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89)

作品数:8 被引量:186H指数:7
相关作者:殷志强秦小光程国明赵无忌宁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滑坡
  • 5篇黄河
  • 5篇黄河上游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更新世
  • 1篇东北三省
  • 1篇堆积物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遥感影像数据
  • 1篇影像数据
  • 1篇粘土
  • 1篇粘土层
  • 1篇中更新世
  • 1篇三峡库区
  • 1篇水量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缺水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环境...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罕布什尔大...

作者

  • 8篇殷志强
  • 4篇秦小光
  • 2篇赵无忌
  • 2篇程国明
  • 1篇祁小博
  • 1篇王立朝
  • 1篇李长生
  • 1篇宁波

传媒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黄土、沙漠沙、湖泊、河流细粒沉积物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5
2009年
通过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黄土、沙漠沙、湖泊、河流细粒沉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系统研究后总结了其粒度分布特征及组分间差异,并提出了风成、水成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判别依据。认为:1)细粒沉积物粒度一般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分布特征。2)黄土粉尘粒径以<70μm的悬浮颗粒为主,粒度由粗、中、细三个组分构成。粗粒组分含量最高,其中值粒径与源区距离呈负相关,中粒组分百分含量与源区距离呈正相关。3)沙漠沙粒度由一个极其明显的粗粒跳跃组分构成,中值粒径一般位于100~300μm,分选性极好。4)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最多可有6个组分(中值粒径:<1μm,2~10μm,10~70μm,70~150μm,150~700μm,>700μm),前4个组分属悬浮组分,⑤为跳跃组分,⑥为滚动组分,分选性差。5)河流沉积物粒度分布曲线较复杂,其分布特征蕴含了水动力强弱信息。6)沙漠沙→黄土与河流沙→湖泊沉积物其优势组分的粒径均逐渐变细,但水成相对应组分比风成组分粒径要粗。
殷志强秦小光吴金水宁波
关键词:黄土湖泊河流粒度特征
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上游巨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研究被引量:38
2010年
滑坡发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上游的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发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演变对巨型滑坡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1)大型古滑坡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时段性,大区域滑坡的广泛发育与全球古环境变化的暖湿间冰期之间呈现良好的一致性关系。(2)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380km的干流河段内发育有大小滑坡205个,滑坡堆积物的残留总方量为78.1×10^8m^3,其中巨型滑坡15个,占滑坡总数的7.3%。(3)干流区内发育有3期滑坡,其中早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Ⅲ~Ⅳ级阶地,光释光年龄显示其发生于M IS-3时期;晚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Ⅱ级阶地,发育于距今约5kaB.P.左右的全新世暖期,现代滑坡披覆于黄河Ⅰ级阶地,多为早期滑坡前缘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次级滑坡。
殷志强程国明胡贵寿魏刚王运青
关键词:晚更新世巨型滑坡黄河上游滑坡特征
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黄河上游与三峡库区滑坡形成机理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气候变化对滑坡的影响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和三峡库区的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发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气候演变对滑坡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1)大型古滑坡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时段性,大区域滑坡的广泛发育与全球古环境变化的暖湿间冰期之间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2)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段干流区内共发育有3期滑坡,其中早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Ⅲ~Ⅳ级阶地,光释光年龄显示其发生于MIS 3时期;晚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Ⅱ级阶地,发育于MIS 1时期;现代滑坡披覆于黄河Ⅰ级阶地,多为早期滑坡前缘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次级滑坡。3)三峡库区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主要发育了3期古滑坡,并以深海氧同位素的MIS 5和MIS 3为最多,尤其是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坡数量明显增加,延续时间明显增长。
殷志强程国明李小林王立朝胡贵寿魏刚
关键词:中更新世滑坡形成机理气候变化黄河上游三峡库区
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耗水量与缺水量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东北三省是中国未来30年内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后备基地,该地区的水土资源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配置是重振东北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东北三省2002年以县为单位的主要农作物统计年鉴数据、GIS数据和DNDC模型作物基本生理数据,研究了该区主要农作物耗水量与缺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用水合理规划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调整等问题。结果显示:①2002年东北三省农作物缺水量为1515.6亿m3,缺水率为57.1%。其中辽宁省农作物缺水量最为严重,为562.1亿m3,黑龙江省单位面积缺水率最高,为69.0%。②未来黑龙江省作物将大幅度增产,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缺水情况将加剧,应加大人工灌溉。③黑龙江省东部尤其是三江平原地区适宜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其次是大豆,应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吉林省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玉米,其次是水稻和大豆;辽宁省应巩固现有耕地面积,大力提高作物单产。
殷志强秦小光李长生
关键词:农作物耗水量缺水量
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滑坡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滑坡发育动力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大型、特大型、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区域古气候演化资料和滑坡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末次冰期以来特大型、巨型滑坡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滑坡的主要发育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异常发育,分布广泛、成灾规模大、动力机制复杂、危害严重,在空间上以群科—尖扎盆地最为发育;(2)利用滑坡钻孔滑带土和滑坡体与上下覆黄土的叠置关系开展了滑坡体的年代学测定工作,并从时间尺度上划分了滑坡的5个主要发育期,其分别为53~49ka B.P.、33~24ka B.P.、10~8ka B.P.、5~3.5ka B.P.和现代;(3)研究区滑坡的主要发育期分别对应于中国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2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全球升温期;(4)全球不同地区滑坡的发育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发育于古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和气候变化的快速转型期。
殷志强魏刚祁小博周翠琼
关键词:黄河上游滑坡气候变化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红粘土层成因机制再探讨被引量:23
2013年
位于官亭盆地的喇家史前灾难遗址被毁原因是近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在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官亭盆地二级阶地上沉积的红色粘土层来源、成因机制进行了再探讨,揭示了山洪泥石流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影响,以期为山间盆地区居民正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地质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官亭盆地剖面2.45m厚的红色粘土层其粒度特征以第二组分为优势组分,其中值粒径为9~11μm;磁化率值主要分布在20×10^(-8)~40×10^(-8)m^3/kg之间;2)该红色粘土层与积石峡峡谷区的湖相地层在发育年龄、颜色、粒度、磁化率、土体质地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成因机制,红色粘土层与积石峡堰塞湖溃决无关;3)官亭盆地北侧由于地震等作用形成的山体古崩塌、古滑坡和第三系松散粘土物质被强降水近距离冲刷搬运堆积在山前坡地,遗址毁灭的洪水来自北侧岗沟等沟谷,而非黄河泛滥的洪水;4)官亭盆地红粘土的成因可能是: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同时造成山体疏松,在暴雨或持续降水作用下,滑坡崩塌堆积物和山体松散物质被洪水沿沟谷携带到沟口及地势较低的黄河二级阶地沉积,地震后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喇家遗址的彻底毁灭。
殷志强秦小光赵无忌魏刚
关键词:黄河上游红粘土
滑坡滑带(面)土及堆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文章利用高分辨率激光粒度仪MS2000对我国典型地区5种沉积类型滑坡的滑带(面)土和滑坡细粒堆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总结了不同沉积类型滑坡滑带(面)土与滑坡堆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及差异性,其对于认识滑坡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1)不同沉积类型的滑坡滑带(面)土和滑坡堆积物的粒度一般含有4个组分,其分别为风成的细、中、粗粒组分和水成的悬浮组分;(2)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类型的滑坡其滑带(面)土粒度与滑坡堆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3)同一地区滑坡的滑带(面)土与滑坡堆积物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主要受控于滑坡本身的形成演化过程。
殷志强魏刚唐永光
关键词:滑坡滑带土粒度
基于多元遥感影像数据的黄河上游滑坡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文章以不同分辨率的多元遥感数据QuickBird(QB)、GeoEye、ZY-3、ZY-102C、Google earth等为数据源,结合野外现场实地调查和遥感验证等手段,开展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发育的空间形态、展布特征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遥感影像特征明显,共发现各种类型的滑坡体508处,以群科—尖扎盆地分布数量最多;(2)滑坡的空间宏观展布形态主要有8种,岩土体类型主要有4类,并以泥岩滑坡发育数量最多;(3)滑体堆积体的长、宽主要集中在550~1500m和600~1500m,且长、宽呈两极化方向延展;(4)滑坡体的长度与前后缘的相对高程差和滑体平均坡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殷志强秦小光赵无忌魏刚
关键词:遥感影像黄河上游滑坡发育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