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1)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菲杨念云张奉苏刘训红吴启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1篇学科
  • 1篇樟芝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水溶性成分
  • 1篇中药
  • 1篇中药资源
  • 1篇中药资源学
  • 1篇种核
  • 1篇资源性
  • 1篇芡实
  • 1篇苷类
  • 1篇苷类成分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3篇刘训红
  • 3篇张奉苏
  • 3篇杨念云
  • 3篇陈菲
  • 2篇傅兴圣
  • 2篇夏敏媛
  • 2篇蔡宝昌
  • 2篇吴启南
  • 1篇谷巍
  • 1篇王红
  • 1篇宿树兰
  • 1篇侯娅
  • 1篇段金廒
  • 1篇马阳
  • 1篇乐巍
  • 1篇蒋征
  • 1篇周荣汉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樟芝发酵菌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樟芝发酵菌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层析、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樟芝发酵菌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1)、肌醇(2)、β-谷甾醇(3)、香草醛(4)、香草酸(5)、正丁酸(6)、胡萝卜苷(7)、对羟基桂皮酸(8)、月桂酸(9)、肌苷(10)、尿苷(11)、腺嘌呤(12)、蔗糖(13)、花生酸(14)、鸟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1、5、6、8~15首次从樟芝发酵菌粉中分离得到。
张奉苏陈菲刘训红杨念云马阳侯娅罗益远
关键词:樟芝化学成分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被引量:20
2012年
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是药用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药材生产与加工学、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效应与功能评价、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中药资源化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资源中对人类健康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性质、分布、积累与消长规律,并通过适宜技术集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生产与科学利用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色突出的基础学科。系统阐述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学科建立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方向与目标任务等,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药资源化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段金廒吴启南宿树兰周荣汉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中药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牛樟芝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同时测定不同批次牛樟芝中腺嘌呤、腺苷、尿苷、鸟苷和肌苷等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60 mmol.L-1硼砂(pH 9.3)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2 kV,检测波长为260 nm,毛细管温度为28℃,压力进样为50 mbar×6 s。结果 5种核苷类成分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8.83%~101.08%。实验表明,不同批次牛樟芝菌粉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牛樟芝菌粉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张奉苏陈菲傅兴圣刘训红杨念云蔡宝昌夏敏媛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核苷碱基
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60mmol/L硼砂(p H值9.3)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2k V,检测波长为260nm,压力进样为50mbar×6s,毛细管温度为28℃。以腺苷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10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色谱分离度较好,达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牛樟芝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张奉苏陈菲傅兴圣刘训红杨念云蔡宝昌夏敏媛
关键词:指纹图谱
干燥方式对芡实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以芡实中总多糖、总酚、总黄酮、不同构型VE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考察芡实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芡实中的总多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芡实中不同构型VE含量为质量指标,综合评价6种不同干燥方法(阴干、晒干、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对芡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微波干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样品中总多糖、总酚和总黄酮类物质;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条件下,芡实中不同构型VE含量最高且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的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显示,各不同构型VE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在最大程度积累VE各类构型成分的基础上,其产品表现出最佳的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地降低了芡实总多糖、总酚及总黄酮类成分的损失,可作为芡实产地加工适宜的干燥方法。
王红吴启南蒋征蒋征谷巍谷巍
关键词:芡实抗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