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JL004)

作品数:9 被引量:871H指数:7
相关作者:汪伟艾春荣刘玉飞彭冬冬郭新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浙商银行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人口老龄化
  • 2篇居民消费
  • 2篇老龄化
  • 2篇份额
  • 2篇产业结构
  • 1篇大行
  • 1篇低消费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 1篇新活动
  • 1篇演进
  • 1篇永续盘存法
  • 1篇折旧率
  • 1篇中国储蓄率
  • 1篇融资
  • 1篇融资约束
  • 1篇市场份额
  • 1篇收入份额
  • 1篇体制机制障碍
  • 1篇投入产出表

机构

  • 9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商学院
  • 1篇浙商银行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作者

  • 8篇汪伟
  • 2篇艾春荣
  • 1篇干春晖
  • 1篇孙君
  • 1篇潘孝挺
  • 1篇王宇
  • 1篇郭新强
  • 1篇杜建军
  • 1篇彭冬冬
  • 1篇刘玉飞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储蓄率的动态演化被引量:141
2015年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不降反升,而且过去30多年区域储蓄率的变化与其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度一致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差异,这些都与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提出的老年人口负担理论不符。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寿命与负担效应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分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由寿命延长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既能解释中国储蓄率在时间上的上升趋势也能解释区域间的梯度差异,而老龄人口负担上升并没有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负效应,也对储蓄率在时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均没有解释力。运用实证模型的结果,本文还对2015~2050年中国区域储蓄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寿命延长带来的正效应会相对减弱而老年负担效应会增强,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净效应发生正负转换。在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和中部储蓄率从2015年开始快速下降,西部储蓄率到2030年左右也会迎来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点,最终各区域间储蓄率的梯度差异会缩小并发生反转。
汪伟艾春荣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国民储蓄率
住房财富价值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来自CFPS(2014)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7
2018年
从理论上探讨了住房价值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与机制,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基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住房价值对居民家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存在挤出效应,即住房价值并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且这种负面效应在有房贷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强烈。进一步考察发现:就城乡差异来看,住房价值对消费结构的负面效应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就房产数量来看,除现有住房外还有2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其住房价值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负面影响要更小;就收入水平而言,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家庭买房后受到的财富约束越来越小,对消费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也逐步降低;就住房类型来看,从单元房、平房、小楼房到别墅,住房价值对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大。
刘玉飞周颖洁杨政宇
关键词:住房价值消费结构居民消费
金融要素扭曲与企业创新活动被引量:58
2015年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数据,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作为金融要素市场化的代理指标,分析了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具有异质性,相比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受金融要素扭曲的抑制作用更大。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金融要素扭曲的敏感性要高于大型企业,在过程创新中,金融要素扭曲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但在产品创新中,金融要素的扭曲对大型企业的影响更强。本文为金融要素扭曲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这一论点,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微观证据。因此,全面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汪伟潘孝挺
产业结构演进的需求动因分析——基于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理解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机理和变换的动因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重点从最终需求视角深入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1992-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及其背后动因。研究发现,逐步扩大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对工业结构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调节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文章根据部门的主要需求成因把产业分成"居民消费驱动型"、"资本驱动型"、"出口驱动型"以及"政府支出驱动型"四类,并发现"居民消费驱动型"和"出口驱动型"产业发展有利于结构升级。1992-2007年,需求结构与产出结构偏离度呈现增加势头,而到2010年形势好转,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偏离度开始缩小,这与居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有关。发挥消费需求的产业升级导向作用,应当成为未来政策的重点。
王宇干春晖汪伟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
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被引量:501
2015年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人口老龄化引起产业结构转变的理论机制,通过构建多维产业升级指标并运用中国1993—2013年的分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不仅促进了中国第一、二、三产业间结构的优化,还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内部技术结构的优化。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倒逼"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净效应为正。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表现较强,而东部地区较弱。以上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对立的,中国应当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并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诱发作用,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汪伟刘玉飞彭冬冬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
我国藏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思考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系统地考察了藏族农村劳动动力转移意愿的决定因素,深入探讨了民族异质性和藏族农村劳动力个人特征对藏族农村劳动动力转移地区的影响。运用Probit模型、多元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计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独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是阻碍藏族农牧民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藏族影响也有差异;独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使得整体上藏族农村外出劳动力更愿意到藏区和藏区之外本省省会成都或西宁务工,而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很少;另外,不同类型的藏族其转移地区也有较大区别。
杜建军孙君汪伟
关键词:藏族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被引量:5
2016年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需求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机遇与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可行政策。认为国家政策的空前重视、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引致的"银发经济"构成了中国未来扩大消费需求的四大有利因素;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财政、税收、投融资体制、利率管制、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转轨遗留的历史欠账以及其他体制机制问题也构成了扩大消费需求的多重障碍。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可以通过收入、就业、财政、税收、产业与人口政策的改革与调整,破除阻碍消费需求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利用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变带来的机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汪伟
关键词:经济转型体制机制障碍
折旧率不同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资本存量是宏观经济分析与统计研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折旧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资本存量的估算结果。李宾首次对此展开系统研究,但由于李宾前后两个时间段采用的折旧率不一致,因此估算结果存在偏差。在对资本存量估算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估算了中国1978—2014年的资本存量,研究了折旧率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发现折旧率相差1个百分点,25年之后资本存量大约相差5.4个百分点,5%折旧率与10%折旧率的估算结果相差20%,以往的学者可能高估了折旧率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
姜振茂汪伟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折旧率
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被引量:146
2013年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信贷融资约束、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率同步下降的中国经济特征事实,本文从企业的异质性及其面临的金融环境差异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和中小(民营)两类企业,而后者受到借贷约束与投资扭曲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校验模型现实解释能力的基础上对上述特征事实进行传导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理论与实证揭示了如下现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收紧。为了应对融资困境,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被迫通过利润留成方式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减少了对居民部门的利润分配,降低了家庭劳动收入的份额。与之相对,国有银行主导的体制内金融支持不仅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通过政府信贷指导等方式约束了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面对家庭收入份额的减少,理性消费者选择抑制消费,从而解释了居民消费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这一现象。
汪伟郭新强艾春荣
关键词: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居民消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