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
- 作品数:69 被引量:1,079H指数:21
- 相关作者:姚小英林纾蒲金涌李栋梁杨小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天水市气象局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天水桃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桃是天水市特色水果之一,为探索气候变化对天水桃生产的影响,为当地特色水果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3—2010年桃物候观测资料及1971—2010年气象资料,建立桃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0年天水市气温线性增加明显,降水量呈周期变化。桃综合气候适宜度较高(0.59),温度适宜度为0.73,水分适宜度为0.47。近年来,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水分适宜度呈降低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反相关显著。果实膨大阶段及果实成熟期,温度、水分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变化比较一致。桃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水分适宜度明显低于温度适宜度,在建立桃园时应考虑关键生育时段的水分补充设施的建设。
- 蒲金涌乔艳君陈薇
- 关键词:气候适宜性
-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被引量:41
- 2009年
-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径流量Z指数的旱涝等级与农业灌溉用水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径流量Z指数的灌溉指标。将径流量转化为降水量,改进Palmer旱度模式,且在作改进后,又将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法由利用桑斯威特公式改为利用彭曼公式。结果表明:将径流量考虑到Palmer干旱指数中并改变蒸散量的算法,使得该指数对河西灌溉区干旱情况的监测均有所改善。对照河西地区的干旱事件,径流量Z指数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比Palmer干旱指数改进前、后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效果更佳。径流量Z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河西灌溉区干旱状况。
- 王劲松黄玉霞冯建英王宝鉴
- 天水杏子水分适宜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天水杏子水分适宜性。[方法]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98~2003年杏子物候观测资料和毗邻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杏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估算,建立估算水分利用程度的水分适宜度及满足度模型。[结果]天水市杏子生长期的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和满足度分别为0.53、0.68。全生育期杏子水分适宜度随时间呈下降状态,水分胁迫增大;旺盛生长期水分适宜性最差,其次为初始生长期,后期生长期水分适宜度较好。[结论]利用该模型可对天水市杏子的水分适宜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当地的杏子种植区划及科学灌溉提供指导。
- 蒲金涌姚小英辛昌业陶倩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演变被引量:49
- 2007年
- 为揭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演变特征,利用黄土高原地区7省区51站43 a的降水资料,主要采用EOF、C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降水近43 a的时空演变及其资源信息在空间的流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季降水对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不同;年降水和秋季降水在1985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降水明显减少;降水年际变化存在2-4 a振荡和11-18 a的年代际振荡,以2-4 a短周期振荡为主;降水响应敏感区在黄土高原腹地,空间演变信息在向东传播。
- 林纾王毅荣
- 关键词:中国黄土高原降水
-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西北地区月降水预测中的释用被引量:21
- 2007年
- 利用西北地区较密的163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Pa逐月高度场和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了气候预报、持续性预报、实况解释检验和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预测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实况解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PS)评分最高,气候预报平均PS最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方法略低于实况解释检验,高于气候预报和持续性预报。PS的空间分布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结果和实况回报试验的分布非常相似,PS最大值分布在青海南部、陇南和陕西大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大的地区,PS较小的地方则在新疆部分地区、甘肃河西西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小的地区,西北其他地区PS值相差不明显。此外,利用密集站点资料进行解释应用的效果高于利用稀疏站点资料的结果,表明更多观测信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预测技巧。
- 林纾陈丽娟陈彦山李星敏李艳春
- 关键词:动力延伸预报
- 天水市大樱桃种植中影响产量的生态气候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09年
- 在分析天水市地区大樱桃物候特征及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该区域气象因子与大樱桃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平均最低气温、4月极端最低气温及年降水量为影响当地大樱桃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春季低温冻害及春旱对大樱桃产量的影响程度,确立了影响系数,对大樱桃种植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大樱桃产业生产建议。
- 姚小英杨小利蒲金涌马鹏里吴丽
- 关键词:大樱桃生态气候
- 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评估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评估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的气候适宜性,为当地大樱桃种植区划及推广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陇东南大樱桃主产区天水市各地2004-2006年物候资料及1990-2008年气象资料,建立估算大樱桃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大樱桃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陇东南旱作区天水市种植大樱桃温度适宜度较好的是河谷区和渭北区;降水适宜度较高的为关山区和河谷区。温度对气候产量影响的显著时期为花期和萌芽期;降水影响气候产量的极显著时期为果实膨大期,其次为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天水市河谷区大樱桃种植的综合适宜性最高,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6;其次是渭北区,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57;关山区最低,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40。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天水市大樱桃种植影响表现为,河谷区综合气候适宜度为上升趋势,渭北区变化不大,而关山区有所降低。【结论】天水市除关山区种植大樱桃有低温冻害的风险,综合适宜度较低外,其余各地均可栽培大樱桃,最适宜栽培区为秦州、麦积的藉渭河谷地,但应警惕大樱桃花期寒潮、强降温及晚霜冻的影响,加强对春季低温冻害的防范。
- 姚小英贾效忠朱拥军刘晓强吴丽赵宁
- 关键词:大樱桃
-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被引量:46
- 2011年
- 运用甘肃旱作区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及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相同地点气象站197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建立了玉米各个气候因子适宜度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71-2008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71年以来,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趋好。全生育期内,以播种—出苗期及抽雄期—乳熟期各气候因子的组合效果较差,拔节期—抽雄期及乳熟期—成熟期各气候因子的组合效果较好。播种—出苗期光照、温度适宜度随年份线性变化不明显,降水适宜度逐年线性降低,综合气候适宜性逐年变差。出苗期—拔节期、乳熟期—成熟期光照适宜度随年份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拔节期—抽雄期光照、温度适宜度随年份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随年份线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抽雄期—乳熟期光照适宜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温度适宜度线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光照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比较显著,播种—出苗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温度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比较显著,拔节期—抽雄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降水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未来温度适宜性变好,气候变化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 姚小英蒲金涌姚茹莘贾海源马杰
- 关键词: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降水
- 影响宝天高速公路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做好宝天高速公里的气象保障工作,运用1961—2008年天宝高速公路宝鸡、麦积国家气象站视程障碍天气观测资料,分析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对公路正常运行的干扰及天气现象本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沙尘暴属小概率事件。近年来,沿公路从东向西雾日逐渐减少,浮尘及扬沙日数逐渐增加。10月份,全线路出现雾天的频率较高,为0.56天/年;浮尘及扬沙主要出现在3—5月,全线路出现浮尘频率为1.4天/年,扬沙频率为0.7天/年。雾日宝鸡以0.34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0.0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浮尘宝鸡以0.4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1.37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宝鸡自2002年以后,已连续7年无扬沙天气出现,天水扬沙线性减少趋势为0.37天/年。应根据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变化规律,制定应对措施,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 蒲金涌蒲禹君姚小英郭清厉
- 关键词:宝天高速公路视程障碍
- 近50年来天水市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 2009年
-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8年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6℃/10年的速度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40℃/10年的速度升高。增温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最低气温≤0℃的日数以0.33d/年的速度递减;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以0.44℃/10年的速度增加;年极端最低地表温度以1.40℃/10年的速度增加;年结冰日数以0.33el/年的速度减少。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种植业的布局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 姚小英蒲金涌杨小利
- 关键词: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