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5-03)
- 作品数:62 被引量:1,250H指数:21
- 相关作者:郑粉莉穆兴民董莉丽张晓萍刘国彬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半干旱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09年
- 景观格局和生态水文过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半干旱地区这种联系尤为显著,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尺度效应在两者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尺度下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异。归纳总结了半干旱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二者相互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模型模拟等。以尺度为线索,在斑块、坡面和流域尺度进行展开。最后,提出了半干旱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热点和趋势,包括物理机制、干扰后的恢复机制、模型发展、流域尺度集成及尺度转换。
- 王朗徐延达傅伯杰吕一河
- 关键词:生态水文过程
- 氧化乐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氧化乐果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上施用的主要农药之一,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展其土壤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氧化乐果污染浓度(0.0、0.5、1.0、5.0、10.0ga.i.·kg-1)下,土壤中影响碳、氮、磷循环的三大水解酶(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氧化乐果可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关系达到显著或极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监测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模型U=A/(1+B×C)的较好拟合揭示出氧化乐果对土壤脲酶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从土壤脲酶角度计算获得土壤受氧化乐果轻微、中度和严重污染的临界含量分别为0.32、2.88和11.43ga.i.·kg-1;而在供试氧化乐果浓度下,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变幅分别不超过18.61%和8.36%,揭示出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氧化乐果不敏感。【结论】在表征土壤氧化乐果的污染程度方面土壤脲酶最适;土壤酶与农药之间关系受到酶种类、农药品种、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 和文祥郑粉莉田海霞
- 关键词:氧化乐果土壤酶
- 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被引量:19
- 2010年
-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为例,研究了退耕地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表现为0-5cm土层>5-10cm土层>10-20cm土层,且在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SOC和SMBC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亦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土壤剖面各土层SOC和SMBC皆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总呈上升趋势,且与恢复年限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植被恢复0~23a期间,表层土壤(0-5cm)SOC和SMBC年增长率分别为4.81%和6.96%,增加幅度较大;植被恢复23~75a期间,表层土壤SOC和SMBC的年增长率均为0.25%,增加趋势减缓。土壤剖面各土层微生物熵(SMQ)变化于2.113~4.375。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在恢复前期(0~12a)较快,恢复后期(12~75a)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SOC和SMBC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恢复0~23a期间,与对照农地相比,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85.23%,增加速率较快;而在植被恢复23~75a期间,有机碳密度仅增加了6.60%,增幅减缓。表明植被自然恢复有助于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促进土壤碳固定。
- 郭曼郑粉莉安韶山刘雨安娟
-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微生物量碳黄土丘陵区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被引量:32
- 2008年
- 研究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首先通过最小显著性差异(LSD)评价各样地之间和同一样地土壤剖面四个不同层次的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差异,其次分析四种土壤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最后以农地为对照,应用土壤恢复指数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农地相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0~5cm)土壤四种酶活性、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均显著大于下部各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四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农地相比,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质量显著提高,而以杨树、侧柏、油松、仁用杏和刺槐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提高最为明显,同龄树种中,杨树对土壤的恢复效果大于刺槐和油松。
- 董莉丽郑粉莉
-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剖面分布黄土丘陵区
-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泥沙粒度的剖面分布被引量:21
- 2009年
- 2006年6月,按照泥沙旋回分层连续取样,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1954年修建的淤地坝泥沙粒径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坝地泥沙旋回至少28个,旋回层的厚度范围在2~60cm;沉积剖面土壤粒径以粉砂(0.05~0.002mm)为主,占60%以上,其粒径集中分布于0.01~0.05mm,粗泥沙(粒径>0.05mm)含量约占23.09%;随淤积深度的增加,泥沙各粒径范围的变异程度增加,2m土壤深处可作为研究区淤地坝粒径变异突变点的标识,粒径变异是河道比降和水沙动力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淤地坝泥沙沉积剖面存在72cm厚的累积耕作层,累积耕作层的明确对于淤地坝泥沙侵蚀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 汪亚峰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王德宋成军
-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
- 应用流量历时曲线分析黄土高原水利水保措施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8年
- 流量历时曲线(Flow Duration Curve,FDC)是用于分析流域径流特征及其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长序列日流量为基础,采用FDC方法并结合各流域的径流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佳芦河、秃尾河、延河和湫水河等4条流域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临界年份前后两个时段序列及不同年代序列的流量历时曲线变化的比较,分析了流域径流过程对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水土保持措施累积面积的不断增大,佳芦河、湫水河、秃尾河的径流量逐年减少,且水土保持措施对高流量部分径流减少的程度较低流量部分大,尤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湫水河流量减少最明显。在延河流域,与临界年份前的时段相比,后期的高流量部分的径流量减小,而常水和低流量部分的径流量相对增大。尽管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未使河川径流量增加,但由于高流量部分流量的减少程度较低流量部分径流量减少程度大,从而使流域年内日径流量变化过程趋于均匀化。
- 穆兴民高鹏巴桑赤烈张晓萍
- 关键词:河川径流水土保持黄土高原黄河
- 基于景观尺度的水电站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基于景观尺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龙山抽水蓄水电站规划方案为背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研究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域景观类型的分布趋于均匀化,景观格局的组合趋于简单化,相对抗干扰能力较弱。此外,生态风险值高于现状6倍之多,应予以重视。
- 王兵刘国彬王伯铎马俊杰
- 关键词:水电开发抽水蓄能电站灰色关联度分析
- 陕北典型流域退耕后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初步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有根本的影响。为了解该区水土流失情况,以陕北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以2008年土地利用实地调查及数据为基础,采用水利部颁《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计算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条件下,马家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估算值为5700t/(km2·a)。各侵蚀级别面积占流域分布比例呈正态分布,中度侵蚀级别占流域面积的53.65%,然后是强度、轻度级别,为17.23%、14.64%,极强度、微度和剧烈侵蚀面积较少,为9.2%、4.16%和1.12%。流域上、中、下游侵蚀级别的分布格局受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很大。上中游各侵蚀级别分布格局与全流域非常相似。下游则呈现微度、强度侵蚀集中,轻度、剧烈侵蚀较少的格局。
- 吴艳张晓萍陈凤娟万龙付艳玲刘国彬
- 关键词:土壤侵蚀黄土丘陵区
-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被引量:25
- 2011年
- 从不同开垦年限、土层和地形部位三个视角,应用慢速湿润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3~5 m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黑土开垦后,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也明显降低;40 a以后,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和平缓.MWDSW值、〉0.2 mm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含量均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79和0.956(P〈0.05).表层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高于次表层土壤,这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次表层有关.不同土层〉0.2、〉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值与相应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6、0.59(P〈0.05),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不同地形部位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坡面呈波状起伏变化,变化规律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坡面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弱不同造成的.三种情况下,黑土表层土壤MWD值与有机质含量均显著相关.
- 张孝存郑粉莉王彬安娟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坡位黑土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形特征被引量:23
- 2009年
- 应用MS2000激光粒度仪,获取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境内10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4个层次40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PsD),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分析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各土壤样品质地相同,分形维数D变化不大,在2.230~2.521之间;〈0.002mm的土壤粒径体积百分含量与D显著相关,而其余各粒径含量均通过与〈0.002mm的相关性对D产生间接影响,表明PSD的D可以充分代表土壤细化的程度与比例。土壤累积体积分数具有非线性特征,1个D值无法表征整个粒径测量范围内的土壤PSD,因此,以15脚为界,确定了2个分形域,分别计算D1和D2,存在D1〉D2的关系,且用D1和D2计算的分裂概率具有尺度依赖性。
- 董莉丽郑粉莉
-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布分形几何学分形维数黄土丘陵沟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