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51077)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邬国平罗岗黄平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研究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读法
  • 1篇训诂
  • 1篇赵执信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人物传
  • 1篇人物传记
  • 1篇神秘性
  • 1篇神韵
  • 1篇神韵说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邬国平
  • 2篇罗岗
  • 1篇黄平

传媒

  • 3篇文艺争鸣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国家想象、民族国家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构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性问题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一系列以前没有被充分重视的论题重新得到了深入的阐发,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文学”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但是,由于“现代性”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从制度的建设、观念的更新,到语言的变革、感觉的重铸……可以说,
罗岗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国家中国文学研究
论中国文学批评中的类比性释义——以《诗经》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唐人孔颖达发现,汉代经学家对《毛诗》的解释存在"于经无所当"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承认,在《诗经》解释中不免存在自由释义的倾向,解释者参与了《诗经》意义的创造。这与解释者采用比兴的方法说《诗经》有很大关系,他们通过将诗歌描写的此物、此义与未出现在作品中的彼物、彼义进行类比,促使作品的篇内之旨向篇外之旨转换,从而实现对作品的意义极大的跳跃和扬升。如此解释《诗经》的意义可以称为类比性释义。这与诗人是否运用比兴手法写诗无关,因为即使用赋体写作,解释者照样可以将作品看成是以叙述形式出现的类比某种意义的一种载体。当解释者跨过宽阔的意义空间,从诗歌作品的此义跳跃到它所比喻或象征的彼义时,随意性不仅难以避免,而且还会被解释者充分利用,辗转得出他们所期待的结论,导致作品经过解释环节意义发生明显变形。这样的释义方法不仅运用于《诗经》的解释活动中,而且也被长期、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各体文学批评之中,韵文体如诗、词批评借重这种方法尤其显著。所以,考察类比性释义方法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认识。
邬国平
人物传记能给文学释义多少帮助——以陈子龙传记为例
2009年
传记性释义是指本于作者传记解释作品的方法,古人称为"知人论世",在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方面有其建树。然而,任何传记都只是传主生活史和精神史的一部分,并且,他者的意愿和思想总会依附在传主身上,二者如形影一般相伴始终。因此人物传记并不意味完全的客观性,而人们使用传记性释义方法开展文学研究和批评也必然地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对陈子龙接受史特别是对近人两部陈子龙传记的分析,对人物传记与文学释义之间普遍存在的随意性关系作了论述。
邬国平
关键词:人物传记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2012年
一部古代文字狱史,差不多也就是一部自由释义的历史。文字狱锻造者的利益关切是他们随意解释所涉诗歌作品的根本原因,而自由释义作为其手段则主要是一种价值中立的方法,并没有违背古人的阅读和释义传统,只不过将中国历史上的自由释义传统运用于一个特殊领域。从思维习惯和释义传统的角度来看文字狱现象,它们与文学批评史上的比兴说、刺诗说、析字法、谐音法、发愤著书说、鸣不平说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邬国平
关键词:诗歌文字狱比兴美刺
从“劳动”到“奋斗”——“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被引量:50
2010年
本期好像是“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专场。发表了程光炜的《80年代文学批评的“分层化”问题》、黄平的《从“劳动”到“奋斗”》、以及去年12月上海大学蔡翔教授主持的“1980:场域与历虫关联”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文章《方法、视野与可能性》。
黄平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改革文学奋斗读法励志文学研究
文学训诂与自由释义——以李善注《文选》作为考察对象被引量:2
2012年
李善注《文选》以训诂实证的卓异成就在学术史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它代表了注释学和文学释义中客观性解释的路数,不染任何自由理解色彩,与随意性解释完全背道而驰。然而若联系李善注全部的丰富内容,以及他灵活运用多种注释手段来看这个问题,则会得出一些重要的不同结论。通过对李善注《文选》在客观注释与自由理解之间的关系作重新思考,从其训诂涉及作品的多义性问题、在训释词语典实和解释作品旨趣两方面都存在个人主观偏重等,可证李善在注重客观注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自由释义倾向,而且这种自由释义具有他的一部分自觉意识。即使他是作单纯的词义训诂,也只表示为理解划出底线,而将进一步理解、鉴赏作品或更多的释义权利留给读者,并非阻止对作品作进一步释义的可能。训诂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释义方法,对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通过分析李善注《文选》的例子,明了以训诂求释义其实也是能够接纳自由理解的,二者可以相容,这无疑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由释义传统的认识。
邬国平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训诂文学批评
赵执信《谈龙录》与康雍乾诗风转移被引量:7
2012年
赵执信《谈龙录》严厉批评王士祯,其实质关系康雍乾诗坛风气的转移,故广为清人关注,后人对其毁誉不一,情况相当复杂。《谈龙录》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清代王峻批钞本,钞本间有评语,褒赵贬王;雅雨堂节录本则刻意消泯两家诗论差异,由此可见清人对《谈龙录》的态度。关于《谈龙录》何时撰写的问题,《谈龙录》作者自序所署写作时间似可信,且其开展文学批评的态度是真诚的。在追求开放和丰富的诗学、高度表现真情真意、反对文学批评中的门宗意识三个方面,《谈龙录》在清代走出"神韵论"的诗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龙录》是清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学论著,并非是向王士祯发泄私愤而已。
邬国平
关键词:赵执信《谈龙录》王士祯神韵说
谶言与诗学
2013年
谶言被认为是对未来的预见和宣告,其实它更多的是属于后人对过去文本所作的解释。这类作品开始并没有预示将来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件,只不过后来发生的某种事件恰好可以与作品的内容互相对应,于是就被反推它们是有预兆性质的谶言。这种谶言思维使相当一部分诗歌变成了"诗谶",而谶言思维又更加广泛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诗言志、诗歌可以感天动地、亡国之音哀以思诸说,其中皆有谶言说的影子。谶言说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为文学创作带来自由。同时,谶言说借附会以彰显天戒,教训人事,使人们产生畏惧之心,从而让作者感到有语言规避的必要,由此造成诗歌创作中的拘忌现象,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作自由。
邬国平
关键词:谶言诗谶诗学文学想象
从樊宗师的评价看唐宋古文变化
2014年
樊宗师作品经过宋代以后大量亡佚,所剩无几,主要原因是他写的奇涩古文不敌平美古文,遭到宋人集体摒弃,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给中国古代文章写作带来深远影响,宋以后的文章史,与平美的风格高度发展相比,奇美的风格显然没有得到充分绽放,正与此密切相关。
邬国平
“读什么”与“怎么读”——试论“重返80年代”与“中国当代文学60年”之一被引量:10
2009年
一 “当代中国文学60年”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整日子”的到来而生产出的应景词。它意味着“此和国60年”成为了讨论“一个时代文学”的“时间单位”,
罗岗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