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2017)
-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敏宋焱周诚傅元黄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与DSA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评估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与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特点评估能力的差异。方法4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分别行颈动脉MRI及DSA检查。颈动脉MR检查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增强T1WI;颈动脉DSA检查分别摄取颈动脉的正位像和侧位像。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的病变特征,包括纤维帽的状况、斑块内出血和钙化。计算Kappa值分析MRI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检测两种方法对溃疡斑块的检出差异。结果89支血管的MR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MRI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的肘(范围)为50%(16%~78%),DSA显示为47%(7%~73%),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2,P〈0.01)。MRI发现34支血管具有斑块纤维帽破溃,DSA发现10支血管具有溃疡斑块(Х^2=20.346,P〈0.01)。此外,MRI发现37支血管有斑块内出血,71支血管有斑块内钙化,而DSA均不能显示。结论MRI可以准确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在显示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以及钙化方面较DSA更具优势。
- 宋焱陈敏周诚黄娟刘加春傅元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和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分别接受颈动脉CTA和MR检查。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纤维帽状态、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CT和MRI显示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均为24%(t=0.461,P>0.05)。CT发现18支血管46处钙化,MRI发现17支血管39处钙化。MRI发现2支血管斑块内有小灶出血,CT无法显示斑块内出血。MRI发现4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CT发现3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结论 CT与MRI均可较好地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但MRI更适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
- 宋焱陈敏周诚罗南林徐颖傅元
-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
- MRI与DSA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证选择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比较3.0T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支架置入术适应证选择的效能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46例初发或复发脑缺血疾病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分别行颈动脉MRI及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溃疡斑块的检出和对手术适应证确定的效能差异.结果 共92支颈动脉,除3支血管为支架置入后,症状性血管组25支血管,无症状血管组64支血管.MRI和DSA对颈动脉管腔狭窄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2);对溃疡斑块检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手术适应证的确定,症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支和13支血管,P〉0.05),无症状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支和14支血管,P<0.05).在接受手术的14例患者中2例的手术依据仅参照MRI.MRI发现37支血管有斑块内出血,71支有斑块内钙化,而DSA未能检出.结论 与DSA相比,MRI可以更好地检出符合手术适应证要求的血管.
- 宋焱陈敏周诚黄娟王利军徐亮
- 关键词: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