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CSTC2010CA1010)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康李金波余晓东和七一肖冰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倒刺鲃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皮
  • 1篇动物皮肤
  • 1篇毒性
  • 1篇性状
  • 1篇幼鱼
  • 1篇中华倒刺
  • 1篇中华倒刺鲃
  • 1篇生物富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皮肤
  • 1篇两栖
  • 1篇两栖类
  • 1篇两栖类动物
  • 1篇抗菌肽
  • 1篇急性毒性
  • 1篇分泌
  • 1篇

机构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张怡
  • 1篇肖冰
  • 1篇和七一
  • 1篇余晓东
  • 1篇李金波
  • 1篇张康

传媒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铜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被引量:6
2013年
检测了水体铜(Cu2+)暴露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铜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华倒刺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铜含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0.05),死亡率与暴露时间的关系呈"S"型逻辑回归曲线;铜暴露96、120、144、168h的半致死含量LC50分别为0.500、0.401、0.356和0.352mg·L-1,铜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安全含量为0.050mg·L-1;0.4、0.6、0.8、1.0、1.2、1.4mg·L-1铜暴露下幼鱼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16.0、78.0、80.7、56.0、46.7、46.0h。2)中华倒刺鲃幼鱼组织按铜富集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肝脏、鳃、肌肉,急性铜暴露(7d)不足以产生较强的富集效应。研究提示水体中的铜含量变化显著作用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存活率,但对组织铜富集的影响不显著。
张怡夏继刚曹振东张安杰庞旭付世建
关键词:急性毒性生物富集中华倒刺鲃
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抗菌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近年因病原性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迫切需要从各种自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因两栖类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抗原性低、抗菌作用强等优点,成为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就两栖抗菌肽的生物活性、分子结构、家族分类、抗菌分子机制、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当前的研究表明,两栖类抗菌肽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有抗病毒抗肿瘤溶血等作用;它们因结构可分为3类:线性α-螺旋多肽、环性肽和含10~13个氨基酸残基长度的多肽;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有很多家族如Magainin家族、Aurein家族、Bombinin家族、Bombinin-like家族Brevinin家族等抗菌肽家族不同其生物活性也不同;它们杀菌主要通过膜裂解或膜不裂解机制完成;已发现两栖类抗菌肽在临床医药、食品保鲜防腐、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随着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的研究,两栖类抗菌肽将突破表达量低、特异性差、产量小、成本高等局限性,为人类制备新型抗菌药提供更多可用的资源。
肖冰和七一张康李金波余晓东
关键词:两栖类动物抗菌肽生物学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