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HM081)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健安毅王攀李丹李学勋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羟丁基壳聚糖CD_(133)^+抗体温敏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HUVEC接种于裸钴铬合金片膜(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钴铬合金片膜(雷帕霉素支架组)、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钴铬合金片膜(抗温敏膜组)。培养24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环素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水平。结果 HUVEC在抗温敏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在抗温敏膜组存活的HUVEC数目增高(P均<0.05)。HUVEC在抗温敏膜组上迁移率高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P均<0.05)。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抗温敏膜组细胞分泌的ET-1水平降低;CGRP、PGF1α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有助于HUVEC的增殖和迁移,对HUVEC的血液相容性良好。
- 张学丽李健李丹刘相萍安毅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壳聚糖
-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ACS的发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强化调脂治疗在ACS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试验证实,在ACS时进行早期强化调脂治疗能获得良好益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是ACS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 李学勋李健安毅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强化调脂
- 血压变异性、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关系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24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选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11.5为界,分为低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0例和高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5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冠脉病变的差异,并观察IR及BPV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高CV组ACS患者HOMA-IR明显高于低CV组(5.8±1.3 vs 4.1±1.5,P<0.05),并且24 h舒张压CV、冠脉多支病变例数均高于低CV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CV、IR及糖尿病、心功能Ⅲ级与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IR和BPV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改善患者的IR及BPV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李宗清
-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胰岛素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
-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 2014年
- 支架内血栓(ST)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少见的,但却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已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但却使术后ST形成的发生率升高。支架内皮化不全或不内皮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支架的内皮化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研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提高支架置入水平,研发新型支架、基因治疗、重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是预防ST形成的有效措施。
- 张学丽李健李丹安毅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
- 他汀序贯疗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脂联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他汀序贯疗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19例,将合并糖尿病患者61例分为对照1组32例和序贯治疗1组29例,ACS未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分为对照2组28例和序贯治疗2组30例;另选糖尿病患者31例为糖尿病对照组,正常体检者26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脂联素、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脂联素明显降低,sVCAM-1、Lp-PLA2、PAPP-A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序贯治疗1组和序贯治疗2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sVCAM-1、Lp-PLA2、PAPP-A明显降低(P<0.01)。结论他汀序贯疗法可明显提高合并或未合并糖尿病ACS患者的脂联素水平,降低其炎症标记物水平。ACS合并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序贯疗法后,对脂联素和血清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李学勋李健郭俊杰安毅郭永芳侯勃张倩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脂联素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急性期内发病4周时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不但能使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尽早康复,而且能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有助于全面康复。
- 张承英杨蕾朱华冷敏李健
-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心肌梗死中青年情绪障碍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肠道病毒感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感染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09例DCM患者肠道病毒RNA表达,其中肠道柯萨奇B组病毒RNA阳性49例(阳性组),阴性60例(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病毒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近期预后(心衰再发率、再入院率、病死率等)。结果阳性组血清肠道病毒RNA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再入院率、急性心衰再发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肠道病毒感染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肠道病毒RNA高表达者近期预后较差。
- 陈安勇李健陈猛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肠道病毒
- 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对猪髂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对培养的猪髂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猪髂动脉内皮细胞接种于裸钴铬合金片膜(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钴铬合金片膜(雷帕霉素支架组)、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钴铬合金片膜(抗温敏膜组),培养24h。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活细胞计数器(CCK-8)测定细胞增殖;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结果:动脉内皮细胞在抗温敏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培养24h,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比较,在抗温敏膜上存活的内皮细胞[光密度值:(0.812±0.003)、(0.783±0.005)比(0.903±0.003)],VEGF水平[(11.583±1.281)ng/L、(9.145±1.065)ng/L比(19.731±2.773)ng/L]显著升高,PDGF水平显著降低[(113.627±17.369)ng/μl、(91.251±17.097)ng/μl比(66.278±18.045)ng/μl],P均<0.05。结论: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有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 刘雯李健安毅
- 关键词:内皮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需要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即在注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整体护理同时强化心理护理的现代护理模式,并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和舍曲林等药物干预。从社区选取25位与患者性别、年龄、生活状况相近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三组进行焦虑抑郁评估。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比术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心护理干预明显减轻或缓解CABG围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预后。
- 张承英王攀常青李健
- 关键词:围术期焦虑抑郁
-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出现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明显降低,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尽管第一代DES降低ISR的发生,但同时也导致支架置入术后晚期血栓的形成,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人员对ISR和晚期血栓形成机制不断深入的认识,以及DES支架材料和药物涂层的迅猛发展,目前DES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并逐渐向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方向过渡。现就DES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待能为更好地指导DES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王攀万康李健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