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 H指数:7 相关作者: 曾希柏 白玲玉 李莲芳 和秋红 吴萍萍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添加人工合成铁、铝矿对土壤有效砷含量的影响 选用针铁矿和水铝矿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添加后土壤有效砷含量的变化,同时考察添加量、水分状况及培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针铁矿和水铝矿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0.1%针铁矿和水铝矿时,土壤... 吴萍萍 曾希柏 白玲玉 李莲芳关键词:针铁矿 土壤含水量 文献传递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水体中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应用于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铜镉等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新技术。采用标准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以氧化铁作为吸附剂的DGT测定水环境中无机砷含量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待测介质的pH和As价态对DGT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所用DGT装置中的吸附凝胶对砷吸附的最大容量≤42μg,其有效容量≤13μg,为确保DGT测定值的准确性,需要对DGT装置的放置时间加以控制;当水体中砷浓度为0.1~11.0mg·L-1时,DGT测定的溶液中无机砷浓度与直接用HG-AFS测定待测水体中无机砷浓度之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DGT测定水体中无机砷的浓度能较好反应水体中无机砷的真实浓度;当溶液的pH值为2.95~8.18时,不同pH下吸附凝胶对砷的吸附量间差异不显著,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不影响DGT的测定结果;As(V)、As(Ⅲ)在进行DGT试验时不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砷离子的价态对DGT测定水体中的无机砷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在各种环境相关的条件下,DGT是一种可以用于测定水体中总无机砷的有效方法。 王进进 白玲玉 曾希柏关键词:砷 PH 砷形态 好气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8 2010年 在35%的田间持水量下,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外源二甲基砷酸盐(DMA)、一甲基砷酸盐(MMA)、五价无机砷[As(V)]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外源砷进入土壤后,其含量均有随时间推延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种不同形态的有机砷DMA和MMA在土壤中主要发生脱甲基化过程,经150d的恒温恒湿培养,其在土壤中主要转化为As(V),DMA处理仅在120d时检测到少量MMA,而MMA处理则在7~60d内均有少量的DMA生成.培养结束时土壤中DMA和MM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降幅分别为99.5%、94.3%,而两者的主要转化产物As(V)的含量则分别显著增加了4.61和5.15倍.表明外源有机态砷在土壤中基本上被转化为无机形态;与有机态外源砷相比,外源As(V)进入土壤后其形态基本上没有发生转化. 和秋红 曾希柏 李莲芳 白玲玉关键词:土壤 砷形态 高耐砷真菌的分离及其耐砷能力 被引量:8 2010年 从湖南石门县及郴州市重金属矿周边地区采集的6个砷污染土壤样品中,初步分离得到13株具有较强耐砷能力的真菌菌株,其中3株真菌的耐砷能力最强,经形态与分子鉴定分别为微紫青霉(Penicillin janthinell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培养试验表明:微紫青霉、尖孢镰刀菌和棘孢木霉分别在30000mg·L-1、30000mg·L-1和20000mg·L-1的砷胁迫平板中表现出很好的菌落生长状况;在砷浓度分别为0~50、0~50和0~80mg·L-1的液态培养基中培养2d后,尖孢镰刀菌、棘孢木霉和微紫青霉的生物量均随砷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在相应最高浓度(50、50、80mg·L-1)下的生物量显著高于不加砷的对照.此外,高浓度砷对该3株真菌的产孢能力没有影响. 苏世鸣 曾希柏 蒋细良 白玲玉 李莲芳 张燕荣关键词:砷 真菌 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铁铝矿物及土壤吸附As(V)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2年 选用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水铝矿4种铁铝矿物以及性质差异较大的黑土、紫色土和红壤3种土壤,研究离子强度和磷酸盐对其吸附As(V)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0.1、1mol.L-13种离子强度下,矿物和土壤对As(V)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或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大,其对砷的吸附以专性吸附为主。磷酸盐对矿物和土壤吸附砷的影响与其添加顺序及摩尔浓度比有关。水铝矿和水铁矿在这3种添加顺序下的砷吸附量无明显差异,仅在P/As摩尔比较大时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在针铁矿和赤铁矿两种矿物上,先添加砷时的砷吸附量高于先添加磷时或两者同时添加时,且砷吸附量随P/As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黑土、紫色土和红壤上,先添加砷比先添加磷或两者同时添加时的砷吸附量均要高,尤其是在紫色土上。随P/As摩尔比升高,土壤对砷的吸附量表现出下降趋势。 吴萍萍 曾希柏 李莲芳 白玲玉关键词:土壤 AS(V) 离子强度 磷酸盐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评价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在表征土壤砷生物有效性方面的准确性与优势,为正确评价土壤砷污染风险提供新技术。【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DGT方法测定土壤砷有效浓度(CE)、土壤孔隙水中砷含量、NaHCO3提取态砷含量、NH4Cl提取态砷含量及土壤总砷含量与油菜体内吸收砷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尝试利用DGT测定结果和DIFS(DGT Induced Fluxes in Sediments andSoils)模型对土壤中砷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结果】DGT测定土壤砷有效浓度(CE)与植物吸收砷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0,DIF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砷生物有效性高的土壤,具有较高的解析速率(kb)和较短的特征响应时间(Tc)。【结论】DGT能较准确地表征土壤砷生物有效性,并可根据DIFS模型计算出土壤中砷迁移动力学参数,有助于进一步阐释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 王进进 白玲玉 曾希柏 孙媛媛关键词:砷 土壤 生物有效性 人工合成铁、铝矿对As(V)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批实验方法研究了人工合成铁、铝矿物对As(V)的吸附,考察吸附时间及溶液pH值对As(V)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铁、铝矿对As(V)的吸附量均表现出随初始As(V)浓度(0.1-100mg/L)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水铁矿的吸附量在整个浓度范围内始终呈上升趋势,初始浓度为100mg/L As(V)时的吸附量为22.56mg/g,而针铁矿、水铝矿和赤铁矿的吸附量在低初始浓度时上升较快,随浓度升高上升幅度减缓直至平衡,其中赤铁矿的吸附量最小,100mg/L As(V)时的吸附量为4.75mg/g.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数据的拟合效果优于Langmuir方程,吸附能力表现为水铁矿最高,水铝矿和针铁矿相近,赤铁矿较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4种铁、铝矿物对As(V)的吸附量都逐渐增加,尤其是水铁矿,10min内即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6.3%;水铝矿和针铁矿在48h时吸附量分别为平衡吸附量的97.2%和97.4%;赤铁矿则需96h才基本达到平衡.除水铁矿外,4种动力学方程对其他矿物动力学曲线的拟合均较好,尤其是双常数方程.pH值对矿物吸附As(V)的影响受As(V)初始浓度的影响,初始浓度较低时,铁、铝矿的吸附量仅在极碱条件下(pH〉10)降低,而初始浓度较高时则表现为随pH值升高直线下降的趋势. 吴萍萍 曾希柏关键词:针铁矿 赤铁矿 PH值 外源二甲基砷对油菜生长及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添加外源二甲基砷(DMA)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生长及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当外源DMA添加量达到90 mg·kg-1时,第2季盆栽油菜的出苗率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9.5%和57.0%,表明DMA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随着外源DM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砷及油菜体内的砷含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该三者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添加入土壤中的DMA主要发生去甲基化作用,产物主要为As(V)及少量的As(Ⅲ),且随着外源DMA添加量的增加,As(V)和As(Ⅲ)的浓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白玲玉 曾希柏 胡留杰 李莲芳 和秋红关键词:油菜 生物有效性 去甲基化 不同类型土壤中As(V)解吸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解As(V)在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类型试剂(NaOH、NaCl、NaHCO3、柠檬酸、草酸及磷酸盐缓冲液)对所吸附砷的解吸效果,对As(V)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解吸热力学和动力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和磷酸盐缓冲液对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在47.3%~73.0%和35.4%~66.6%之间;除黑土外,草酸和柠檬酸对其它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能力中等;NaHCO3和NaCl对各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差,解吸率分别在10.3%~42.1%和2.3%~32.2%之间.供试土壤中,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解吸的砷量较高,解吸量分别在0.004~0.135mg·g-1和0.009~0.101mg·g-1之间,黄壤和黑土其次,紫色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和潮褐土的解吸量较少,潮褐土的解吸量仅在0.012~0.027mg·g-1间.以NaOH为解吸剂进行热力学试验发现,随初始砷浓度的增加,土壤对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相应增加,吸附量与解吸量间呈线性关系;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土壤的解吸量均在开始的1h内快速上升,5min内即达到平衡解吸量的43.9%~65.1%,至2h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解吸量达平衡解吸量的78.4%~91.8%,之后解吸量和解吸率均不再变化或变化很小. 吴萍萍 曾希柏 白玲玉关键词:AS(V) 解吸 土壤类型 热力学 外源二甲基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二甲基砷(DMA)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及其与土壤胶体结合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MA主要转化为砷酸根[As(V)],并伴有少量的一甲基砷(MMA)生成;当外源DMA添加浓度为30mg·kg-1时,DMA的转化率最高,其在培养时间为10、15、30、40d时的转化率分别为6.71%、8.11%、11.33%、19.32%;随着外源DMA添加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易溶性砷(AE-As)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AE-As浓度不断降低;与不加外源DMA的对照相比,添加不同量的DMA使土壤中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浓度均有所增加,DMA及其转化产物与土壤中铝、铁、钙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间的吸附或固定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曾希柏 胡留杰 白玲玉 李莲芳 和秋红 苏世鸣关键词:外源 DMA 砷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