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2-41)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俊杨武云魏会廷王琴胡晓蓉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南麦区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筛选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试验研究了137份西南麦区(含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发芽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53.11±27.05)%,变异系数为50.94%,由K-均值聚类法共分为5类;地方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最强,人工合成小麦次之,育成品种(系)较差。筛选出了15份高抗穗发芽材料,其中小白花、黄县大粒为新筛选出的两份白粒高抗穗发芽地方品种。
- 刘爽李俊王琴朱欣果刘磊胡晓蓉万洪深杨武云秦文
- 关键词:小麦抗穗发芽
- 禾谷缢管蚜侵染量及危害历期对小麦旗叶SPAD及千粒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禾谷缢管蚜是西南麦区的第一大害虫。在小麦抽穗期采用大田罩网接蚜方式,研究了禾谷缢管蚜不同侵染量和危害历期对旗叶SPAD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μ2头/茎的初始蚜量,从抽穗期侵染至乳熟期,旗叶SPAD值降幅较对照处理增加41.2%,千粒重降低15.8%,随着初始蚜量的增加,旗叶SPAD值和千粒重降幅增大。在起始蚜量5头/茎条件下,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蚜虫对旗叶危害增加,千粒重降幅增大,连续侵染14d时,千粒重降幅12.3%,侵染28~56d,千粒重降幅21.8%~48.0%。蚜虫防治时除考虑单茎蚜量外,还需考虑蚜虫繁殖速度,以确定蚜虫最佳防治时间。
- 魏会廷李俊汤永禄杨武云吴春李朝苏
-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小麦千粒重
- 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大面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被引量:1
- 2016年
- 2014~2015年,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在四川省30个小麦主产县(市)进行大面积示范,示范总面积6071万hm^2,最高单产687.6kg/667m^2,平均单产356.7kg/667m^2,比全市小麦增产30.4%。川麦104实打验收最高单产再创新高,在平原麦区最高单产687.6kg/667m^2、旱地套作麦最高单产450.9kg/667m^2。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大面积示范,增产显著,不仅提高了种田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而且使川麦104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辐射带动四川整个小麦产业发展。
- 李俊吕茂应万洪深杨武云汤永禄李朝苏
- 关键词:小麦增产
- 27份含D基因组山羊草属种在高产基因座Barc1183的多态性分析
- 2012年
- 具有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种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植物,携带丰富的优异基因,是改良现代小麦的重要遗传资源。SSR标记Barc1183是在川麦42遗传背景中发现的一个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高产基因座,位于4DL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基因座Barc1183及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Barc48,以川麦42和川农16为对照,对27份含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在Barc1183基因座,发现8种等位变异类型,其中6种等位变异类型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类型;而在Barc48基因座,发现5种等位变异类型,这5种等位变异均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等位变异类型。结合Barc1183和Barc48基因座结果分析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中均含有不同于川麦42、川农16的等位变异类型,没有一份与川麦42和川农16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材料。
- 王琴李俊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 关键词:山羊草属D基因组
- 不同种类药剂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禾谷缢管蚜是西南麦区蚜虫的优势种群,为提高对其防治效果,选择2种常用的化学农药(氰戊-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吡虫啉)和2种植物源农药(辣椒水、大蒜-洋葱-香葱水)分别在室内和田间开展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浸渍试验中,化学农药造成蚜虫全部死亡,植物源农药毒杀效果也较为理想(死亡率76.7%~86.7%)。田间试验的校正防效依次为:阿维菌素-吡虫啉>氰戊-氧化乐果>辣椒水>大蒜-洋葱-香葱水,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敏感性较高(校正防效90%以上),对氧化乐果有一定的抗性,对参试的植物源农药敏感性较差(校正防效40.5%~50.8%)。天气状况对药效试验结果影响明显。在对禾谷缢管蚜的防治中,应首选阿维菌素-吡虫啉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研制和配套技术研究。
- 魏会廷李俊汤永禄杨武云吴春李朝苏
-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植物源农药药效
- 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 魏会廷李俊汤永禄吴春向运佳李朝苏杨武云
- 关键词:小麦骨干亲本禾谷缢管蚜
-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中三联小穗性状控制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
- 2012年
-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是中国西藏地区一种独特的小麦地方品种,拥有特殊的三联小穗性状,超多的小穗数和小花数。分子定位控制三联小穗基因的基因座,发掘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本研究利用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衍生系TTSW-5与普通穗型小麦,间3和川麦55,分别构建F2群体,成熟后进行穗部性状的表型分析和SSR基因型鉴定。性状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三联小穗性状由两个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通过SSR标记鉴定来自TTSW-5/间3组合的F2群体,在2A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QTL,定位于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之间,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6.6cM,该QTL的LOD值为6.1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值为33.1%,初步命名为qTS2A-1。我们推测qTS2A-1可能是控制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主效QTL,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可能可用于三联小穗性状的辅助选择。
- 李俊王琴魏会廷胡晓蓉杨武云
- 关键词:地方小麦品种SSR标记小麦高产育种
- 太谷核不育小麦衍生材料川6415在其后代中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川6415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重要小麦育种基因资源,解析川6415在其衍生后代的遗传,对利用川641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617对SSR引物对川6415及其衍生品种(系)进行扫描,分析川6415在其一代、二代衍生品种(系)的遗传,结果表明,一代衍生品种川麦42继承了26.6%川6415的遗传物质;二代衍生品种(系)31区和R104更多的继承了川6415的遗传物质,分别为32.6%和37.2%。川麦42遗传背景中来源于川6415的SSR标记位点,在除3D、4D、7D外的18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在2A、2B和4B染色体上形成染色体区段。4B上川麦42遗传背景中源于川6415的染色体区段有利于增加穗数/m2;2B和7A上的川6415染色体区段有利于降低川麦42株高。因此,太谷核不育小麦衍生材料川6415可作为增加穗数/m2和降低株高的重要基因资源用于小麦高产育种。
- 李俊王琴魏会廷胡晓蓉蒲宗君杨武云
- 关键词:衍生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