晰,2和6h肿瘤组织I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h时实验组肿瘤组织ID%/g和肿瘤与血液的放射性比值较2h时升高;同时,实验组肿瘤组织中5-FU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且与对照组5-FU浓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研究制备所得99mTc-5-FU-Ab-NPs能较好地满足放射免疫显像的要求;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导向作用可靠,注射后6h,99mTc-5-FU-Ab-NPs在肿瘤组织中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浓聚。 黄开红 刘建化 朱兆华 李学先 卢献平 周淑英关键词:锝 纳米微粒 载三氧化二砷纳米微粒对胰腺癌腹水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包裹的三氧化二砷(As2O3)在荷胰腺癌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腹水生成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载As2O3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粒(As2O3-NPs),用体外释药方法研究其释放特性。于小鼠右前腋下接种SW1990细胞12d后,静脉给As2O3-NPs5.0mg/kg体重,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正常和肿瘤组织中As2O3含量。观察不同浓度As2O3-NPs对腹水生成的抑制作用。观察10.0mg/kg体重As2O3-NPs处理的胰腺癌小鼠的存活期、体重、腹腔渗透性及腹水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As2O3-NPs直径为(210±23)nm,含药量为29%(重量比),体外释药速度明显慢于单纯的As2O3。As2O3-NPs在体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腹水形成,减少腹膜的通透性,增加腹水内凋亡细胞量,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As2O3-NPs具有明显的缓释药物功能,能有效积聚在肿瘤组织,并抑制癌性腹水生成,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肿瘤药物。 黄开红 刘建化 李学先 陈茵婷 徐丽姝 陈其奎 朱兆华 任山关键词:胰腺肿瘤 砷 药理学 腹水 载5-FU纳米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抗癌药5-FU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PL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A包载5-FU的纳米微粒(5-FU-NPs)。扫描电镜观察5-FU-NPs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5-FU-NPs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5-FU-NPs的载药率,以MTT方法检测5-FU-NPs体外杀伤癌细胞效应,用5-FU-NPs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电镜观察5-FU-N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91.1nm,呈正态分布。5-FU-NPs载药率为15.2%。体外MTT实验提示5-FU-NPs作用明显优于5-FU(P<0.05)。体内抑瘤实验表明:5-FU-NPs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且毒性减低。结论:5-FU-NPs可以作为5-FU的有效载体,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黄开红 刘建化 王凌云 朱兆华 陈其奎 闵军 陈汝福关键词:纳米微粒 氟尿嘧啶 肿瘤 缓释作用 胃癌患者预后及病理因素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4年146例有3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蛋白表达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结果:Bmi-1蛋白在本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7.8%(99/146)。Bmi-1的表达与胃癌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侵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Bmi-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Bmi-1表达、癌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术后化疗均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Bmi-1在胃癌组织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侵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刘建化 黄开红 李学先 宋立兵 郭宝红 冯艳 曾木圣关键词:胃肿瘤 BMI-1 肿瘤侵润 预后 大容量核糖体展示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库容量大、多样性好的核糖体展示单链抗体库,为进一步筛选单链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至11月31日收集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人外周血(健康成人2名,胃癌3例,肠癌3例,胰腺癌1例,每例各5mL,新生儿2名各2m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克隆出全套重链可变区基因(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VH)、轻链可变区基因(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VL);然后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连接构建VH-VL单链抗体库。并通过连接T-Vector转化E.coli JM109大肠埃希菌,经蓝白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以鉴定单链抗体组装。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单链抗体核糖体展示模板,其库容达1.1×1013。结论大容量核糖体展示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为筛选多种人源性单链抗体奠定了基础。 黄开红 李学先 陈茵婷 王凌云 陈其奎 朱兆华关键词:核糖体 单链抗体库 胃肠道肿瘤 三氧化二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2010年 目的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方法以可溶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三氧化二砷(As2O3)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载As2O3纳米微粒(As2O3-NPS),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粒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载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用光电能谱仪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结果 As2O3-NPS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210±23)nm,测得载药量为29.6%,包封率为82.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结论以As2O3-NPS作为As2O3载体,可改变As2O3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徐丽姝 刘建化 林萍 黄开红 陈茵婷 陈其奎关键词:纳米微粒 三氧化二砷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作用 广东地区1316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5 2007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1986-2005年 AP 住院患者共1316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1990年间病例数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0.19%,1991-1995年间上升为0.36%,1996-2000年间升至0.54%,而2001-2005年间则高达为0.71%。1316例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占60.48%,其余依次为高脂血症胰腺炎、特发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腰背部放射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动态增强 CT 扫描是明确诊断、严重度分级及发现并发症的准确影像学方法。非手术治疗1104例,死亡24例;手术治疗212例,死亡48例。结论 AP 发病例数逐年增多,AP 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严重度分级,早期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使用内镜技术,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黄开红 林萍 聂胜利 刘建化 王凌云 陈其奎 朱兆华关键词:胰腺炎 载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瘤内注射治疗胃癌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注射缓释剂用于肿瘤内局部给药的抗肿瘤活性。方法36只(SCI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瘤内注射5-Fu-NPs(包括5-Fu 20 mg/kg体重和5-Fu 30 mg/kg体重)、无载药NPs、5-Fu注射液及腹腔注射5-Fu注射液,每3 d瘤内给药1次共3次。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荷瘤鼠给药前、后血象及给药后肿瘤组织凋亡指数。结果瘤内注射5-Fu-NPs缓释剂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5-Fu(含5-Fu 20 mg/kg体重)腹腔注射给药组,相应的抑瘤率分别为2.93%、22.87%、27.57%、41.64%和50.43%,其中以瘤内注射5-Fu-NPs对小鼠胃癌有较高抑瘤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且对骨髓的副作用为最小。结论瘤内应用5-Fu-NPs缓释剂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局部和全身单纯5-Fu给药。 黄开红 刘建化 王凌云 朱兆华 闵军 陈汝福关键词:聚乳酸 纳米微粒 5-氟尿嘧啶 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