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124)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4H指数:5
- 相关作者:罗立强储彬彬曾远袁静伯英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位分析蚯蚓中K,Ca,Cu,Zn和Pb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存储机制,使用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μ-SRXRF)研究了K,Ca,Cu,Zn和Pb元素在生长于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附近菜园土壤的蚯蚓体内的分布特征,发现Pb主要富集在蚯蚓后部消化道周围的区域,Zn,Cu在蚯蚓后部的分布规律与Pb类似,推测后部消化道周围区域的分布是蚯蚓为了阻断毒性重金属元素威胁而特有的富集和存储方式。5种元素的相关性表明,Pb和Zn相关性最高,存储方式最为相似,Pb与K和Ca在蚯蚓后部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毒性元素Pb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存储过程可能伴随着其它元素的吸收。本研究表明,μ-SRXRF在原位微区分析蚯蚓样品的元素空间分布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而进一步开展土壤及蚯蚓中Pb的形态研究,是研究重金属胁迫下蚯蚓解毒机制的重要前提。
- 袁静罗立强
- 关键词:蚯蚓铅
-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42
- 2010年
-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露天采矿区、菜地和风景区栖霞寺。露天采矿区和菜地土壤采用梅花布点采样方式,栖霞寺由于属于山地,采用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矿区和栖霞寺林区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对菜地土壤采用二级标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菜园和栖霞寺土壤中铅、砷、镉和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其部分土壤中存在铜的轻度污染,而未受铬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均大于3,属于重度污染;污染严重区集中在选矿厂、矿口和坑道排风井口等周围,并且污染程度随着远离矿区而逐渐减小。
- 储彬彬罗立强
- 关键词:铅锌矿土壤重金属污染
- 国际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沿——国际地球化学大会Goldschmidt 2011印象
- 2012年
- 对国际地球化学大会Goldschmidt 2011的基本情况、5个大会主题报告和23个分会报告作了较详细介绍与评述。这5个大会主题报告是:地幔中的挥发组分对板内岩浆作用的影响,地球深部挥发组分的循环:从远古到现代,利用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末次冰川消退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外星大气:一个由热到可居住的世界,深海中的微生物群落与甲烷氧化作用。23个分会报告包括:宇宙化学,行星形成;早期地球:从地核到大气;地球深部动力学及其演化;从地幔至地壳:洋脊与板内岩浆活动;大陆壳的形成及演化;循环:俯冲,地幔楔与弧火山作用;地球环境演化;从纳米到大陆尺度界面与界面过程;火山与自然灾害地球化学;地球资源:能源;地球资源:矿;气候变化;大气气溶胶的源、汇及影响;风化、气候、构造与地表过程;海洋大气:过去与现在;人类活动产生的地球化学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从微生物到宏观与循环;分析技术前沿;计算地球化学前沿;矿物学与矿物物理学前沿;水文地球化学与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一般主题;特别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国际地球化学目前的研究现状、热点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了专题评述。
- 罗立强
- 关键词: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
- 原位活体骨铅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报道了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在中国本土获得的普通人群原位人体活体骨铅数据,发表了中国大陆普通居民的胫骨和根骨活体骨铅浓度及其研究结果。采用Pb的K系谱线进行了原位活体分析人胫骨和根骨骨铅含量。普通人群样本中所测骨铅含量加权平均值在0.4~22.7μg.(g骨矿物质)-1之间,不确定度在7.0~12.5μg.(g骨矿物质)-1之间,平均最小检出限20.3μg.(g骨矿物质)-1。在污染调查区居民中发现骨铅最高可达73.9μg.(g骨矿物质)-1。
- 罗立强许涛储彬彬孙建伶Egden LChettle D王晓芳伯英刘颖王淑贤唐力君李迎春
- 关键词:骨铅X射线荧光
- 基于SRXRF和XANES研究Pb对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及其分布和形态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以受不同浓度Pb胁迫下的玉米种子萌芽试验为基础,结合SRXRF研究Pb对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和Pb在玉米种子的微区分布特征,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技术(XANES)对萌芽玉米种子不同部位中Pb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藉以了解种子对Pb的吸收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根芽伸长量随培养溶液中Pb(NO3)2浓度增加而降低。种子发芽率、平均芽长、平均根长与暴露Pb浓度间的方差分析P-value分别为2.0×10!3,1.4×10!4和2.39×10!8,均小于0.01,为极显著差异,说明Pb胁迫对种子萌芽和根芽生长造成了极显著影响,且对根长抑制作用更大。SRXRF分析结果表明,种皮和胚结构是玉米种子富集Pb的主要部位,Pb富集在胚结构中将抑制种子萌芽。各种子样品的Pb-LⅢ(13035 eV)边XANES谱图相同,为同一种Pb形态,拟合结果显示其含74.3%的氯化磷酸铅和24.2%硬脂酸铅,说明Pb主要以氯化磷酸铅的形式沉积于玉米体内,并有少部分以与羧基结合的有机铅形式存在。
- 孙建伶罗立强
- 关键词:玉米化学形态
-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铅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1
- 2012年
-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已开采50余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污染来源和污染传播方式,采集了该地水、土、植物、大气沉降、燃油灰尘、矿石、人血和生物等多种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且污染随着靠近矿区而逐渐加重,重金属元素Pb、As、Cd、Cu、Zn之间相关性明显,初步反映了污染与矿山有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大气沉降样品、大部分植物样品、部分土壤和部分生物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证实了污染源为矿山。另外,大气沉降与植物样品铅含量高且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反映了大气沉降是污染传播方式之一。
- 储彬彬罗立强王晓芳刘颖伯英
- 关键词:铅锌矿铅同位素
- 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和吸收谱技术在大气、土壤和动植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Synchrotron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μ-SXRF)能够对物质进行元素分布分析和微区原位测定,具有高灵敏度、低检出限的特点。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技术(X-ray absorption fine spectroscopy,XAFS)能够提供原子周围的配位环境和化学形态,适用于进行元素形态分析。大气飘尘、土壤和动植物等是环境中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获取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元素分布和形态,以及准确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对研究这些元素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发展,同步辐射微区分析技术在此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回顾了近几年μ-SRXRF和XAFS技术在大气飘尘、土壤、植物和蚯蚓中元素的分布与形态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对目前应用于此领域遇到的一些挑战进行了概括,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 袁静罗立强
- 关键词:土壤动植物
- 铅锌矿区浮萍中铅的XANES形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已开采50多年,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地环境中铅含量较高,但铅的迁移和毒性机理不明。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铅锌矿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借助ICP-MS铅含量分析和Pb-LⅢ边XANES形态分析技术,在该污染区发现了耐受并富集重金属的浮萍样品,浮萍中铅的含量为39.4mg.kg-1。XANES分析和形态拟合结果显示其含硬脂酸铅65%和硫化铅36.9%,从而揭示浮萍样品中铅以含硫的有机酸铅形式存在。
- 储彬彬罗立强许涛袁静孙建伶曾远马艳红易杉
- 关键词:铅锌矿浮萍铅XANES
- 微束X射线荧光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分析云南某铅锌矿区苔藓中铅的分布和形态被引量:5
- 2017年
- 苔藓对重金属胁迫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一定的积累能力。本研究采集并测定了铅锌矿区苔藓和苔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micro-XRF)测定了苔藓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采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XANES)分析了苔藓中Pb的元素形态。研究表明,矿区苔藓具有较强的Pb、Zn、Cd、As积累能力,Pb和Zn最高含量可达1.06和1.23 mg/g,Cd和As最高含量可达30.5和13.2μg/g。苔藓地上部(尤其是新生组织)是苔藓吸收并积累重金属的主要部位;矿区采集的小灰藓和匍枝青藓中部分金属元素分布规律不同,反应了不同苔藓种属对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耐受机制的差异。XANES结果显示,Pb在小灰藓中主要以Pb_3(PO_4)_2形态存在(约78%),表明生成Pb_3(PO_4)_2沉淀可能是苔藓对Pb的耐受机制之一。
- 宋玉芳沈亚婷
- 关键词:苔藓铅锌矿铅植物修复
- 紫花苜蓿对铜的吸收、积累和耐受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法(In-situ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μ-XRF)和分步提取技术,研究了苜蓿幼苗中Cu原位微区分布特征及其根茎叶中Cu的不同结合形态。结果表明,苜蓿根部富集Cu浓度高达12.06 mg/g,是茎的8倍,叶的4.9倍。微区分布结果表明,过量Cu暴露下的苜蓿根部是富集Cu的主要部位,且在根茎交界处存在Cu的阻隔屏障,以减轻过量Cu对地上部分的毒害作用。过量Cu(大于50μmol/L时)还抑制了苜蓿对Zn和Ca的向上吸收,增强了苜蓿对Fe的吸收,但对K和Mn的吸收影响不明显。亚细胞分步提取结果表明,根细胞中主要通过形成难溶的残渣态(41%)和细胞壁螯合态(20%)实现对过量Cu的固定;而在茎中则以疏水蛋白质结合态、细胞壁结合态、残渣态、水溶态等4种形式存在,以进一步减少过量Cu向叶中输送;在叶中,进入叶细胞的过量Cu主要以液泡区隔和难溶残渣态形式存在,以实现对Cu的耐受和解毒。
- 张丽萍张丽萍
- 关键词:紫花苜蓿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