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38)

作品数:104 被引量:1,842H指数:27
相关作者:张勃戴声佩张调风赵一飞张建香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21篇农业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植被
  • 16篇干旱
  • 15篇流域
  • 15篇降水
  • 15篇河流域
  • 14篇黄土高原
  • 13篇NDVI
  • 12篇植被覆盖
  • 12篇气候
  • 8篇气温
  • 8篇气象
  • 8篇黑河流域
  • 7篇蒸散
  • 7篇蒸散量
  • 7篇时空变化特征
  • 7篇土地利用
  • 7篇气象干旱
  • 6篇遥感
  • 6篇生态
  • 6篇气候因子

机构

  • 9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2篇忻州师范学院
  • 6篇陇东学院
  • 5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中国气象局兰...
  • 3篇西北区域气候...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8篇张勃
  • 21篇戴声佩
  • 18篇张调风
  • 17篇赵一飞
  • 14篇张建香
  • 12篇尹海霞
  • 12篇何旭强
  • 12篇安美玲
  • 12篇刘秀丽
  • 12篇马中华
  • 11篇王东
  • 11篇王亚敏
  • 10篇郭玲霞
  • 10篇孙力炜
  • 10篇王兴梅
  • 10篇李小亚
  • 9篇周丹
  • 9篇王海军
  • 8篇杨尚武
  • 7篇张亚宁

传媒

  • 12篇资源科学
  • 10篇生态学杂志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冰川冻土
  • 5篇干旱区研究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中国沙漠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生态经济
  • 3篇资源环境与发...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遥感信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9篇2014
  • 22篇2013
  • 21篇2012
  • 22篇2011
  • 14篇2010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1年秦巴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1961—2011年秦巴山区及其周边36个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应用百分位阈值定义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orlet小波周期和小波方差分析,通过区域划分探讨秦巴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表明:秦巴山区极端降水阈值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极端降水发生频数与年均降水日数分布情况相似,自东向西依次增大;年均降水量、年均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中部值最高,而西部地区的极端降水比重最高,达到44%。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数受降水日数多少的制约,受地形影响更加显著。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数在东部、中部和全区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为不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个明显的峰值,90年代中后期上升幅度较大,而西部地区变化幅度最小。通过Morlet小波和小波方差分析得出,整个秦巴山地区的准周期相似,在32a左右振荡最强,为第1准周期,还有12a和17a的第2准周期。此外,秦巴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可能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
杨波张勃安美玲张调风
关键词:秦巴山地极端降水MORLET小波分析
石羊河流域近50年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选取石羊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近50 a的年、月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直线拟合,分析了年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对最高最低气温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分析了时间序列变化的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近50 a来石羊河流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所有的季节都是增高的,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且冬季最高最低气温增温最强,年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和变化幅度明显,升温率分别为0.53℃/10 a和0.199℃/10 a;最高气温以25 a,20 a周期为主周期,最低气温具有一致性,年和季节都以25 a周期为显著,春季和冬季的最高最低气温主周期都是25 a,夏季的最高最低气温主周期都是20 a;年最高气温没有检测到显著的突变性,而年最低气温在1984年发生了突变,春季和冬季的最高气温分别在2003年和1986年发生突变,春季和夏季的最低气温都在2001年发生突变,秋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的突变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
王兴梅张勃王海军康淑媛杨明金李丹张凯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小波分析
1971年至2010年陇东地区霜冻与积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本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年-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地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无霜期及≥0℃、≥10℃和<0℃积温与持续日数等进行定量化分析,并阐述其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分别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终霜日则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霜日偏早,终霜日偏晚,无霜期较短,自90年代以来呈反向变化;大部分地区初霜日后推,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镇原、崇信等地;初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年分别在1986年、1987年和1984年,终霜日无明显突变年。本区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积温年均最大值与年均最晚初霜日、最早终霜日和最长无霜期都位于陇东南部地区;积温年均最小值与年均最早初霜日、最晚终霜日和最短无霜期则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地区。
王媛媛张勃
关键词:无霜期积温
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迁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并根据黄土地层,分区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带、中部黄土丘陵地带、南部黄土高原残原地带的地理环境变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中腹地带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气候旋回和次一级的气候波动,环境经历了沙漠的南侵和退缩、消失和复活,草原和森林的交替,动物群的南迁和北移。
张多勇张勃张耀宗张建香刘艳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环境变迁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反演雪深的时间序列分析我国积雪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1978-2005年逐日中国积雪深度数据集,分析了我国积雪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趋势线分析方法和均方根差模拟了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异常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青藏高原西部和南部、新疆北部和东北山区为我国积雪空间分布四大高值区.近28 a来,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青藏高原明显增加和明显减少趋势并存,90年代整体明显增加,2000-2005年整体基本不变.青藏高原中东部、新疆北部以及东北山区为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而青藏高原西部则为积雪日数异常变化敏感区.
戴声佩张勃程峰王海军王鹏
关键词:积雪被动微波遥感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以晋西北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秀丽张勃
关键词:人口分布区域经济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气象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和强度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日数。分析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四季中,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冬季频率最低;极小值都在乌鞘岭,极大值略有不同:春、夏、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极大值在民勤,秋季极大值在武威。(2)石羊河流域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22 a、11a,冬季最少只有4 a。(3)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夏季多冬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4)干旱发生成因除了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张调风张勃王有恒刘秀丽安美玲张建香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基于SPEI陇东地区近50a干旱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甘肃陇东地区50a平均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功率谱分析、新的干旱监测指标SPEI分析了陇东地区近50a来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陇东地区的干旱化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1990S以来干旱趋势显著。持续干旱事件次数增多和持续干旱累积时间变长,以春夏连旱、伏秋连旱发生的次数增多为显著特征。干旱发生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不一致,随着时间尺度的变长,干旱出现的周期也在变长。干旱发生频率不断增强,尤其是在1990S以来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近50a来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在环县西北部和六盘山以西静宁,从年代际变化来分析,发生的干旱高频区向中南部和东部转移。通过对比分析和历史资料比对发现SPEI在陇东地区有很好的适用性。
张耀宗张勃任培贵王东赵一飞杨尚武
关键词:气象干旱
甘肃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与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及各地区2001-2008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的承载状态自2003年以后处于富余状态,自然资源成为甘肃省主要承载资源;甘肃省超载最严重的是临夏,其次是陇南,然后依次是天水、甘南、定西、武威。省会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的承载力都属于富余状态,张掖、平凉和庆阳除了极个别年份超载,大多数的承载力也都属于富余状态。
李丽娟张勃
关键词: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1
2010年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1982-2006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近2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NDVI显著增加;青海南部地区、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区、甘肃部分地区,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植被NDVI下降。从不同植被类型看: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均NDVI都在提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整体上都呈弱的正相关。但与其年内变化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月均温量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当月降水量在0~100mm期间,植被NDVI随降水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植被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
关键词:NDVI植被气候因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