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0120140817)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朱建国谢祖彬庞静陈改苹曾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CO2浓度
  • 2篇CO2浓度升...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施用
  • 1篇对植
  • 1篇阴离子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速率
  • 1篇植物
  • 1篇施用
  • 1篇水稻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数
  • 1篇土壤粒级
  • 1篇土壤溶液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小麦
  • 1篇离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谢祖彬
  • 4篇朱建国
  • 3篇庞静
  • 2篇陈改苹
  • 1篇程磊
  • 1篇刘钢
  • 1篇周淼
  • 1篇曾青
  • 1篇张雅丽
  • 1篇蔡祖聪
  • 1篇潘红丽
  • 1篇刘刚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阴离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在中国稻/麦轮作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来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不同 N 肥水平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CO2 浓度条件对土壤溶液pH 值无显著影响,但却普遍降低土壤溶液中 Cl-、NO3 和 SO4 3 种主要阴离子含量;相对于 N 150 kg/hm2 施 N - 2-水平,N 250 kg/hm2 施用量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 NO3 含量,同时也明显降低 Cl-和 SO4 含量。 - 2-
程磊朱建国陈改苹周淼曾青谢祖彬庞静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氮肥阴离子土壤溶液小麦
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蒸腾与N吸收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低氮(14mg/L)和商氮(28mg/L)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蒸腾与N吸收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物量增加了36%(低N)和29%(高N);总吸N量也增加达7%(低N)和5%(高N);而总蒸腾量减少28%(低N)和10%(高N)。由于促进更多分蘖的发生。高CO2浓度使分蘖期水稻平均N吸收速率提高了31%~156%(低N)和19%~87%(高N),在其他时期无明显影响;而高CO2浓度对水稻平均蒸腾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抽穗到灌浆末期。在对照条件下,平均蒸腾速率和平均N吸收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两者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人们所推测的“蒸腾效应”——高CO2浓度条件下降低了的蒸腾作用并非影响水稻N吸收的关键因索。
庞静朱建国谢祖彬刘刚陈改苹
关键词:蒸腾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水稻
大气CO_2体积分数升高对植物N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从影响植物N素吸收的因素来看,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净光合作用增强,碳同化产物增多,利于改善N素吸收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植物根系生长增强,生物量增多且空间分布加大,有利于N素吸收;但土壤有效N供应能力的变化存在增强和减弱两种观点。从植物N素吸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N吸收总量并未增加,植物体内N质量分数普遍降低,某些种类植物N吸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要阐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对植物N素吸收的影响机制,必须探明土壤有效N供应能力的变化: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N矿化作用是否增强,微生物和植物间是否存在对有效N的竞争,此外,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变化和N素吸收(包括主动和被动吸收)的生理机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庞静朱建国谢祖彬
关键词:CO2体积分数升高植物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及其碳周转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采集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下运行3年的水稻(Oryza sativa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轮作土壤(0~15 cm耕作层土壤),利用超声波分散-湿筛分法对烘干土样进行颗粒分级,分析土壤各粒级及其碳、氮的分布特征,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CO2条件下稻/麦轮作3年后,土壤颗粒组成较对照发生了改变,>53 μm粒级的质量分数减小27%(p<0.05),约占土壤总质量20%;53~25 μm粒级的质量分数增大35%(p<0.05),约占土壤总质量25%;<25 μm无明显变化,约占土壤总质量55%,三种粒级之间质量分数呈显著差异(p<0.05).FACE条件下,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碳质量分数在两个氮水平下平均为:>53 μm(30.60 g·kg^-1),<25 μm(13.08 g·kg^-1),25~53 μm(12.85 g·kg^-1,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42 g·kg^-1,1.33 g·kg^-1,1.12 g·kg^-1.>53 μm粒级的土壤颗粒碳、氮质量分数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粒级(p<0.001).FACE条件下土壤总碳、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6.2%和6.7%.从各粒级土壤颗粒碳、氮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新增碳、氮主要进入>53 μm粒级中,表明该粒级土壤颗粒对土壤碳氮循环(转化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CO2条件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将成为大气CO2的汇,这将为预测我国未来农田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潘红丽谢祖彬朱建国刘钢张雅丽蔡祖聪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土壤粒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