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90010)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9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荣张武昌肖天毕洪生孙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洋浮游动物粪便通量被引量:8
- 2001年
- 海洋浮游动物粪便颗粒的沉降被认为是碳从海洋表层向海底输送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研究碳通量和水层—底栖耦合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有关浮游动物粪便的形态、产生率、分解速度和沉降速度的研究 ,以及近年来沉积物捕捉器样品的研究。虽然通过粪便产生率和沉降速度估计出的粪便通量很大 ,但是沉积物中粪便颗粒造成的碳通量所占比例不大。因此 ,对其它沉积途径的研究不容忽视。
- 张武昌张芳王克
- 关键词:浮游动物粪便碳通量桡足类产出率
-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28
- 2001年
- 综述了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研究的历史沿革 ,微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丰度和生物量 。
- 张武昌肖天王荣
-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
- 海洋浮游细菌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45
- 2001年
- 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深入研究而得到了充分肯定。以浮游细菌为核心的微食物环研究的开展 ,也显示出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主食物链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在贫营养的大洋生态系统中。在不同水层和特殊环境中对海洋浮游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研究潜力巨大。就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 肖天
- 关键词:浮游细菌微食物环生态系统
- 渤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种群垂直移动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被引量:10
- 2001年
-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率很小时 ,昼夜的垂直移动能使其获得最优的生态适合度。水流的增加或方向的改变会使其在底层的停留时间增加。在小拟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随着水流的增加及其随之而来的损失率增高 。
- 韩希福王荣王军萍
-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生态适应性海洋生态
-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被引量:39
- 2001年
- 综述了国际上研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的方法 ,并重点介绍了稀释法的理论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方法得出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的估计表明 。
- 张武昌王荣
-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初级生产力
- 植食性浮游桡足类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02年
- 由于浮游动物在调节海洋生物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摄食生态学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主要类群——桡足类对浮游植物摄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影响植食性桡足类摄食强度的主要因素 ,饵料对于桡足类种群变动的影响 ;现场测定桡足类摄食率的方法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 李超伦王克
- 关键词:摄食生态学浮游动物
-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 Ⅱ.桡足类数量分布及变动被引量:52
- 2001年
-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样品分析渤海浮游动物 ,尤其是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动特点。结果表明 ,渤海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为 384 1 ind/ m3,最大 33756ind/ m3,最小 6.5ind/ m3。其中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 34 1 3ind/ m3,是数量的主要构成者。渤海浮游动物主要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 ,此外春、秋两季各自有一个小的高峰。春季峰主要是由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的大量繁殖造成 ,秋季峰主要是由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构成 ,夏季峰是由于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等多种桡足类和一些幼虫大量繁殖造成。渤海浮游动物季节演替比较明显 ,双毛纺锤水蚤、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mcmmurrichi)和中华哲水蚤 ( Calanussinicus)是春季的优势种 ;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 ( Corycaeusaffini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是夏季的优势种 ;拟长腹剑水蚤、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uchaeta)等是秋季的优势种。数量的水平分布同温度的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同盐度趋势相反。
- 毕洪生孙松高尚武张光涛
- 关键词:浮游动物桡足类丰度
-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Ⅲ.部分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被引量:31
- 2001年
-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中网浮游动物标本 ,分析渤海水母类、枝角类、糠虾、毛虾和幼虫等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水母类以近岸低盐种为主 ,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冬季出现的种类较少 ,优势种为八斑芮氏水母 ;夏季种类较多 ,优势种为半球杯水母和嵊山多胃水母等。鸟喙尖头为近岸高温低盐种 ,主要出现在莱州湾 ,数量在 6月份达到最大值。箭虫是渤海主要肉食性种类之一 ,其数量高峰期出现在 9月份。长住囊虫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变化 ,第 1次数量高峰出现在 5月份 ,第 2次数量高峰出现在 8月份。该种大部分时间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渤海出现的糠虾有长额刺糠虾和漂浮囊糠虾 ,其中长额刺糠虾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在春、夏、秋各有一个数量高峰 ;漂浮囊糠虾在秋末数量明显增加。这两种糠虾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三叶针尾涟虫属于低温种类 ,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细长脚属夏季高温种 ,在 6、7月份数量较高。该种的分布受盐度影响比较大 ,主要出现在受黄海海流影响的高盐水域。数量较大的幼虫有桡足类的六肢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的幼体、双壳类幼体和腹足类幼体。其中桡足类六肢幼体和海稚虫科的幼体在 5月份出现较多 ,腹足类幼体在 6、7?
- 毕洪生孙松高尚武张光涛张芳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春季与秋季渤海蓝细菌(聚球蓝细菌属)的分布特点被引量:15
- 2002年
-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渤海中蓝细菌 (聚球蓝细菌属 Synechococcus)的分布特点。发现春季 (1 999年 4~ 5月 )蓝细菌生物量较低 (0 .86~ 0 .0 1 mg C/m3,平均 =0 .1 3 ) ,秋季 (1 998年 9~ 1 0月 )较高 (1 6.6~ 0 .3 7mg C/m3,平均 =3 .2 7)。秋季蓝细菌生物量的平均值 (3 .2 7)是春季的 (0 .1 3 ) 2 5倍。虽然不同水层蓝细菌的生物量与水温分布相反 ,但水温仍是影响蓝细菌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春秋季蓝细菌生物量垂直变化都是 1 0 m层 >表层 >底层。蓝细菌生物量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 (CB/PB) ,秋季是 0 .3 99~ 0 .0 0 3 (平均 0 .0 64) ,春季是 0 .0 47~ 0 .0 0 0 (平均 0 .0 0 3 ) ,两季相差达2 1倍 (平均值 )。小型浮游生物是渤海蓝细菌的主要捕食者 ,蓝细菌在渤海微食物环中有重要作用。
- 肖天王荣
- 关键词:秋季蓝细菌春季
-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质通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7
- 2002年
-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溶解态生源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以及海流、海浪及潮波与海底地形地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使得该通量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年来提出的各种计算该类通量的物理模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结合在中国黄、东海等陆架浅海水层—底栖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需要 。
- 吴增茂张新玲刘素美万小芳
- 关键词: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