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416)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苏靖吕楠金拓盛净王玉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因治疗的输送屏障及输送载体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基因治疗是将可具有治疗性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或获得性功能缺损疾病的治疗手段,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治疗方法。然而基因治疗面临着一系列临床应用障碍,其中缺乏理想的基因输送载体是首要问题。绝大多数基因治疗方案受困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输送手段,载体要达到目的地发挥作用,需要克服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物屏障,包括细胞外屏障和细胞内屏障。目前基因输送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其中病毒载体天然进化至可进入宿主细胞,具有输送效率高,靶向性好的特点,但存在长期安全性的缺点。非病毒载体主要包括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由于易于制备和无免疫原性、安全性好,被认为是更有潜力的输送载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基因治疗输送屏障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基因输送载体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 吕楠马柳青陈顺兰维华黄袭雯袁伟恩
- 关键词:基因治疗非病毒载体
- 以聚乙烯亚胺为骨架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大鼠肝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大鼠肝细胞系BRL-3A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方法 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分子量,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PEI-Bu/p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榆测PEI-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pDNA复合物在BRL-3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结果 GPC 测定分子量为Mw4289Da,多分散指数1.31,复合物的粒径为138-16lnm,Zeta电位为2.4-4.3mV,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大于1时 PEI-Bu 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的毒性小于PEI 25kDa (p〈0.01),PEI-Bu/p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效率,高于PEl25kDa (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 相当 (P〉0.05).结论 PEI-Bu对BRL-3A 细胞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肝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王玉强盛净袁丽粉吕楠段诗悦苏靖金拓陆平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细胞毒性转染效率
- 交联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构建及其转染COS-7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优化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的转染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PEI-Bu对COS-7的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DNA复合物在COS-7细胞的转染活性。结果:凝胶电泳表明PEI-Bu/DNA在质量比大于1时即具有复合DNA的能力,PEI-Bu的细胞毒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毒性小于PEI 25kDa,(P<0.05),PEI-Bu/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活性,高于PEI 25kDa(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相当(P>0.05)。结论:PEI-Bu在COS-7细胞中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活性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与商业化的PEI 25kDa比较),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王玉强臧怡蔡文玮陈谊金拓苏靖盛净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转染效率
- 一种白细胞介素-12缓释微球制备及体外表征
- 2015年
- 目的:开发一种白细胞介素-12(IL-12)长效缓释微球剂型。方法:采用水包油-油包固(S/O/W)法制备了白介素-12因子多糖微粒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LA)微球,研究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并且运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和免疫活性。结果: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12因子微球光滑圆整,体外缓释达45天,累积释放率近90%。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12因子微球,不仅具有有效地保护IL-12蛋白活性,同时实现长效缓释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IL-12缓释方案。
- 李晓鸣徐健雄赵笑天张向荣林清
- 关键词:白介素-12缓释微球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 一种白细胞介素-2缓释微球制备新方法及体外表征
- 2013年
- 目的:开发一种白细胞介素-2(IL-2)长效缓释微球剂型。方法:采用S/O/W法制备了白介素-2因子多糖微粒的PLGA微球,考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分布等,并且运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缓释达32天,累积释放率近90%。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不仅具有有效地保护IL-2蛋白活性,同时实现长效缓释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蛋白缓释方案。
- 陈顺赵海平徐健雄陈音郭秋圆黄袭雯陶安琪李晓鸣张向荣林清
- 关键词:白介素-2缓释微球肿瘤
- 新型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在Hep G2细胞中转染和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以对苯二甲醛(Terephthalaldehyde)为连接剂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衍生物PEI-Tp对肝癌细胞Hep G2的转染活性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研究高分子和DNA的复合物在Hep G2细胞中的转染活性,用MTT的方法研究高分子对Hep G2细胞的毒性。结果:Hep G2细胞转染结果显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Tp具有高效输送质粒的能力;细胞毒性结果显示PEI-Tp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毒性显著低于PEI25 kDa。结论:Hep G2细胞实验数据显示PEI-Tp是一种高效、低毒,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相当前景的非病毒载体。
- 王菲吕楠张奇昕苏靖
- 关键词:HEP转染细胞毒性
- 装载于PLGA中的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 赵仲孟乐乐陈霓祥胡振华陈思源王薪懿林清苏靖
- 关键词: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体外释放
- 丙烯酸酯-PEG400复合薄膜对胰岛素的体外控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在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研究中,经皮给药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发重点。控释膜的研究是经皮给药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涉及胰岛素通过控释膜释放的研究报道不多。本实验室通过紫外光催化技术合成出一种丙烯酸酯-PEG复合薄膜作为胰岛素控释膜。本实验目的在于考察该复合薄膜在24小时内对胰岛素的体外控释作用,从而为胰岛素经皮给药制剂的基础研究作出贡献。方法:通过紫外光固化方法合成丙烯酸酯-PEG400复合薄膜,通过HPLC的方法考察丙烯酸酯-PEG400复合薄膜对不同浓度胰岛素溶液的控释作用,通过比较薄膜对不同浓度胰岛素溶液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等参数,研究薄膜对胰岛素的控释规律。结果:实验数据显示:丙烯酸酯-PEG复合薄膜对3.0 mg/mL,6.0 mg/mL,9.0 mg/mL这三种不同浓度胰岛素控释曲线的相关因子分别为:0.9921,0.9950,0.9964。相关因子均大于0.99,表明该薄膜能很好的控制胰岛素溶液实现线性释放。经计算,薄膜对3.0 mg/mL,6.0 mg/mL,9.0 mg/mL这三种浓度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66.69μg/cm2,343.65μg/cm2,460.10μg/cm2。渗透速率分别为:9.24μg·cm-2·h-1,13.40μg·cm-2·h-1,19.04μg·cm-2·h-1。以上两组数据表明,薄膜对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随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丙烯酸酯-PEG复合薄膜能控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溶液以恒定速率释放,通过对比薄膜对各浓度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等参数,发现该薄膜对胰岛素的释放速率受胰岛素浓度调节,具体表现为随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该薄膜不仅可以稳定控制胰岛素实现零级释放,而且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浓度实现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该薄膜是一种理想的胰岛素控释膜。同时本实验作为胰岛素控释膜�
- 李硕詹晓平唐国春毛振民
- 关键词:丙烯酸酯胰岛素控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