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065)

作品数:10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杨震冯梁宋德星杜彬伟石志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天文地球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海权
  • 2篇地缘
  • 2篇海军
  • 2篇海洋安全
  • 2篇海洋战略
  • 1篇地缘战略
  • 1篇地缘政治
  • 1篇演进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系
  • 1篇权利
  • 1篇威力
  • 1篇现代海洋
  • 1篇冷战
  • 1篇冷战时代
  • 1篇逻辑
  • 1篇逻辑与
  • 1篇美国历史
  • 1篇公共
  • 1篇国海军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武汉行政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杨震
  • 3篇冯梁
  • 2篇宋德星
  • 2篇杜彬伟
  • 1篇石志宏
  • 1篇黄春宇
  • 1篇白俊
  • 1篇段廷志
  • 1篇杜博
  • 1篇王森
  • 1篇陈国华

传媒

  • 2篇学海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 1篇印度洋经济体...
  • 1篇亚太安全与海...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塑造与演变
2016年
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塑造与演变走过朝贡时代、殖民时代,走到了主权时代,经历了由"治"到"乱",再走向"治"的历史轮回。两千年来,南海地缘政治体系总体上趋于开放,体系结构呈多元化、多层化趋势,而中国的兴衰进退始终是南海地缘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应以史为鉴,树立塑造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战略自信与自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南海地缘政治秩序的重构;综合施策,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战略深耕,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利益。
段廷志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发展演进探析被引量:25
2013年
作为一个历史客观存在,海权一直随着国际社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与时俱进。与冷战前及冷战时代的海权相比,冷战后海权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时代主题、国际政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后冷战时代的海权与传统的海权相比,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作者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军事变革等方面入手,对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要素、构成、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与演进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结论: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包括适宜的海洋地理条件,建立在对外贸易基础上的外向型经济及由此催生的海外利益,建立在外向型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发展海权的主观愿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包括海上武装力量、海洋管理机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法律体系、海洋科技实力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主要体现在国际海洋秩序、国际安全合作问题、国际海洋合作等方面。以军事观的角度来看,后冷战时代海权是信息化的海权,向五维立体的方向发展,具有与其他制权无缝链接的趋势并注重濒海作战。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包括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在上升,海洋的可持续问题值得重视,海洋的政治价值正在逐步提高。
杨震
关键词:海权海洋战略
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与印度洋海军论坛被引量:20
2014年
随着近年来各种地缘因素尤其是海洋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印度洋地区已经决定性地处于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前列,但它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问题丛生和危险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在资源、人口、经济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当务之急普遍地汇聚于海洋领域,海洋是沿岸国家和外来大国集体利益和交叉利益的焦点之所在。作为印度洋地区惟一聚焦于海洋安全的泛区域性合作组织,印度洋海军论坛已成为该地区海军和海岸警卫力量共同讨论海洋安全事务并寻找合作性解决方案的平台。然而,作为传统的海洋大国与正在崛起的海洋大国,美国和中国等在该地区有着重大利益的地区外国家均被论坛首倡国和主导国印度有意识地排斥在论坛之外,这与印度可能的地缘战略意图一脉相承:欲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鉴于中国在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海洋利益,着眼未来,中国应当努力争取获得该论坛的常任观察员或正式成员国地位,着力倡导"和谐海洋"的思想,积极而稳妥地推动对于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伟构想的认识与实践,追求一种开放、包容、全面的海上安全秩序,在确保自身海上交通生命线尤其是至关紧要的能源进口安全的同时,为印度洋海域、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安全、稳定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志宏冯梁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战略
论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现实意义——以海权理论为视角被引量:10
2013年
苏联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是海权理论在冷战期间发展的一个高峰。国家海上威力论认为大洋对人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有必要发展自己的海上威力。国家海上威力由海军、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组成。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对海作战和对陆打击等等。苏联红海军在国家海上威力论的指导下成为足以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强大海上武装力量。然而,国家海上威力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给苏联的海权发展和海军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值得海权领域的学者深思。
杨震杜彬伟
关键词:核威慑海权
新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与海洋安全战略被引量:14
2014年
印度作为印度洋沿岸大国和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历史、地理、发展和权势四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具有印度特质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它们与新时期印度崛起进程中的海洋关切一道,利用整体上较为有利的战略机遇,催生出了以控海和拒海为核心信条的新的海洋安全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海军力量和非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积极主动地塑造印度洋区域事态,来保护印度巨大而多样的海洋利益,进而为印度的崛起和世界大国地位追求服务。但鉴于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明显地超越了当今印度实有的战略能力,其有关主动塑造印度洋事态、进而掌控印度洋的战略目标,还只能是一种愿景。
宋德星
关键词:海洋安全战略
南海断续线性质及我国权利辨析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国际海洋法和南海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我国明确南海断续线性质、法律地位和相关权利。对于南海断续线性质、法律地位和相关权利的明确,如果偏离了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背离国际法的规范,不仅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而且将引发南海周边国家的联手反对,以及早就想插手南海问题的美、日、印、澳等国的强烈反弹;相反,过分地对南海断续线进行限制性解释,则会使我丧失南海断续线内岛礁和水域的应有权利。为此,需要依据国际法和客观实际,科学合理地明确南海断续线性质、法律地位和相关权利。
黄春宇
关键词:权利
论印度的海洋战略传统与现代海洋安全思想被引量:13
2013年
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传统深受南亚次大陆内部政治生态、所处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海洋实践活动的影响,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历史变化,即印度的印度洋时代或曰经典时代、西方的印度洋霸权时代或曰达·伽马时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在海洋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印度海洋战略传统和海洋安全思想,已经深深嵌入印度的战略文化之中,并对每一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
宋德星白俊
关键词:海洋安全
对美国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的批判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作为一个海洋强国,美国积极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这是其领导世界、主导国际体系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国开始,美国就努力影响海洋秩序制度化,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持续演进,美国的角色逐渐发展为引领海洋秩序制度化,与此同时,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美国又游离于全球海洋秩序的法理安排之外。这一行为事实上存在着内在矛盾,也给全球海洋秩序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要采取以下路径来持续推进其充满矛盾的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的理念:一是通过国内立法对国际规则产生示范效应;二是积极推动并试图主导国际海洋法会议;三是以海上力量为基础构建对己有利的海洋体系;四是实施"航行自由"极化应对海洋挑战;五是介入东亚海洋争端,对地区强国的崛起施加国际法理压力。系统性梳理美国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的历史行为,有助于为中国参与构建更加合理、规范的海洋秩序提供经验和教训。
王森冯梁
关键词:海洋法美国历史
创造性拓展国际公共海域利益的战略思考被引量:4
2014年
国际公共海域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最具潜力的空间,深刻认识国际公共海域利益拓展的情势,准确把握其主要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采取构建国家海洋战略、提高海洋软实力、推进海洋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等对策,对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冯梁杜博陈国华
基于海权视角:航空母舰对中国海军转型的推动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航空母舰是海权的主要支撑。中国海军战斗序列的航空母舰将对中国海军转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维护中国海权的有生力量。这样的海上武装力量对于中国这样的陆海复合型大国发展海权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海权、航空母舰和中国海军转型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对建立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攻守兼备的海军基础上的中国海权发展做一梳理。
杨震杜彬伟
关键词:海权海军航空母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