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04B03)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志刚刘曙光赵晓曦邢艳平李伟京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近年来,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涉及白血病干细胞、与白血病相关的多种基因异常,如IKZF1、JAK、CRLF2及CREBBP等,以及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影响的多种基因突变都已经被证实与复发明显相关,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microRNA、宿主基因型和骨髓微环境,如骨髓纤维化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同样对复发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以上几方面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的影响。
- 焦莹李志刚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干细胞
- 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白血病/淋巴瘤Ig/TR基因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被引量:9
- 2011年
- 为分析3例少见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Ig/TR)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SET-NUP214融合基因表达;采用欧洲BIOMED-2协作组设计的多重PCR体系,分析Ig/TR重排模式,并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3例患儿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位SET基因的第7外显子和NUP214基因的第18外显子之间。3例患儿分别诊断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儿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2)和Ⅳ期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3)。患儿1治疗反应极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发;患儿2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MRD>10-2,提示预后较差,在巩固治疗期死于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导致的严重感染;患儿3在第15天时即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R),第33天时MRD转阴,CR已30个月。3例患儿均检出TR基因克隆性重排,患儿1和患儿3检出TRD、TRG、TRB基因重排;患儿2只有TRD、TRB基因重排,还检出IgH以及IgKKde重排。3例患儿共检出6个TRB基因重排,均为不完全重排;TRD、TRG基因重排中,85.7%(6/7)为完全重排,14.3%(1/7)为不完全重排。结论:SET-NUP214+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阶段可能在TRG、TRD基因重排之后、TRB基因重排开始不久。患儿1、患儿2的肿瘤细胞的不成熟程度较高,可能与预后或治疗反应差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伟京崔蕾高超赵晓曦刘曙光邢艳平张瑞东张大伟王斌李志刚吴敏媛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瘤M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