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州市科技局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2009YN01)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士力胡廷尖李倩王雨辰周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州市科技局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泥鳅
  • 3篇苗种
  • 2篇淡水
  • 2篇淡水经济鱼类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鱼类
  • 2篇泥鳅苗
  • 2篇泥鳅苗种
  • 2篇鳅苗
  • 2篇夏花
  • 2篇经济鱼类
  • 2篇急性毒性
  • 2篇急性毒性试验
  • 2篇繁殖
  • 2篇孵化
  • 2篇催产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形态发育

机构

  • 10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作者

  • 10篇王雨辰
  • 10篇李倩
  • 10篇胡廷尖
  • 10篇刘士力
  • 7篇周志明
  • 6篇练青平
  • 1篇伍俊
  • 1篇徐海圣
  • 1篇韦肖杭
  • 1篇储张杰
  • 1篇郝向举
  • 1篇张宇飞
  • 1篇宋竞时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水产养殖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河北渔业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鳅雌雄性比对繁殖影响的试验被引量:9
2010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雌雄比例对泥鳅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组中产卵量随着雌性数目的增加而提高,但相对产卵量不同。在雄性为2条的情况下,相对产卵率随着雌性数目的增加相对产卵量逐渐降低。在雌性为2条的情况下,相对产卵量在2♀4♂组泥鳅的相对产卵量最高,为572.75颗/g。并不随着雄性的进一步增加而提高。这可能是由于雄性泥鳅在潜在竞争对手存在的情况下约束了自身的求偶行为,以避免精子的竞争。
刘士力胡廷尖王雨辰练青平周志明李倩
关键词:泥鳅雌雄性比繁殖
水泥池培育泥鳅夏花的试验被引量:6
2010年
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外和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对泥鳅的研究较多是集中在生物学、胚胎发育、人工繁殖、成鳅的养殖上。泥鳅池塘苗种培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池塘规模化人工夏花培育成活率不稳定,水泥池泥鳅培育夏花技术的研究少见报道。
胡廷尖刘士力王雨辰周志明李倩朱强
关键词:水泥池培育夏花培育泥鳅淡水经济鱼类人工繁殖
混力康与施其乐对泥鳅水花、夏花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泥鳅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我国养殖泥鳅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加之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致其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养殖规模和产量。目前泥鳅对药物的敏感性资料较少,特别是苗种培育期间,因用药剂量不当造成泥鳅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王雨辰胡廷尖刘士力李倩周志明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泥鳅水花苗种夏花水环境变化
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克隆分析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采用RT-PCR和RACE法,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分离和克隆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710 bp,其中5'-UTR长73 bp,3'-UTR长509 bp,编码区长1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与其他鱼类氨基酸的同源性大于98%,核苷酸同源性大于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β-肌动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qRT-PCR结果表明:β-肌动蛋白基因在大鳞副泥鳅的肌肉、心、肝、脾、肠、胃、精巢和卵巢共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研究结果不仅为利用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分析大鳞副泥鳅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序列依据,而且可为大鳞副泥鳅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序列参考。
刘士力王雨辰张德华张宇飞练青平李倩胡廷尖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RACEΒ-肌动蛋白CDNA
泥鳅激素浸泡催产试验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寻找一种简易的泥鳅催产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以HCG250IU+LHRH-A22μg+DOM1mg/尾为基本剂量(X),食盐作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kg,900尾,获受精卵80.218万粒,其催产率在0%~100%,平均催产率为34.66%;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激素浸泡催产率高达80.0%,激素浸泡催产获得泥鳅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注射激素催产获受精卵的孵化率差别不大,说明利用激素浸泡泥鳅催产方便省时,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胡廷尖王雨辰陈丰刚刘士力周志明李倩宋竞时徐海圣
关键词:泥鳅激素浸泡催产孵化
泥鳅早期形态发育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解泥鳅仔、稚鱼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为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0~23日龄的泥鳅仔稚鱼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泥鳅仔稚鱼各发育分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在水温(19.5~22)℃下,泥鳅胚胎发育时间需要24~28h。初孵仔鱼平均体长为3.04mm,鱼体透明,全身无黑色素,口和消化管均未形成;初孵仔鱼至孵化后6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7~9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7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完全进入外源营养期;10~14日龄为弯曲期仔鱼;15~22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至23日龄,出现细小圆鳞,已与成鱼具有相似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此时进入稚鱼期。研究泥鳅早期形态发育将为泥鳅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胡廷尖刘士力练青平王雨辰李倩伍俊
关键词:泥鳅仔鱼早期发育
泥鳅规模化人工催产与孵化的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胡廷尖储张杰王雨辰周志明陈丰刚刘士力李倩练青平
关键词:泥鳅规模化人工催产孵化
不同光照、饵料和投饵率对泥鳅苗种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
王雨辰胡廷尖刘士力练青平周志明李倩
关键词:苗种成活率泥鳅投饵率光照饵料淡水经济鱼类
四种常用渔药对泥鳅苗种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静态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硫酸铜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2,0.587,0.509 mg/L和1.810,1.412,1.27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13 mg/L;硫酸亚铁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72,9.819,8.297 mg/L和24.876,19.024,16.83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3,1.68 mg/L;戊二醛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86,13.264,12.319 mg/L和45.101,42.701,40.54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4.05 mg/L;氧化钙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2.609,102.299,98.815 mg/L和119.345,117.288,114.30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8,11.43 mg/L。在泥鳅苗种阶段,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
王雨辰胡廷尖刘士力李倩周志明练青平韦肖杭
关键词:泥鳅苗种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急性毒性试验
施其乐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效应
2012年
采用施其乐对泥鳅进行染毒试验,用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以研究其不同浓度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施其乐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升高,各浓度处理组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整体来看,在各取样时间段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胡廷尖李倩郝向举王雨辰刘士力
关键词:泥鳅核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