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ATC2009BB5063)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智雷宇任红蒋凤徐华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丹参片-维生素C配伍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 2018年
- 急性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全世界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常规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通常伴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这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最大的临床挑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治疗药剂和方法来减轻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在此,我们设计了基于丹参片和维生素C的有效联合疗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对照、丹参片、维生素C以及丹参片联合维生素C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检测了血液动力学参数、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心肌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单药治疗相比,丹参片联合维生素C治疗组能明显增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形成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度和心率-收缩压乘积;同时,它降低了左室舒张末压和心率。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复方丹参片-维生素C配伍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基因表达,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联合疗法还能调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从而抑制机体内脂质过氧化。这些研究结果为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并为进一步研究基于丹参片和维生素C的联合治疗提供了实用建议。
- 张韵致王瑞雪周智
-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维生素C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联合疗法
- 降钙素原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n=178)和非SBP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及SBP组抗感染治疗后血浆PCT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4.6%(4/87).SBP组和非SBP组治疗前血浆PCT中位值分别为0.73和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U=0.000).SBP组中有13例患者同时血培养阳性,其血浆PCT中位值为1.73 ng/ml,高于SBP组.SBP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感染治疗后3、5、7 d,分别有46、19和25例患者的血浆中位PCT值下降为0.40、0.32和0.33 ng/ml,明显低于其抗感染治疗前的0.86(Z=-5.91,U=0.000)、0.72(Z=-3.10,U=0.002)和0.79 ng/ml(Z=-4.37,U=0.000).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0.462 ng/ml(AUC=0.95,P=0.00,95% CI=0.928~0.97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4.9%.结论 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PCT诊断SB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SBP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 吴静蒋凤曾藤徐华雷宇钟珊周智任红
- 关键词:降钙素原肝疾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1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及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改善临床预后,减少晚期肝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入院的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脏肿瘤、胆管梗阻等疾病,对最后诊断出的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诊断共涉及9种疾病,前3位疾病分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38.46%(70/182)、药物性肝损害(DILI)25.82%(47/182)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LD)16.48%(30/182),其他依次为布加综合征、EB病毒感染各2.75%(5/182),Wilson病2.20%(4/182),巨细胞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各1.65%(3/182),肝功能异常原因未明8.24%(15/182)。结论在不明原因的肝病中,以NAFLD、DILI及ALD最常见,据此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丁静田文广王世伟周智
-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病因
- HBV-S基因四环素调控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调控表达研究
- 2011年
- 目的:构建在同一载体中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gene,HBV-S)和四环素阻抑蛋白基因的双表达载体,研究在真核细胞中四环素对S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在双表达载体pVITRO3一个启动子后的多克隆位点插入四环素阻抑蛋白基因,用含四环素操纵子的启动子取代另一个启动子,并在其多克隆位点插入S基因,在同一载体中构建成S基因的四环素调控表达系统。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潮霉素400μg/ml进行抗性筛选,20 d形成抗性克隆,建立在四环素诱导下能稳定表达S基因的细胞系。以不同浓度的四环素(0.5、1.0、2.0、3.0μg/ml)进行诱导,用逆转录PCR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S抗原的表达,以确定四环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转染了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在无四环素环境下,表达HBsAg水平极低,72 h时S/N值平均为1.57,在不同浓度的四环素诱导下,HBsAg表达量明显增加,72 h时S/N平均值分别为4.24、4.23、4.18、4.20,未发现与四环素的浓度之间有剂量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在同一质粒中表达HBV-S基因和四环素阻抑蛋白基因的双表达调控载体,在不同浓度四环素诱导下均有HBsAg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表达量增高,但在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异。
- 梁丽雷宇倪艳王蜀强彭凤英周智陈压西任红
- 关键词:乙肝病毒四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