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01B)

作品数:5 被引量:146H指数:5
相关作者:何舜平彭作刚赵凯杨公社张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鱼类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1篇多变量
  • 1篇形态分析
  • 1篇遗传分化
  • 1篇青海湖裸鲤
  • 1篇群体遗传结构
  • 1篇种群演化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鲇形目
  • 1篇鲿科
  • 1篇物种
  • 1篇物种有效性
  • 1篇系统地理学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系统学
  • 1篇鳞科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5篇何舜平
  • 3篇彭作刚
  • 2篇杨公社
  • 2篇赵凯
  • 1篇丁言伟
  • 1篇张训蒲
  • 1篇张燕
  • 1篇刘彩霞
  • 1篇李俊兵
  • 1篇陈宜瑜
  • 1篇张鹗
  • 1篇段子渊

传媒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裸裂尻鱼群体遗传结构和Cyt b序列变异被引量:31
2006年
测定了来自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托索湖的裸裂尻鱼共16个个体的Cytb基因全序列(1141bp),探讨了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用MEGA2.1软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以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极边扁咽齿鱼为外类群,用PAUP*4.0b10程序构建了单倍型NJ树;用Arlequin Ver.2000程序计算了群体间遗传变异值(Fst)和Nm值以及群体分化概率值。结果显示,来自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没有形成单系群,Fst=0.204(P<0.05),Nm=1.95。初步判断,黄河和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未显著分化,支持将柴达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essleri)归并入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形态学结果。两种群核苷酸多样度(π)分别为0.0012和0.0026,表现为较低水平。根据校正的分子钟推测,黄河和托索湖裸裂尻鱼群体分歧时间为距今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末期,结合地理分布的资料和古地质事件,对黄河裸裂尻鱼群体分布水系间的历史联系进行了分析。
赵凯杨公社李俊兵何舜平
关键词:CYT
青海湖裸鲤的起源和花斑裸鲤的种群演化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分析,探讨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起源关系及其进化模式.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3个mtDNA谱系的划分.形态上具有高鳃耙变异的个体未形成特有的进化枝,证明了第一鳃弓外鳃耙变异并不具有系统发育意义.对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进化枝扩散模式的网络分析表明,黄河独有的单倍型A1是一个创立者单倍型,全部青海湖裸鲤的样品来自于它的辐射,而青海湖裸鲤可能仅仅起源于黄河花斑裸鲤两个主要支系中的一个.Fs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暗示了青海湖裸鲤和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青海湖裸鲤谱系多样化发生在大约0.2734Ma前,并且在约0.0658Ma前发生了一次局部的种群扩张,而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可能在约0.0693Ma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瓶颈效应”.我们还发现种群扩张存在于主要由青海湖裸鲤组成的亚枝A1和由黄河花斑裸鲤独有的亚枝A21中,估算的最近共同祖先年龄(TMRCA)分别为(0.2308±0.01)Ma和(0.1319±0.015)Ma,这一估算与青海湖和黄河分离的“共和运动”地质年代大致相符.这些结果说明了晚更新世末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青海湖、黄河和柴达木盆地鱼类多样性演化及其生物地理学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
赵凯段子渊杨公社彭作刚何舜平陈宜瑜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CYTB系统地理学
黄颡鱼属两种鱼类的线粒体ND4基因序列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以东亚特有种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这两种鱼类的部分线粒体DNA DN4基因及其3′端的tRNA基因碱基共约772个,用MEGA2.1软件分析了此片段序列,采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以科属的大鳍(Hemibagrus macropterus)为外类群,用邻接法构建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分子系统树。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长须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在0.000—0.003之间,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99—0.108之间,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为两个有效物种。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遗传变异很小,除黑龙江种群外,其他水系的光泽黄颡鱼在分子系统树没有能够按水系区分开来,可能的原因为:(1)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东亚科鱼类的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可能较小;(3)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已影响到光泽黄颡鱼的种群遗传结构。
丁言伟彭作刚张训蒲何舜平
关键词:鲿科线粒体DNAND4基因遗传分化
长臀属鱼类多变量形态分析及物种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诸水系的长臀属3种鱼类,共66尾个体的 43个测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臀属鱼类不能在形态上进行区别。作者认为长臀属鱼类 只存在一个有效种。
刘彩霞彭作刚何舜平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物种有效性
中国鲿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79
2003年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科鱼类代表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 ,对控制区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选用粒鲇科的中华粒鲇 ,科的三线纹胸作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 (MP)和邻接法 (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科鱼类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 ,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圆尾拟应该放入属里。
张燕张鹗何舜平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鳞科鲇形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