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3029)
- 作品数:8 被引量:94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燊胡瑞忠齐有强冯彩霞冯光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其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成分分析技术,因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含量范围宽、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生物、环境和半导体电子工业等领域以及各类分析化学研究实验室[1].……
- 冯彩霞李国会樊守忠潘宴山范辉
-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仪地质学
- 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其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 <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成分分析技术,因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含量范围宽、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生物、环境和半导体电子工业等领域以及各类分析化学研究实验室。在地学...
- 冯彩霞李国会樊守忠潘宴山范辉
-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仪地质学
- 文献传递
- 渔塘坝富硒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硅、氧、碳和硫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1
- 2009年
-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硅质岩层位中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4.19‰~0.52‰。综合研究表明,渔塘坝硅质岩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成岩温度为45℃,形成于半封闭的浅海至滨浅海(滞留的盆地)缺氧沉积环境。
- 冯彩霞刘家军刘燊胡瑞忠池国祥
- 关键词:硅质岩沉积环境
-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的分布及研究意义被引量:18
- 2010年
- 围绕岩石圈破坏和减薄这个主题,华北克拉通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分布广泛,然而对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系统总结,在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研究现状、分布和意义进行了汇总和讨论。随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基性岩墙群定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 刘燊胡瑞忠冯光英杨毓红冯彩霞齐有强王涛
- 关键词:基性岩墙群中生代
- 河北下堡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性质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河北后城基性岩墙进行系统研究,SiO2=47.07%--50.28%,(Na2O+K2O)在2.83%-3.75%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4.40--4.86)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b、Th和U等)富集现象,亏损高场强元素№和T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墙产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经过了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对La/Sm、Ta/La、Nb/La的分析表明,本区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不明显,岩墙的源区与深俯冲作用引起的地幔交代作用有关。通过对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比值的研究证明,基性岩墙源区为过渡型地幔源区,岩墙的母岩浆来自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地幔,主要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熔融程度在10%-20%之间。岩浆的起源深度在75km左右。
- 杨毓红刘燊胡瑞忠冯彩霞冯光英齐有强杨朝贵唐亮
- 关键词:基性岩墙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源区
-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中生代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 2008年
-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发育的基性脉岩以辉绿岩为主,SiO2质量分数为46.88%~53.69%,从西段至中段总体显示亚碱性至碱性的变化规律。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元素总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即呈中段(广丰)—中西段交接部(余江、东乡)—西段(永丰、峡江)的递减趋势。西段永丰地区有明显的负Eu异常。Sr、Nd同位素变化比较大((87Sr/86Sr)i为0.704 635~0.708 769,(143Nd/144Nd)i为0.512 173~0.512 758,εNd(t)为-6.8^+5.6),暗示其源区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具体表现为中西段结合部(东乡、余江)及西段(峡江)为亏损地幔,而西段(永丰)和中段(广丰)为偏向EMⅡ型富集地幔来源。基性脉岩总体表现为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段(永丰)受到较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下产生的弧后拉张作用以及造成的构造带重新活化作用对基性脉岩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区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与流体对岩浆源区交代程度的不同有关。
-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戚华文冯彩霞
- 关键词:赣杭构造带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 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综述被引量:30
- 2008年
- 本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进展,集中在混合作用的验证及地幔物质参与对混合作用的影响。从能量、物质运移的角度认识岩浆混合作用,以揭示上地幔、地壳的信息,并为认识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提供约束。综合归纳了岩浆混合作用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混合作用发生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已有理论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值模拟,合理解释岩脉的不混合特征。作为壳-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阐述了岩浆混合与底侵作用的关系,并介绍了常见的岩浆混合作用岩石成因模型。最后说明了岩浆混合作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田建吉
-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壳幔相互作用底侵作用
- 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被引量:12
- 2009年
- 苏鲁遣山带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71.3%-74.5%,以富碱(Na2O+K2O为8.66%-9.60%)、高钾(K20为4.95%-5.89%)、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的负铕异常(3Eu=0.51-0.61)、较高的Ga/Al(×10^4)比值(2.85-3.41)和Zr+Nb+Ce+Y值(384-714)×10^-6、富集Rb、Th、K、La、Nd、Hf、Zr和Pb以及亏损Ba、Ta、P和Ti为特征。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所研究花岗岩为过铝质(A/KNC为1.90-2.17)A型花岗岩,为华北板块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成岩过程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浆的结晶温度大致为876-961℃。
- 王涛刘燊胡瑞忠冯彩霞齐有强冯光英王长华
- 关键词: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岩石圈地幔苏鲁造山带
-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晚中生代基性脉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 2007年
- 幔源基性脉岩及其分异产物是区域性地壳拉张作用下的产物,对研究伸展背景下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及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Hall,1987).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并伴随大规模成矿作用,尤以华南铀成矿作用最为典型(胡瑞忠等,2007)是研究岩石圈伸展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的最理想地区之一.……
- 齐有强胡瑞忠戚华文刘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