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5009-001)

作品数:30 被引量:724H指数:16
相关作者:陈汉林任建业张云鹏程晓敢漆家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浙江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6篇新生代
  • 4篇油气
  • 3篇地质
  • 3篇断层
  • 3篇盐构造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准噶尔盆地
  • 2篇断层相关褶皱
  • 2篇断裂带
  • 2篇多尺度
  • 2篇多尺度分解
  • 2篇油气聚集
  • 2篇早白垩世
  • 2篇三江盆地
  • 2篇深断裂
  • 2篇松辽盆地
  • 2篇盆地南缘
  • 2篇前陆
  • 2篇前陆冲断带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教育部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陈汉林
  • 5篇任建业
  • 5篇张云鹏
  • 4篇程晓敢
  • 3篇唐鹏程
  • 3篇郭召杰
  • 3篇阳怀忠
  • 3篇漆家福
  • 3篇雷刚林
  • 3篇黄少英
  • 3篇杨承志
  • 3篇王军
  • 2篇姜素华
  • 2篇李世琴
  • 2篇汪新
  • 2篇董平
  • 2篇赵学钦
  • 2篇吴朝东
  • 2篇王良书
  • 2篇李海滨

传媒

  • 7篇岩石学报
  • 3篇石油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50
2011年
以地表变形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地震剖面为约束,构建了贯穿下扬子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三条地质大剖面。剖面展示了研究区早期褶皱逆冲、晚期伸展断陷的构造格局,并揭示了变形的空间差异。通过对褶皱卷入的层位、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及不整合类型和发育特征的梳理,得出研究区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侏罗世。两侧的挤压构造在晚白垩世开始都经历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北侧的断陷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新近纪以拗陷为主,而南侧古近纪断陷规模较小,新近纪拗陷不发育。苏州-无锡地区的下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李海滨贾东武龙张勇
关键词:油气勘探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65
2010年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
李明刚漆家福童亨茂于福生王乃军
关键词:辽河西部凹陷油气成藏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构造变形及“郯庐断裂带”的表现被引量:37
2013年
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制图分析了辽河西部凹陷断裂系统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论证了郯庐断裂在辽河西部凹陷的表现型式.研究表明如下几点:(1)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构造可以划分为伸展构造和右旋走滑构造两种构造变形系统.伸展构造由一系列NNE-NE向的正断层构成,主要在古近纪发育,并控制了古近系的充填,使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表现为发育在NNE-NE向的台安-大洼断层(F1)上盘、具有"东断西超"结构特征的一个复式半地堑断陷;右旋走滑构造包括2~3条NNE-NE向基底右旋走滑断层(F2,F3和F4)及其伴生构造,主要在渐新世以后发育,走滑相关的断层可以切割到新近系-第四系.(2)受基底走滑断层位置和走向变化的影响,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复式半地堑断陷在中、北部与南部有明显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凹陷南部主要表现为伸展-走滑变形特征,仍保留"东断西超"的复式半地堑结构,而在凹陷北部主要表现为收缩-走滑构造变形特征,改造成为西侧受逆-走滑断层限制、东侧以反转正断层为边界的复杂"地堑"结构.(3)郯庐断裂带从辽东湾海域东部向北分为两支,其中东支向北纵贯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至沈阳附近与敦化-密山断裂连接,西支从辽河西部凹陷中北部、大民屯凹陷穿过并与依兰-伊通断裂相连;辽河西部凹陷的基底走滑断层属于"郯庐断裂带"西支渐新世以来发生右旋走滑位移的表现,切割了控制古近纪沉积凹陷的伸展断层,并诱导盆地盖层沿着基底走滑断裂带发育一系列近EW向的盖层正断层.
漆家福李晓光于福生于天才
关键词:走滑构造新生代郯庐断裂带辽河西部凹陷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被引量:74
2011年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变形样式分类体系;在巴楚隆起的南部边缘,识别出两套区域性的盖层滑脱构造系统,其中浅层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滑脱冲断层逆冲到巴楚南部边缘之上,并构成了现今塔西南前陆冲断系的锋缘断裂;发现了分布在塘古巴斯坳陷的中东部和塔中隆起东部的、规模巨大的、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系统。该弧形逆冲断裂系统的东南部以车尔臣断裂为界,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锋缘断裂以盖层滑脱逆冲为特征,与早奥陶世末期发育的、呈NW向展布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塔中10号断裂带、塔中2号断裂带和塔中22号断裂带等构成的基底卷入式逆冲断裂形成明显的交切关系;论文将周缘造山带的重大构造运动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内部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系统相对比,在塔里木盆地内划分出分别与西昆仑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相关的三套断裂系统。
任建业张俊霞阳怀忠胡德胜李朋张云鹏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塔中隆起
东北地区构造分区与深断裂研究——基于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分解被引量:19
2012年
基于东北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通过小波多尺度分解,将重力异常分解为四阶.提取主要反映深断裂的重力异常2、3阶小波细节,利用不同方向的水平梯度,计算并强化深断裂的线性特征,解译出12条深断裂,同时,结合功率谱法、东北地区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地质信息推断断裂的下切深度和性质,结果表明:12条深断裂分别对应拼贴地块的缝合带和对东北地区盆地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明显控制作用的岩石圈断裂两类;深断裂体系主要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且大多为走滑断层;提取主要反映深层块体异常的3、4阶小波细节并结合深断裂体系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重力场一级分区,并首次将额尔古纳块体和兴安块体分开.五个大区分别为额尔古纳块体、兴安块体、松嫩块体、佳木斯块体和华北板块;其中兴安块体又分为二连盆地、大兴安岭两个二级分区;松嫩块体又分为小兴安岭、松辽盆地、张广才岭三个二级分区;佳木斯块体又分为那丹哈达地体、三江盆地、桦南—穆棱三个二级分区,华北板块又分为辽东半岛、华北板块、北部断裂带三个二级分区,结果表明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吴咏敬董平王良书孙斌李长波
关键词: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解功率谱深断裂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被引量:26
2011年
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西昆仑山弧形构造带的东段,是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特征的关键区域。在详细地面地质调查和钻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近完成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甫沙—克里阳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自南向北由甫沙、柯克亚和固满—合什塔格3排构造带组成,其中甫沙构造带的结构特征在横向上有较大差异;3排构造带变形时间由南向北变新,冲断带表现为"前展式"的变形,同一排构造带的变形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区新生代总缩短量为54.5km,缩短率为35.9%;新生代构造变形对研究区的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甫沙构造带的深层构造是下一步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程晓敢雷刚林陈汉林杜治利廖林罗俊成师骏
关键词: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背斜的几何学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托斯台背斜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地表出露丰富的断层相关褶皱现象,是北天山山前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及其叠合的复杂构造单元。笔者从过托斯台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入手,以地表和钻井揭示的构造现象为约束条件,配合基于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变形的数值模拟,建立了与实际数据吻合的构造几何模型,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再现了托斯台构造几何变形的运动学过程。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西段存在多期次的构造逆冲推覆与叠加,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构造活动以向地表逆冲推覆为主,形成垂向叠加的双重构造;喜山晚期,则以隐伏逆冲为主,形成现今的托斯台断坡背斜,推覆位移量达12km。
陈伟郝晋进张健肖立新鲜地李志刚陈丽花李贵芝
关键词:逆冲推覆断层相关褶皱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藏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根据录井、测井及取心资料分析,认为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扇沉积,并具有砂砾岩体较为发育的特点。研究区辫状河扇砂体呈宽阔的席状展布,沉积构造以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为主;可划分为辫状河扇近端、中部和远端3种亚相,其中近端亚相和中部亚相发育广泛的辫状河道沉积,中部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河道砂坝和河道间3种沉积微相。由于辫状河道改道频繁、极不稳定,导致各沉积微相之间分异不明显,辫状河道与河道砂坝叠置出现;在层序韵律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钟形负异常。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储层为来自西南和西北方向的辫状河道砂体,单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纵向上叠加连片,与构造相互配置,可形成大范围分布的复杂岩性油气藏。
王军
关键词:新近系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充分利用研究区的野外露头,特别是露头所显示的砾石排列方向和各种层理构造、地震资料、岩芯重矿物资料,系统分析了能够指示物源方向的4种参数—古水流方向,地震反射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及组合分异特征、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参数的匹配情况良好,总体显示城子河组时期盆地大致存在西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的物源,其中西部物源为主要物源区,分别从西北、西部以及西南3个方向供给盆地沉积物,东南部物源区为次要物源区,影响范围较小;穆棱组时期基本继承了城子河组时期的物源体系,只是源区相对后退,反映出从城子河组到穆棱组为水进和湖盆范围变大的过程,东南部物源的影响范围较城子河组时期变大。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源区对比,认为盆地西部物源区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盆地东南部物源来自延吉褶皱带。
王珊任建业张云鹏赵学钦杨承志
关键词:鸡西盆地古水流城子河组穆棱组物源分析
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被引量:64
2010年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圈闭和良好的盖层,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二维、三维地震反射剖面解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发现库车坳陷发育三层结构的挤压冲断型盐构造:盐上层逆冲断层和褶皱、盐岩塑性流变形成的盐丘和盐背斜和盐下层构造.盐岩聚集于拜城凹陷南北两侧,盐下构造发育于拜城凹陷北侧,盐上构造向南传播的更远,盐上层与盐下层的构造形态和高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库车坳陷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渐新世-中新世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微弱,天山山前的重力(沉积)差异负载导致盐岩发生塑性流变,由山前向盆地流动,形成刺穿型盐丘、盐株;上新世库车坳陷受到强烈挤压,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早期的盐底辟构造演变为盐席断层推覆体,形成大型盐撤凹陷、外来盐席和整合型盐背斜.盐岩边界、区域构造应力变化、差异负载(沉积负载和局部构造负载)是影响库车坳陷盐构造的三个主要因素.
汪新王招明谢会文李世琴唐鹏程尹宏伟李勇黄少英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盐构造新生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