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317)
-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项舟杨志明胡炜周海涛张喜海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MSCs复合胶原材料三维诱导软骨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犬BMSCs,以胶原海绵作为支架材料,体外三维复合培养后,观察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家犬10只,体重10~15kg,雌雄不拘。抽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传至第3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验组将第3代BMSCs以1×106/mL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材料,体外培养48h后,将细胞材料复合物以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每隔2天换液;对照组将第3代BMSCs以相同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材料,每隔2天以DMEM换液。培养后14d,将细胞材料复合物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第3代BMSCs与第2代BMSCs形态基本一致,传代初期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或三角形,7d后逐渐以梭形为主,胞体饱满,细胞传代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细胞广泛分布于支架材料孔隙内,多数细胞呈多角形或者不规则形,少数呈短梭形,细胞周围间隙可见基质成分;对照组细胞分布于支架材料孔隙内,呈梭形或圆形,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胞质透亮均匀,细胞核轮廓清楚,呈蓝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材料孔隙内的细胞胞浆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周围出现黄染区;对照组无表达。结论BMSCs接种于胶原海绵材料后,经定向软骨诱导后,可向软骨组织方向分化。
- 胡炜项舟张学利周海涛杨志明
-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BMSCS软骨细胞
- 小肠黏膜下层与聚丙烯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intestinalsubmucosa,SIS)和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mesh,PPM)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探讨SIS用于腹壁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50g。手术造成2cm×2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两组(n=5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SIS和PPM修补。术后1、2、4、8和12周分批取材(每时间点10只),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腹壁抗张强度测定、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动物成活95只,均健康。两种材料未导致动物不良反应,无疝瘘发生,缺损得到完整修复。术后1周,SIS组的腹壁抗张强度值为204.30±5.13mmHg(1mmHg=0.133kPa),PPM组为240.0±10.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周两组在300mmHg的腹腔压力下均未发生破裂。术后各期SIS组的腹腔粘连程度及强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P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两组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均为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结论SIS和PPM均能有效修复大鼠2cm×2cm腹壁全层缺损。SIS在生物相容性和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喜海罗静聪杨志明项舟李秀群
- 关键词:腹壁缺损小肠黏膜下层聚丙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Ⅰ型胶原支架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种植在型胶原支架材料(typecollagen-glycosaminoglycan,CG)上,软骨定向诱导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将来源于10只成年实验犬骨髓的贴壁细胞培养传代至第3代,收集后以2×106密度种植于直径9mm,厚3mm(干样品尺寸)干热交联处理(dehydrothermaltreatment,DHT)的CG材料中,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1d。观察每日细胞-材料复合体直径与初始直径的百分比,反应其收缩性。型胶原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体外软骨形成情况。将体外诱导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体植入实验犬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12周后取材观察。结果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材料复合体直径随时间延长而下降。21d后,细胞-材料复合体收缩至初始直径的64.4%±0.3%;组织学见:材料的孔隙收缩,新合成的基质使细胞-材料复合体的多数区域变为实体组织;型胶原及SMA染色阳性。植入实验犬膝关节软骨缺损12周后,犬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软骨缺损处有软骨样组织填充。结论将MSCs种植于CG材料中,经软骨诱导培养后并植入软骨缺损后能形成含有II型胶原的软骨样实体组织。
- 项舟胡炜孔清泉周海涛张喜海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
- 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B型2例,C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9例分别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45°,掌屈为54°,尺偏为88°,桡偏为27°;前臂旋前为88°,旋后为82°。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针道感染、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可良好维持骨折处对位对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结合外固定架可以防止术后骨折再塌陷,维持桡腕关节间隙正常位置,保护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周海涛项舟胡炜伍晓靖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外固定架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综述近年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在组织工程肌腱相关研究中的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结果bFGF在促进组织工程肌腱标准细胞系的建立,诱导支架材料的合成与降解,增强细胞与支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组织工程材料的再血管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结论促进内源性bFGF合成、控释外源性bFGF及提高bFGF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为bFGF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开辟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郝鹏项舟杨志明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腱
- SIS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SIS覆盖的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M)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及SIS在促进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0kg,制备大小为1.2cm×0.6cm的气管前壁、侧壁4~6环全层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PPM修复组采用大小为1.4cm×0.8cm的单纯PPM修复缺损;SIS-PPM修复组采用预先紧密缝合的大小为1.4cm×0.8cm的SIS和PPM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术后SIS-PPM修复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发生。PPM修复组分别于术后6d及18d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潴留死亡1只兔,其余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两组动物重建气管均无塌陷、狭窄。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动物气管腔内均未见明显肉芽及瘢痕,8、12周时重建气管表面有气管黏膜覆盖,SIS-PPM修复组纤毛组织和杯状细胞多于PPM修复组。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SIS-PPM修复组重建气管中心区域大部分被较成熟的纤毛覆盖,PPM修复组重建中心区域大部分为幼稚纤毛覆盖;12周时SIS-PPM修复组纤毛方向性好,纤毛无明显分泌物附着;PPM修复组纤毛凌乱,纤毛表面有大量分泌物附着。结论SIS和PPM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和生理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上皮化。SIS具有促进气管黏膜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 黄光平项舟杨志明梁新刚李秀群解慧琪邓力
- 关键词:SIS聚丙烯补片气管缺损
-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软骨能力
- 2003年
- 目的 综述近年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文献。着重阐述与成软骨分化有关的生长因子及分化后的组织成分。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方便 ,体外扩增迅速 ,在特定的软骨培养液和生长因子作用下 ,可形成软骨样组织。作为自体来源的细胞可修复动物关节软骨缺损 ,避免了免疫反应。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后数量多 ,具有明确的成软骨能力 ,作自体移植无免疫反应 ,用于软骨组织工程有广阔的前景。
- 鲜思平项舟孔清泉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